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底盤火了。

代表企業Rivian、Canoo紛紛上市,Rivian市值一度達千億美金,趕超通用、福特、本田,躍升爲世界第三大車企;國內研發滑板底盤的初創企業悠跑科技、PIX Moving、智行盒子汽車等近期則頻獲資本關注。

“全球智能電動車市場中國至少會佔一半,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投任何一個零部件廠商,成功的概率都遠高於投滑板底盤企業。”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在接受小飯桌專訪時直言,“但如果提供標準化滑板底盤的模式能跑通,先喫螃蟹的企業或將成爲估值千億美金的獨角獸。”

數據顯示,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已從2016年的40.9萬增長到2021年的291.6萬輛,增長了6倍;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達352萬輛,同比爆發式增長158%。

快速增長的需求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熱錢不斷湧入。

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近十年新能源汽車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融資披露總金額首次跨過1000億元的門檻達到1292.1億元,而2021年僅上半年的就有827.1億元,業內人士預估全年有望突破兩千億元。

新能源汽車行業火熱的另一面是競爭越發激烈,傳統車企每3-5年出一款新車型的節奏無法與需求匹配,而部分傳統車企基於現有燃油車底盤修改而來的純電動車型,效果不甚理想。

電動汽車主要結構爲電力驅動控制系統、汽車底盤、車身以及各種輔助裝置,汽車底盤相當於建築中房子的地基。部分主流車企和初創企業爲解決新車型迭代跟不上需求的問題,開始研發滑板底盤:

國外Rivian、Canoo、REE、Arrival等新造車勢力先後開發滑板底盤,並陸續上市;豐田、現代、雪鐵龍等車企,舍弗勒、採埃孚等Tier 1也紛紛開始研發滑板底盤,國內玩家起步相對晚一點,悠跑科技、PIX Moving、智行盒子汽車等企業已陸續推出產品,在加速落地量產計劃。

滑板底盤是否會掀起一場行業變革?未來產業鏈的話語權在誰?面對破局者,傳統汽車廠商會作何反應?市場將會誕生哪些新機會?

爲揭開滑板底盤的謎團,我們採訪了:

悠跑科技創始人李鵬

PIX Moving創始人喻川

智行盒子汽車創始人兼總裁張署光

易咖智車創始人舒亮

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

柏彥基金投資總監安瑞

某投資機構執行董事趙源(化名)

本期核心觀點提示:

1. 滑板底盤市場仍處於研發階段,國內入局玩家正在加速量產落地,未來或有可能產生千億級巨頭。

2. 在造車上,與傳統底盤比,滑板底盤高效、靈活、省空間、成本低。

3. 除了Rivian、Canoo等代表企業,豐田、現代、雪鐵龍等車企,舍弗勒、採埃孚等Tier 1也紛紛開始研發滑板底盤。

4. 滑板底盤市場,國內外的差距主要在線控制動技術以及芯片。

5. 國內初創企業目前的一大挑戰是獲得更多關鍵標杆客戶的訂單。

6. 國內線控技術供應商和空氣懸掛系統供應商或將受滑板底盤技術發展帶動,業績有大增長。

7. 2025年滑板底盤或將從現在的創新型技術,變成智能電動車的主流技術。

Rivian、Canoo紛紛上市滑板底盤憑什麼這麼火?

在造車上,與傳統底盤比,滑板底盤高效、靈活、省空間、成本低。

滑板底盤將轉向、制動、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懸架等系統進行模塊化佈置,通過車架連接,集成在底盤上,使整個汽車極簡爲底盤和車身兩部分。其專業的提法是一體式數字線控底盤,因形似滑板而被形象的稱爲滑板底盤。其特徵可概括爲非承載車身結構 + 線傳轉向/制動系統 + 電池包與底盤一體化。

舉例來說,就是提供一個通用的底盤,然後像搭樂高一樣,可以在底盤上用不同“模塊”組合出不同外形的車。

易咖智車CTO 柏俊波比喻,對於l4無人駕駛來說,滑板底盤可提供一具功能完備的“身體”,植入大腦(算法)車就可以復活。對於有人駕駛而言,其裝載上外觀(上車體),就可成爲一臺隨時待命的機甲。

