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3日,新幾內亞島附近的海域,美軍“英格蘭”號護航驅逐艦得到了一份振奮人心的情報:

“一艘日本潛艇伊-16,正獨自前往所羅門羣島,爲被圍困的日軍運送大米和補給。”

伊-16是當時日本建造的大型潛艇之一

伊-16是當時日本建造的大型潛艇之一,該潛艇近350英尺(約合106米)長,裝有8個21英寸(約合53釐米)魚雷發射管,艇身巨大,它的甲板艙裏能攜帶一艘小型輔助潛水艇。此外,指揮這艘潛艇的正是能力出衆的吉武竹內。

日本潛艇的出現,對於剛剛安裝上“刺蝟炮”的“英格蘭”號來說,無疑是一個檢驗新式武器的絕好機會。

“英格蘭”號的艦長彭德爾頓在“刺蝟炮”上,嗅到了勝利的氣息。

5月18日下午1點25分,“英格蘭”號的聲吶探測員在艦橋上大喊:“回聲強烈並且清晰,長官!”

太平洋戰爭紀實:日本潛艇被擊沉,爲啥看不到浮上來的屍體

聲吶探測器顯示,那艘潛艇就在1400碼(約合1280米)之外的某個地方。“英格蘭”號立即展開追蹤,船身因發動機加足馬力而顫抖起來。

爲了躲避“英格蘭”號的追殺,吉武竹內使出全身解數。在他的指揮下,伊-16在400碼(約合365米)處,突然向左急轉,並且關閉了螺旋槳。

這是一套被稱爲“踢舵”的程序。這個程序會擾動水流,破壞聲吶迴音,使得潛艇的位置無法被精確鎖定。彭德爾頓命令艦員用無線電多普勒計程儀,計算伊-16在水中的精確位置。

下午2點33分,潛艇位置鎖定,艦長立即下令開炮。

“刺蝟炮”發出了怒吼

“刺蝟炮”發出了怒吼,24發炮彈衝上晴朗的天空,繼而排列出一個完美的橢圓形,然後整齊地扎入水中。

大家都一言不發。所有人都注視着水面,想象着水下那條巨大的鐵魚。

每個人都知道,和傳統的深水炸彈不同,“刺蝟炮”只有在擊中潛艇時纔會爆炸。

氣氛緊張而安靜。然後——轟!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聽到這個聲音,連續的爆炸聲,有4到6次,一聲接着一聲,幾乎是同時傳到耳朵裏。彭德爾頓腦海中只出現了一個詞:“命中!”

水面之下,吉武竹內和他的蝦兵蟹將們已經在劫難逃了。

潛艇內部的日軍已經在劫難逃了

潛艇被6枚威力巨大的炸彈擊中。當伊-16的鋼製船體被多枚炮彈擊中時,堅硬的船體立即轟然破碎,就像易拉罐被一拳壓扁了一樣。大量的海水迅速湧進了潛艇,夾帶着破碎船體外殼上的彎曲彈片。

艇員們根本沒有逃生的希望,死亡來得太快了。

20分鐘之後,伊-16的殘骸纔開始浮出水面。彭德爾頓聚精會神地盯着大海,他看見一些軟木隔熱條浮了出來。緊接着浮上來的是甲板和檔案櫥櫃的殘體。然後漂上來的是帶日文的祈禱墊子、一個裝着大米的大橡膠箱。

隨着越來越多潛艇殘骸浮出水面,甲板上的人也變得越來越興奮。每個人都等待着肯定會出現的日軍屍體。

但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一直沒有屍體 。

越來越多潛艇殘骸浮出水面

彭德爾頓向水中仔細看去,立即明白了其中緣由:“十幾條鯊魚在周圍轉悠着,一副大飽口福的模樣。”

原來,吉武竹內和他的艇員淪爲了兩類不同敵人的戰利品,一類在水上,一類在水下。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