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吳蓉 佛山報道

5月16日,佛山南海發佈“金融暖企 服務實體”十條措施(下稱“十條措施”),從穩信貸、降成本、提補貼、促消費等10個方面來提振企業家信心,支持企業衝破疫情困境,持續穩定、繁榮發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其中不少措施“含金量”巨大。例如,銀行機構爲疫情受困企業新增授信額度不少於200億元、零融資專項資金服務費,分期發放文旅、零售、餐飲、預製菜、農產品等消費券等。

10億元融資專項資金助企轉貸

今年以來,南海區各項貸款餘額保持兩位數的高位增長,4月末各項貸款餘額達5594億元,同比增長16.74%。其中,製造業貸款餘額逐月遞增,3月份製造業本外幣餘額874.59億元,同比增長22.19%,佔比16.18%。千燈湖創投特色小鎮基金規模突破1500億元,累計投資金額超799億元。

但受複雜經濟形勢和疫情散發等多重因素影響,南海區企業面臨着融資難融資貴、物流不暢通以及企業訂單減少、銷售困難等困難。

針對這些困難,南海區多部門聯合推出“金融暖企 服務實體”十條措施,從信貸、續貸、融資租賃、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保險、消費券等多維度出臺扶持措施,尤其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加大支持力度。

南海區委常委喬吉飛表示,針對疫情持續給企業資金週轉帶來的壓力,“十條措施”精準施策,由南海區財政增資5.5億元,擴大區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規模至10億元,支持企業轉貸。

“南海區內續貸成本將進一步降低,自今年6月1日起至12月31日,南海區內企業使用融資專項資金的服務費將由每自然日0.15‰調整爲免費。”喬吉飛透露,融資專項資金自成立以來已累計轉貸589.18億元,完成轉貸5329筆,扶持企業1345家。

“十條措施”還根據實際情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困難企業的支持力度,自今年6月1日起至12月31日,南海區將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扶持範圍,將限上(規上)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旅遊業、電影放映業等1750家企業臨時新增納入風險補償扶持企業庫。例如,對於入庫企業的融資項目,由區級財政給予貸款利息20%的貼息。此前,這一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持製造業企業。

南海區經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可惠及企業近150家,幫助企業獲得貸款金額超10億元,可爲企業減少利息支出近1200萬元。

此外,“十條措施”還包括了財政投入不少於1億元,分期發放文旅、零售、餐飲、預製菜、農產品等消費券,開展促銷滿減活動;儘快出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舉辦南海區系列主題促消費活動;以主流電商平臺和本地融媒體平臺爲載體,開展南海產品和南海文旅推廣宣傳活動等。

累計提供專利質押融資超27億元

本次“十條措施”同樣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十條政策中有兩條與科技創新有關。

“十條舉措”提出,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政策性銀行專項資金和再貸款政策,降低科創企業融資成本;落實廣東金融高新區科技金融投資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企業、人才團隊、初創型企業的支持,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創新。

而爲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應用、解決創新型企業“輕資產、缺擔保”的困境,“十條舉措”還提出,進一步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協調合作銀行快速放款、降低貸款利率;按照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的2%給予貼息扶持,同時推進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審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扶持事項。

“南海區一直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作爲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切入點和着力點,持續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金融’賦能作用,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據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召開的南海區質量強區工作大會上,區政府與轄區4家銀行簽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融資規模,支持南海區中小微企業、科創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南海區累計357家(次)企業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總金額超過27億元,財政貼息扶持共5049萬元,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南海有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有力推動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使企業發展動力逐漸由要素驅動向知識驅動、創新驅動轉變,推動產業發展。

“十條措施”的出臺,將爲南海實體經濟帶來一劑“強心針”。廣東新南達電纜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海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十條措施’不僅及時解決了穩貸、轉貸的各項問題,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投資成本,幫助企業解決了很大的一個困難,而政府在後方給予融資渠道的扶持,給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吳蓉 編輯:李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