滑板底盤並非新生事物,通用汽車於2002年首次提出“滑板底盤”的概念,將其用到由氫動力驅動的名爲Hy-wire的概念車上。但在內燃機爲主流的時期,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帶來的冷卻系統過於龐大,無法被集成到底盤上,滑板底盤就此被束之高閣。

- 2013-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 -

如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成爲大趨勢,電動汽車由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三大部件構成,而它們的體積雖然同樣不小,但是可以做成扁平的形狀,與滑板底盤相合。隨着電動汽車市場成倍快速增長,這項技術也迎來了熱潮。

智行盒子汽車創始人張署光介紹到,滑板底盤的優勢有四點:成本低、靈活、省空間、高效。

(一)採用了非承載式車身結構,使得底盤與車身能夠分別獨立開發,從而降低整車的研發成本,能縮短研發週期6-12個月以上;

(二)能夠適配多種車型,實現多元化車型開發;

(三)無機械連接,能夠爲上部車艙預留更多空間;

(四)可以調整軸距、能節省電池的pack(封裝電池的殼體)、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及未來的半固態、固態電池都可以集成在其上,其續航里程會更長,重量會更輕。

“假如過去車企一個車型的開發要賣 20 萬輛車才能收回成本,在滑板式底盤的基礎上,由於多車型共用底盤,單一車型賣5萬輛車就可以實現盈虧平衡”。PIX Moving創始人喻川表示。

- 傳統底盤與電動車底盤對比 -

國內外玩家各有定位,差異化競爭

滑板底盤只是一項技術,基於這個新技術落地的場景纔是市場。目前主要分爲乘用車、商用車以及無人配送等應用場景。現下國內外的滑板底盤初創企業,在商業定位和技術方案的選擇上都略有差異。 國外企業中,Rivian選擇自建品牌、自己製造整車,已經發布了一款皮卡、一款SUV、一款Van貨車;Canoo通過第三方製造車輛,然後由自己的品牌來面向最終用戶。Arrival側重於商用運人載貨,比較聚焦。

國內初創企業有悠跑科技、PIX Moving、智行盒子汽車、易咖智車等,定位與着重落地的場景也各不相同。

商業模式上,智行盒子聚焦共享出行B端賽道,更接近“滴滴”,悠跑科技專注於提供標準化的高速滑板底盤,不做C端品牌,更像tier0.5;易咖智車提供中低速滑板底盤,專注B端無人配送市場,PIX Moving既有中低速滑板底盤,也有高速滑板底盤,側重基於自動駕駛通用底盤平臺開發多場景車型,目前主要從半封閉場景的無人駕駛物流小車切入市場。

- 國內外滑板底盤企業技術層面採用方案-

UP滑板底盤是“既能上下分體開發,又能上下合體去承載”的一體化平臺。當中集成了四大核心技術,包括CTC、全線控、 EEA環網電子電器架構和熱管理系統,“UP做的是滑板底盤的升級版。”悠跑科技創始人李鵬表示。

經緯中國合夥人王華東表示,悠跑科技研發的超級底盤可以將新車開發週期縮短至12個月內、資金門檻降低至1億美金內,極大地賦能新興的造車公司專注於附加價值更高的品牌打造、用戶服務和數據閉環等環節。“這是對新能源汽車的一次硬件標準化革新。”

易咖智車CTO 柏俊波提到,Canoo開發出一塊專利底盤,把電動馬達、控制器、電池等核心功能,都濃縮整合在這塊,稱作滑板底盤;Rivian的滑板底盤模式,基於非承載車身和電機、電池、線控技術,是一種可以減輕整車開發負擔的通用型底盤方案…”

柏俊波總結,對於智能化的車輛,“滑板底盤”要成爲獨立模塊,還必須做好線控功能、能源管理、驅動管理、車身狀態管理、電子電器架構及軟件平臺的封裝與對接等。整個底盤等效爲“可即插即用的主板Mother-Board”。

在易咖智車CTO 柏俊波看來,使用“智能數字化電動平臺”來等效“滑板底盤”,更爲嚴謹,按照這個定義,易咖的底盤屬於“滑板底盤”的概念範疇。

2021年12月16日,智行盒子汽車發佈了BM-400和BM-600兩款純電動MPV,兩款車基於其自主研發的“八爪魚”1.0模塊化平臺打造。創始人張署光表示,2022年5月智行盒子的滑板底盤平臺——“八爪魚”2.0平臺將上線。

