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3日,新几内亚岛附近的海域,美军“英格兰”号护航驱逐舰得到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情报:

“一艘日本潜艇伊-16,正独自前往所罗门群岛,为被围困的日军运送大米和补给。”

伊-16是当时日本建造的大型潜艇之一

伊-16是当时日本建造的大型潜艇之一,该潜艇近350英尺(约合106米)长,装有8个21英寸(约合53厘米)鱼雷发射管,艇身巨大,它的甲板舱里能携带一艘小型辅助潜水艇。此外,指挥这艘潜艇的正是能力出众的吉武竹内。

日本潜艇的出现,对于刚刚安装上“刺猬炮”的“英格兰”号来说,无疑是一个检验新式武器的绝好机会。

“英格兰”号的舰长彭德尔顿在“刺猬炮”上,嗅到了胜利的气息。

5月18日下午1点25分,“英格兰”号的声呐探测员在舰桥上大喊:“回声强烈并且清晰,长官!”

太平洋战争纪实:日本潜艇被击沉,为啥看不到浮上来的尸体

声呐探测器显示,那艘潜艇就在1400码(约合1280米)之外的某个地方。“英格兰”号立即展开追踪,船身因发动机加足马力而颤抖起来。

为了躲避“英格兰”号的追杀,吉武竹内使出全身解数。在他的指挥下,伊-16在400码(约合365米)处,突然向左急转,并且关闭了螺旋桨。

这是一套被称为“踢舵”的程序。这个程序会扰动水流,破坏声呐回音,使得潜艇的位置无法被精确锁定。彭德尔顿命令舰员用无线电多普勒计程仪,计算伊-16在水中的精确位置。

下午2点33分,潜艇位置锁定,舰长立即下令开炮。

“刺猬炮”发出了怒吼

“刺猬炮”发出了怒吼,24发炮弹冲上晴朗的天空,继而排列出一个完美的椭圆形,然后整齐地扎入水中。

大家都一言不发。所有人都注视着水面,想象着水下那条巨大的铁鱼。

每个人都知道,和传统的深水炸弹不同,“刺猬炮”只有在击中潜艇时才会爆炸。

气氛紧张而安静。然后——轰!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这个声音,连续的爆炸声,有4到6次,一声接着一声,几乎是同时传到耳朵里。彭德尔顿脑海中只出现了一个词:“命中!”

水面之下,吉武竹内和他的虾兵蟹将们已经在劫难逃了。

潜艇内部的日军已经在劫难逃了

潜艇被6枚威力巨大的炸弹击中。当伊-16的钢制船体被多枚炮弹击中时,坚硬的船体立即轰然破碎,就像易拉罐被一拳压扁了一样。大量的海水迅速涌进了潜艇,夹带着破碎船体外壳上的弯曲弹片。

艇员们根本没有逃生的希望,死亡来得太快了。

20分钟之后,伊-16的残骸才开始浮出水面。彭德尔顿聚精会神地盯着大海,他看见一些软木隔热条浮了出来。紧接着浮上来的是甲板和档案橱柜的残体。然后漂上来的是带日文的祈祷垫子、一个装着大米的大橡胶箱。

随着越来越多潜艇残骸浮出水面,甲板上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兴奋。每个人都等待着肯定会出现的日军尸体。

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直没有尸体 。

越来越多潜艇残骸浮出水面

彭德尔顿向水中仔细看去,立即明白了其中缘由:“十几条鲨鱼在周围转悠着,一副大饱口福的模样。”

原来,吉武竹内和他的艇员沦为了两类不同敌人的战利品,一类在水上,一类在水下。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