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龐華瑋 廣州報道 市場在經歷今年連續數月的跌跌不休之後,近期有所反彈,而權益基金淨值也隨之出現反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近13個交易日,部分基金反彈已近30%。

其中,590只基金(A/C類分開統計,下同)漲幅超過20%,2369只基金漲幅在10%-20%之間。

而新能源板塊成爲反彈“急先鋒”。

基金反彈

總體來看,今年A股表現不佳,基金也隨之下跌。

格上理財統計了今年以來偏股基金的整體表現,截至5月16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收益中位數爲-21.84%,最大回撤中位數爲-26.96%,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中位數爲-21.66%,最大回撤中位數爲-27.40%。

不難發現,在今年持續下跌的市場環境下,大部分偏股基金的回撤幅度都超過20%。

不過,在跌跌不休之後,近期A股出現反彈。

Wind數據統計,剛剛過去的13個交易日(從4月27日到5月18日),上證指數大漲近7%,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大漲近10%。

在整體市場反彈的同時,行業也出現明顯分化。

其中,在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國防軍工、汽車、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3個行業指數漲幅皆超過20%。

另外,基礎化工、有色金屬、機械、電子、綜合、計算機、石油化工、輕工製造、通信等9個行業漲幅超過10%。

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僅消費者服務、銀行行業指數下跌。

這期間,基金也隨之大幅“回血”。

Wind統計顯示,近13個交易日(4月27日至5月18日),有590只基金(A/C類分開統計,下同)漲幅超過20%,2369只基金漲幅在10%-20%之間。

其中,近13個交易日基金淨值漲幅最高的是: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29.52%、銀華智薈內在價值29.47%、鵬華穩健回報29.38%、國投瑞銀新能源A29.19%。

反彈先鋒的隱祕線索

從基金反彈的數據中,可以發現更多“反彈急先鋒”的隱祕線索。

事實上,近期“反彈急先鋒”基金主要是主動權益基金。數據顯示,TOP20的前19名皆爲主動權益基金,第20名是唯一的被動權益基金——稀有金屬ETF基金。

從持倉情況來看,“反彈急先鋒”基金大部分重倉新能源。

比如反彈排名前TOP20基金(A/C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中,第一重倉股是新能源的有: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基金、信達澳銀新能源精選基金,第一重倉股是比亞迪;銀華智薈內在價值第一重倉股是隆基綠能;國投瑞銀新能源第一重倉股是天齊鋰業;中信建投低碳成長、匯安均衡優選、匯安行業龍頭的第一重倉股皆爲寧德時代;銀華樂享、稀有金屬ETF基金的第一重倉股是贛鋒鋰業。

今年以來,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下跌27%,其中,年初以來至4月26日,下跌了39%,但4月27日以來反彈了20%。

“新能源基金反彈力度比較大,這些基金之前出現大幅調整,所以反彈起來會比較快,從底部已經回了10%-20%左右。而從中期來看,業績優良的新能源以及優質龍頭類的基金,其實長期來看是具有比較大的投資價值。”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此外,反彈大的基金持倉大多比較集中,今年一季度前10大重倉股持倉佔基金淨值比絕大多數超過50%。近期反彈最大的TOP20基金中,僅有一隻低於40%。

其中,中信建投低碳成長、鵬華高質量增長的10大重倉股持倉佔基金淨值超過72%。

而從倉位情況來說,近期“反彈急先鋒”基金絕大部分倉位超過八成,過半超過九成。

以近13個交易日反彈前TOP20來看,一季度末,17只基金的倉位逾九成,1只倉位八成,2只倉位7成。

事實上,高倉位基金跌得猛,反彈時也較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這批“反彈急先鋒”基金今年以來回撤也較大。這是一體兩面,市場上漲時反彈大,下跌時回撤也大。