- 智行盒子BM-400和BM-600 -

張署光介紹,其滑板底盤將採用前後雙電機佈置,可實現前驅、後驅、四驅,動力電池採用CTC概念,根據軸距變化可滿足55-160Kwh容量,能生產轎車、MPV、SUV、皮卡、巴士等車型;全系平臺車型採用線控制動&轉向,可實現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同時搭載熱泵空調及超級能量回收系統,提高全氣候續航里程。

“智行盒子研發滑板底盤的研發目的就是爲其提供適合Robotaxi運營的前裝深度定製車型同時滿足Robotaxi的“自動駕駛”和 “車隊運營”兩重需求,降低Robotaxi的生產成本,促進Robotaxi商業化落地。”

他進一步提到,八爪魚”2.0平臺一方面會用於自產自用,佈局無人駕駛市場,另一方面由於平臺可兼容90%以上自動駕駛算法公司方案,因此也會向國內外數百家自動駕駛公司供貨。

2022年1月11號,悠跑科技發佈了自己的核心產品UP超級底盤和UP SPACE超級艙體,並正式發佈了三款艙體概念車,分別爲UP SPACE 01/02/03,分別對應轎車、MPV、SUV,此外還有皮卡和廂式貨車,五種上裝通過開放接口與底盤相連,滿足乘用車、商用車等多種用車場景。

- 悠跑科技產品矩陣 -

悠跑目前提供兩條產品線,一是UP超級底盤,另一個是UP SPACE超級艙體。悠跑科技創始人李鵬表示,“悠跑有能力提供整車,但不會做C端的品牌,這是悠跑的商業邊界。”

- 悠跑科技:UP超級底盤 -

李鵬曾任大陸集團智能交通業務單位兼信息娛樂與智能通訊業務單元中國區總監;後加入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地平線,擔任智能駕駛事業部總經理,後任長城汽車CDO(首席數字化執行官),在汽車與科技行業從業二十餘年,對整車智能化及場景造車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根據場景的不同,車可以是客廳、影音室、工作間、健身房。”李鵬表示,“當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人們從方向盤上徹底被解放,汽車終將成爲智能移動空間。就如我們現在所處的智能手機時代一樣,每一個品牌,都將擁有一臺自己的UP SPACE超級艙體,就像現在每個用戶品牌都有一個APP一樣。”

PIX Moving創始人喻川擁有十多年軟件及機器人開發經驗,帶領PIX團隊研發的智能滑板式底盤採用了機器人架構,其設計好整個底盤基本的參數和結構,預留好各種可供後期編輯的軟硬件接口,C端用戶想要什麼形態的車,可以自由搭配定義。比如車身控制、自動駕駛算法、負載的功能部件等等,在PIX 的滑板底盤上都有對應API。在開發工具上,PIX 也開發了低門檻工具鏈,包括算法開發和模擬,讓客戶方面的工程師也能快速上手。

PIX 是世界上第一家通過AI生成設計算法和大型金屬3D打印來設計、製造車輛的公司。核心服務能力是以中臺能力模塊,支持第三方低門檻快速打造多功能無人車,包含工業設計、底盤開發、外殼生產、整車總裝、自動駕駛算法開發和部署、原型測試、快速迭代和定型量產。

PIX Moving自2019年6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3D打印的“自動駕駛滑板底盤”,2021年11月又發佈了第2代滑板底盤(高速)。目前,PIX Moving 則打造了7款滑板底盤,包含中低速、高速滑板底盤,覆蓋乘用車、專用車與商用車,能匹配多種場景;其基於滑板底盤平臺打造的Robobus(無人駕駛小巴)即將開啓量產,產品進入到“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瑞士、捷克”等20多個國家。

- PIX第二代滑板底盤 -

面向C端的整車產品已在研發中,喻川透露,“做C端產品才能觸達終端用戶,天花板纔會更高,如果只做底盤供應,PIX Moving只會是一個零部件供應商,很難在產業鏈中擁有話語權;並且在產業變革時期,行業格局尚未清晰,每一個企業都有成爲巨頭的機會。”

易咖智車提供中低速滑板底盤,自2018年成立後,就開始提供L4級自動駕駛的車規級IDV(智能數字化運載平臺),目前,易咖擁有兩款相對成熟的IDV平臺——X80和X100,已成爲京東、阿里、白犀牛、馭勢科技的底盤供應商。

- 易咖智車“智能數字化電動平臺”產品 -

易咖智車創始人舒亮表示,“在軟件層面,易咖智車掌握了底盤線控技術的控制層算法,易咖的滑板底盤與其他家最大的差別,一是針對無人車場景研發了底盤域控制技術。二是面向B端市場,切入較快落地的末端配送市場,這一塊市場乘用車主機廠不太擅長。”

創始人的經驗與嗅覺導向了企業的差異化定位,但他們對用戶的理解高度一致。

“10年、20年、30年以後,出行會變成什麼樣?第三移動空間,一個移動的“盒子”。在張署光看來,出行的空間將由用戶和車企一同去決定。

市場上許多B端車型往往只是由C端的轎車減配變形而來,一方面,空間冗餘浪費,舒適度不高,並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由於設計不合理,車輛也易出現髒亂差、不易管理清潔等問題。

中國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全國活躍的巡遊出租車總量爲138萬輛,網約車數量則更多。

“考慮到出租車和網約車的使用壽命,未來每年市場上大概有數十萬甚至百萬臺舊車需要被更換。”在汽車行業深耕近20年的張署光看到這塊充滿潛力的市場,決定聚焦於To B領域,主要爲城市、運營商,司機,乘客提供出行服務。

在李鵬看來,任何一個公司的“靈魂”,都是要爲自己的用戶創造價值。當用戶開始追求個性化、智能化、自定義空間之時,汽車的靈魂依舊還是製造能力嗎?李鵬表示,悠跑提供極致標準化的底盤,造出一個安全、高性價比的產品,可以幫助企業真正聚焦在空間和用戶價值的創新上。李鵬希望,未來傳統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都能成悠跑的客戶。

“無人駕駛並不只是簡單地去掉方向盤,而是要打造新的出行生態。未來汽車將不再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一個個智能終端、移動空間,汽車將成爲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PIX Moving創始人喻川認爲,滑板底盤是未來移動空間的核心。

動了車企的蛋糕,卻想讓他們成爲客戶?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底盤的傳動系統、制動系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滑板底盤採用線控系統+非承載式車身的結構方式,高效靈活,成本更低,是電動車的未來技術方向。柏彥基金投資總監安瑞指出,除了初創企業,主機廠也在開發滑板底盤,“唯一的問題是,誰能制定行業標準?”

多位採訪對象表示,滑板底盤目前技術挑戰和商業化挑戰不小,目前,豐田、現代、雪鐵龍等車企、舍弗勒、採埃孚等Tier 1也紛紛開始研發滑板底盤,對於切入乘用車市場的高速滑板底盤初創企業而言,競爭對手更爲強勁,找到關鍵的標杆大客戶,至關重要。

對於切入商用車以及無人載物領域的低速滑板底盤企業來說,對手則相對較少,打造好自己的產品體系與供應鏈體系更爲迫切。

- 舍弗勒滑板底盤 -

在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看來,滑板底盤產品的客戶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求變”的傳統主機廠,一類是“競速”的造車新勢力。

造車的DNA很重要,很多傳統汽車廠都在努力開發智能電動車,但設計思維卻仍是老一套,開發的車僅僅是變成了電池驅動,在架構上沒有本質的變化。新一代產品應該像iPhone取代功能手機那樣,做出顛覆性創新纔是正確的,而非修修補補。

傳統車會廠會抗拒滑板底盤一段時間,但最終他們可能會發現,與滑板底盤企業合作,會幫助他們造出全新的車輛,去和新勢力車企同臺競賽。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蔚小理各有側重的方向,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他們勢必會進攻到對方擅長的領域,不管價格區間和目標人羣是什麼,一定要進攻,進攻纔是最好的搶佔市場的方式。

在李鵬看來,目前的純電車型開發,還是嚴格遵循了整車開發流程,從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組合驗證、試產驗證,進而大規模量產。按照這種串聯式的開發邏輯,在燃油時代,一輛整車的開發週期,會達到 3—5 年。而在各家新勢力內卷的追逐競爭下,以及得到相當發展的平臺概念,讓這個時間最短來到了 30 個月左右。