譬如,近期淨值反彈前TOP20基金,今年以來的回撤,只有2只基金低於30%,最大回撤是華夏產業升級,爲40.46%。

而從持倉換手率來說,這批“反彈急先鋒”基金的換手率有高有低,並無固定。

比如,近期基金淨值反彈最大的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基金,去年持倉換手率超8倍,而匯安行業龍頭去年的持倉換手率僅一倍。

總體來說,近期反彈TOP20基金的換手率大多集中在 2倍至4倍之間,這也是權益基金平均換手率集中的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這批“反彈急先鋒”基金的規模並不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這批基金中僅有7只規模一季度要超過10億元,其中有多隻是迷你基金,包括反彈排名第一的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基金,規模0.61億元;再融資LOF,規模0.65億元;東吳安享量化基金,規模0.57億元;稀有金屬ETF基金,規模1.25億元。

新能源基金領漲

事實上,這一波的基金淨值反彈,領軍的是新能源基金。

其中,近期施成管理的多隻基金反彈力度較大。

4月27日至5月18日的13個交易日,施成管理的4只基金回報都超過28%。比如,國投瑞銀新能源A(規模78.74億元)29.19%、國投瑞銀先進製造(規模41.36億元)28.72%,國投瑞銀進寶(規模33.25億元)28.72%,國投瑞銀產業趨勢A(規模45.53億元)28.61%。

施成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管理規模爲208.47億元。

以施成代表基金國投瑞銀新能源爲例,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爲:天齊鋰業、江特電機、永興材料融捷股份、華友鈷業、鹽湖股份、盛新鋰能、東嶽集團、北方稀土、藏格礦業。

從持倉來看,施成管理幾隻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重合度很高,一季度基金主要投資於新能源的資源和材料行業。

而施成的基金去年持倉換手率在1倍至3倍之間,屬平均範疇。

相對來說,今年一季度,A股大回調,一季度施成管理的基金皆爲負收益。4只成立於2022年之前的基金跌幅皆超在16%上下,它們今年以來的最大回撤在37%上下。

不過從施成管理的基金規模和申購贖回份額來看,雖然業績不佳,但投資者仍在買入。

數據顯示,國投瑞銀新能源一季度的淨申購份額爲11.1億份,國投瑞銀先進製造的淨申購份額爲9.66億份,國投瑞銀進寶的淨申購份額爲6.13億份,國投瑞銀產業趨勢的淨申購份額爲0.49億份。

近期,由於新能源反彈,大宗商品暴漲,施成管理的基金也取得了好收益。

其管理的基金最近13個交易日漲幅皆超過了28%。但是,儘管反彈,今年以來施成管理的4只基金收益仍在-18%左右,尚未收復失地。

而對於一季度出現的大回撤,施成表示,一季度是全年的開端,也只是剛剛開始。雖然目前不同板塊之間的漲跌幅有較大的差異,新興產業表現並不算好,但他仍然相信,未來是屬於成長行業的,只有長期的行業增長,纔會帶來長期的投資回報。

對於近期反彈較大的新能源,施成指出,總體來看,能源的供給在未來幾年都會比較有限,但對於能源的需求仍會持續增加。全球能源的供需可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緊張。

施成表示,將會繼續選擇未來有巨大成長空間的行業,如新能源上游行業、儲能行業、半導體材料等。

具體行業來看,設備製造業方面,長期將持續受益於光伏、鋰電、半導體等產能擴張,保持較快的複合增速。但由於產業鏈短板環節的制約,從中游製造的盈利能力減弱,和潛在增速預期放緩導致的擴張意願減弱,都可能會對資本開支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目前仍然是繼續觀察後續變化,以及更加集中投向和新興產業相關的製造業領域。

另一位新能源基金經理姚志鵬也在一季報中坦言:“黎明前的夜往往是最黑的,但成長投資不要否定未來,相信明天會更好。”

姚志鵬指出,儘管今年來新能源主題基金回撤明顯,但長期超額收益仍很突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