“如果和悠跑合作,車輛上市速度會加快6-12個月。”李鵬表示。

周煒提到,如果滑板底盤成爲了主流的造車方式,過去的每個汽車品牌都要從頭到尾把控供應鏈,像悠跑可以扮演tier0.5的角色,建立好一套完整的供應鏈,前端造車的公司會把重心從關心一輛車的元器件設計、生產、製造、產品定義轉變爲如何定義這輛車,以及人與車的交互方式上。

易咖智車CTO 柏俊波表示,如果“滑板底盤”承擔底盤類的整體開發,主機廠將更多精力放在上車體系統、用戶交互系統、自動駕駛系統、以及品牌運營上。

如此,柏俊波對“滑板底盤”落地場景的順序做出了推測:需要採用L4級無人駕駛車隊來落地運營的企業,如末端配送、無人零售、RoboTax等;商業用車,如城市物流配送;共享車輛,B端出行,如智行盒子汽車等;新科技品牌造車,如OPPO等;傳統車企的轉型車型等。

- 國內外部分滑板底盤企業產品統計 -

目前,特斯拉已經使用了滑板底盤,而奧迪和通用正在計劃使用滑板底盤平臺的一系列車輛。Rivian則拿到了亞馬遜的訂單,而Canoo和現代、起亞達成合作,爲現代和起亞生產未來上市的小型乘用車車型。

客戶方面,智行盒子汽車創始人張署光表示,BM-400車型已拿到42000臺意向訂單。2022年5月將推出基於滑板平臺打造的無人駕駛車型,它能兼容90%以上自動駕駛算法公司方案的通用車型,會向全國189家自動駕駛研發公司供貨;PIX Moving現已在全球範圍拿下了近200位客戶,其中不乏有“通信、Tier 1、自動駕駛軟件企業”等各大行業巨頭;李鵬提到,近似於 Rivian 擁有科技巨頭亞馬遜和燃油巨頭福特作爲兩大客戶一樣,悠跑目前在談客戶中也有類似的“亞馬遜”和“福特”。

生產製造上,智行盒子汽車將於2022年5月發佈滑板底盤平臺,悠跑科技於2021年8月自主開發了國內首個量產全線控底盤,與捷威動力共同開發的全球首款CTC電池系統(Cell to Chassis)落地。芯片方面,與京西重工、地平線等公司實現合作。目前其滑板底盤採用代工模式,由凱翼汽車聯合開發生產。李鵬表示,UP 超級底盤產品將於2023年實現量產。

PIX團隊從 AAM、分佈式驅動,到線控冗餘、數據融合、感知決策再到360度轉向單元,逐一攻破關鍵技術,已開發了第二代滑板底盤。目前,團隊在貴陽擁有生產製造中心,正在籌備5000-8000輛/年的產能建設,自動化產線的落地將進一步降低通用底盤的生產成本。

- PIX 產品規劃 -

團隊方面,團隊方面,截至今年1月,悠跑團隊成員155人,工程師爲140人,超6成員工擁有10年汽車行業經驗,5成有科技企業背景;PIX Moving團隊約120人,超7成爲研發人員,成員包括多位硅谷和全球知名企業的工程師;智行盒子汽車擁有200餘名專業汽車設計工程師。

多位創業者提到,快速獲得關鍵客戶非常重要。

現在賽道上整個做滑板底盤的玩家並不多,聚焦在城市出行領域的,幾乎僅智行盒子一家。“最大的敵人是時間,作爲新玩家,跑的足夠快,才能立足。”張署光強調。

底盤一直是每家車企各自的核心技術,某投資機構執行董事趙源認爲, 上汽、北汽、吉利等主流車企不會選擇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滑板底盤。

悠跑科技創始人兼CEO李鵬坦言:一旦進入到由滑板底盤帶來的全新造車模式裏面,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意味着一些利益的挑戰,這一點沒有必要去避諱。在造車模式的變革中,一定會有智者和勇者站出來,擁抱新變化。悠跑除了爭取國內客戶外,也在開拓海外的潛在合作伙伴,打開市場。

柏彥基金投資總監安瑞提到:有一定規模的主機廠,不太會將底盤第三方生產,一方面底盤涉及到一個制動和轉向的安全性問題,另一方面是很難去平衡供應商關係。部分規模較小、無法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的主機廠有可能找滑板底盤企業合作。

智行盒子汽車創始人張署光坦言,滑板底盤相比傳統底盤囊括了更多的核心技術,轉向、懸掛、電池、車身安全等等。如果把這些全部外包給第三方,車企也很難打造出差異化的產品。其次,底盤是一套複雜的系統它的安全、操控、舒適度都要考慮到,這需要豐富的造車經驗,隨着線控技術的發展以及軟件開發都成熟了之後,任何主機廠他都會自己找供應商去整合供應鏈,生產自己的滑板底盤。因此,智行的滑板底盤未來一部分會自用,一部分外售。

滑板底盤處於一個變革時期,與其說是技術的迭代更新,不如說是由系統平臺技術向新型平臺產品去轉化,任何新的事務和產品都需要市場去驗證的,張署光表示,“可以用自己的整車產品完成技術迭代和創新。”

6問滑板底盤技術

滑板底盤技術正處在迭代中,它的安全性、穩定性如何?還存在哪些技術難點?

(1)滑板底盤和線控底盤的差別?

PIX的工程師提到,線控底盤的底盤控制的一種形式,主要由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換擋、線控油門以及線控懸掛五大系統組成。線控底盤之所以叫線控,是因爲使用了線(電信號)的形式來取代傳統的機械、液壓或氣動等形式的連接,從而不需要以駕駛員的力來控制扭矩輸出。

柏彥基金投資總監安瑞認爲,底盤的核心方案決定了它的屬性。滑板底盤的特徵可高度概括爲線控系統+非承載式車身+高度集成,滑板底盤的系統是高度集成的,電池會嵌入底盤中,線控底盤同樣採用線控系統,但電池可依舊採用傳統方式,集成度並不如滑板底盤,同時也並不一定採用非承載式車身。

(2)滑板底盤必須使用CTC技術嗎?

CTC(Cell to Chassis),是一種電池組裝技術,其將電芯和底盤集成一起,再把電機、電控、整車高壓如DC/DC、OBC等通過創新的架構集成,填充底盤車架的空心結構,成爲底盤的一部分,並通過智能化動力域控制器優化動力分配和降低能耗。

寧德時代、特斯拉等正在推進 CTC技術。但滑板底盤並非必須使用CTC技術,傳統的組裝方式同樣適用,Canoo就沒有采用CTC,而是採用了和特斯拉類似的2170圓柱電芯,數百個電芯組成了一個電池模組,再由電池模組構成電池包。

CTC技術能讓電池艙空間利用率可提升10%,跟同等長度的車型相比,續航也能增加10%。李鵬提到,UP超級底盤在CTC技術外,還能兼容當下主流的CTP(無模組電池包)及其他不同的電池技術,也可採用磷酸鐵鋰、三元鋰等電池材料,未來也支持固態和半固態電池。

(3)滑板底盤必須搭載輪轂電機嗎?

PIX的工程師提到,電動車的驅動方式有兩種,集中式和分佈式。而輪轂電機,就是將一個電機整合到汽車輪轂內,使輪轂具有動力、傳動和制動功能,是一個獨立的動力角單元,從而實現分佈式驅動。

- 輪轂電機(圖:電驅技術 EDT)-

從自動駕駛技術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汽車更像一個機器人,而分佈式驅動更符合汽車機器人的架構。

不過業內有專家認爲,短期內,輪轂電機很難應用於乘用車上,有很多問題仍需妥善解決。滑板底盤需要的是線控技術,輪轂電機並非必選項。輪轂電機目前更多地用在低速電動車、兩輪電動車這類產品上,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舉例而言,PIX Robobus (無人駕駛小巴)的底盤就部分採用了輪轂電機方案,而許多高速滑板底盤(乘用車型)則沒有。

(4)滑板底盤和空氣懸架、線控制動等產品之間的關係?

有專家表示,Rivian號稱用空氣懸架,是由於其生產的是電動皮卡車型本身會更多地應用空氣懸架。滑板底盤和空氣懸架沒有必然聯繫。線控制動更多地與自動駕駛級別相關,從趨勢上來看,它們兩種節奏上差不多,更高的自動駕駛級別和更高集成度的滑板底盤可能都會在2025年左右推出。

(5)滑板底盤車身的穩定性、剛性如何?

過去的非承載式車身,是指發動機、懸掛和車身都安裝在車架上,車輛在正面碰撞的時候,都是依靠底盤的大梁車架來承受力,保證車身的剛性。滑板底盤也有一套獨立的車架,來承託電驅系統、電池、懸架、熱管理系統和電子電氣架構,原理是類似的,車身的穩定性和剛性沒有任何問題。

張署光提到,過去的非承載式車身存在兩個缺點,一是重量大,二是重心高,對車的操控有影響。但隨着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整車的重量降低了,同時通過底盤調教,調整懸架形式及姿態,這樣重心就降低。

紅旗HS7、陸巡、雷克薩斯LX570、牧馬人、奔馳的G級等許多車型都是上下分離的非承載式車身,他們與滑板底盤的區別在於,轉向和制動需要物理連接,而不是和滑板底盤一樣靠信號傳遞。

李鵬提到,UP超級底盤也不是非承載式車身,雖然它是實現了上下車體的解耦研發和迭代,但在總裝裏面是把上下車體進行了剛性連接,從而實現了“共同受力、共同承載”。

(6)技術上的難點是什麼?

智行盒子汽車創始人張署光提到,“自研技術上遇到的挑戰還是受制於線控制動、線控轉向技術。”這部分團隊正努力與供應商聯合開發,對算法和車規要求進行論證,儘早實現產品真正落地。

線控(x-by-wire)最早應用在航空領域,後來自動駕駛的發展,汽車也引入了線控技術。線控技術的原理是將操作動作轉變成弱電信號,在通過信號控制相應執行部分。汽車上的線控執行主要有制動、轉向、油門、懸架,其中線控制動技術最難攻克。

在L4級、L5級的自動駕駛車輛裏,由於沒有人類駕駛員,操縱指令需要通過“電信號”傳遞,因此線控是自動駕駛的必要條件。

早在20世紀90年代,博世、採埃孚、大陸等國際零部件巨頭就開始研發線控底盤系統,掌握了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

近年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使得企業對線控技術的需求大漲,傳統Tier 1巨頭紛紛宣佈加入“線控大軍”,將線控技術的量產計劃提上日程。公開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全球線控制動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44.35%。

但面對玩家衆多的線控底盤市場,國內供應商顯得力不從心。儘管市場已經湧現出格陸博、上海拿森等國產突圍者,但市場整體還處於培育期,並未在本土形成競爭梯隊。

- 電動智能化驅動 線控制動和EPB推廣 -

張署光提到,線控技術國內跟國外的差距並不大,很多國際知名轉向和制動供應商的技術也未到量產落地階段,線性轉向和制動、雙冗餘技術還需要完善和提高。

最大的差別在算法,國內電動新能源車的電機、電池,零部件配套都走在世界前列,技術上面跟國外是幾乎沒有差距。

國內做線控轉向之後,供應商現在都在做線控底盤,在硬件方面並不次於歐美國家,張署光強調,“未來做滑板底盤需要提高的方向主要是算法和芯片。”

- 線控技術 -

初創企業應對線控技術的難題,給出了不同解法。

目前,悠跑科技獲得了博世旗下博原資本的Pre-A+輪融資,而博世的線控制動技術非常成熟,李鵬提到,“線控供應商不是悠跑的定位,在技術上會和國內和國際的線控供應商合作打造悠跑UP超級底盤。”

- PIXLOOP線控底盤 -

PIX Moving其滑板底盤部分硬件如EHB(線控液壓制動)系統等是和供應商合作,線控轉向、控制等軟件算法則是自研。

與傳統做法不同,PIX 從2021年開始舉辦了多次全球黑客馬拉松活動,2022年已啓動了“全球DeAuto Hackathon活動”,目前已搭建了一個全球300多人組成的開發者技術社區,爲產品、技術研發提供動力。

易咖智車創始人舒亮提到,線控轉向對扭矩的執行、角度控制的要求,線控制動對響應速度的要求都很高,這些技術壁壘較高,企業需要一定時間去攻克。

滑板底盤技術將給產業帶來哪些新機會?

多位採訪對象達成的共識是,2021年是滑板底盤量產車的元年,與線控底盤、傳統底盤等技術相比,滑板底盤技術目前依舊小衆,成爲主流應用技術還需時間。

“線控底盤的應用市場規模近萬億元,大於等於商用車市場,未來2-3年末端配送場景會迎來大爆發。”易咖智車創始人舒亮表示。

線控底盤市場迎來爆發還需一到兩年時間,一個是自動駕駛受政策影響,第二個是零部件供應商產品成熟度和產品價格的影響。智行盒子汽車創始人張署光覺得,相比之下,國內滑板底盤企業則還處在研發、量產階段,一方面是技術還不夠成熟,許多國際知名轉向和制動供應商的技術還未到量產落地階段。另一方面,自動駕駛還未實現大規模應用,達到L4級別還需時間。目前根據零部件供應商技術的評定,現在全球只有德國批准L3級自動駕駛。

PIX Moving創始人喻川提到,滑板底盤的應用市場是萬億美金級別,底盤是汽車的核心部件,未來隨着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成熟,採用滑板底盤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張署光則表示,“短期內滑板底盤屬於小衆專業賽道,服務於小批量和定製化車型,大批量的車型生產車企肯定是會自制滑板底盤。”

從技術方向上來說,滑板底盤的出現以及它超級模塊化理念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發展趨勢,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對於賽道能否產生巨頭,張署光持謹慎態度。

某投資機構執行董事趙源認爲,滑板底盤的核心並不在底盤,如何去放置驅動系統、懸掛,在震動或者高速奔跑時,底盤與零部件的連接不會受引力拉扯斷裂,這些問題可能更重要,這意味着產業鏈上存在很多新機會。

首先新能源汽車市場夠大,如果沒有受到缺芯的影響,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或將超400萬,國家把新能源汽車作爲未來10年的重要經濟驅力之一,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是一大利好。

其次,新能源汽車供應鏈70~80%的企業都在國內,這裏面存在大量的新機會,趙源提到,“公司會投三類企業:有一流客戶的頭部企業;有領先時代的技術的企業,擁有行業定價權的企業。”

多位採訪對象提到,滑板底盤能集成大量的部件,分享給多個OEM,一方面節約了行業投資,另一方面也給更多國內滑板底盤零部件供應商帶來了新機會。

東方證券研報提到,產業鏈方面,國內線控技術供應商和空氣懸掛系統供應商或將從中受益。目前,國內線控技術供應商拓普集團等公司已獲得 Rivian 平臺項目定點。 此前空氣懸掛系統市場由大陸、威巴克及 AMK 等外資企業主導,如今有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特斯拉、蔚來、Rivian 等新勢力的示範效應加持,預計其他車企將陸續跟進配置空氣懸掛系統,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憑藉成本優勢,國內空氣懸掛系統供應商有望搶佔增量市場份額,實現國產替代。

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指出,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產業鏈條上存在千億級的機會。智能電動車產業鏈的技術邏輯發生了變化,不能再從傳統造車行業去理解汽車產品,未來的汽車會更像“手機”,成爲“消費電子產品”。

FCA克萊斯勒前CEO馬爾喬曾提到,45-50%左右的鉅額汽車研發費用,都投入到了一些“重複造車輪”的無用功上,因爲每個競爭對手都在花同樣的錢,做類似的事情,最後用戶習以爲常、視而不見。消費者感受不到通用、福特或者Jeep各自的發動機和底盤,給自己帶來了哪些獨特的感知與體驗。

手機行業有一個例子可作前車之鑑:2003年,聯發科推出了單芯片手機解決方案,集成了通信基帶、藍牙、攝像頭等模塊,只需增加不同的元器件和外殼,就能組裝出成品手機,生產週期低至數週,成本低至數百元。這種低門檻讓無數小廠商獲得了入場券,拿下了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小米、華爲、vivo、OPPO等品牌隨浪潮而後誕生。

在周煒看來,提供通用底盤的模式若能成爲全球主流,悠跑或許會成爲智能汽車領域的“聯發科”。與此同時,在產業鏈層面,也會發生權力的轉移,底盤零部件領域會誕生新的頭部企業;滑板底盤企業作爲Tier0.5,也會擁有更多話語權。

- 滑板底盤或能成爲車企的Tier0.5 (圖:公路飛行) -

柏彥基金投資總監安瑞補充,“除了第三方底盤生產商,還會有第三方設計廠商,零部件、新材料等廠商的新機會。”

2022年下半年,會有更多企業實現量產,滑板底盤市場會迎來一個小的爆發。李鵬認爲,到2025年,滑板底盤會從現在的創新型技術,變成智能電動車的主流造車技術。

“投任何一個具體的零部件,項目存活的概率遠遠高於滑板底盤,但零部件企業無論做的再好,天花板高度有限。我願意和創始人一起冒險,去賭更大的未來。”周煒說道。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