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語言簡潔(當時文字刻於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義,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作爲儒家經典,無論是在維護皇權至上,講求尊卑貴賤,調整社會關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遵從禮教,維護倫理,約束行爲等方面,也都顯得極爲重要。

北宋丞相趙普曾說:“《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稱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到了現代,《論語》被翻譯成各國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論語》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爲政經驗,是孔老先生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結和深思。更是中國悠遠綿長曆史傳承下的燦爛的瑰寶,是我們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論語》是快樂的,因爲在讀的過程中,能夠從孔子這裏獲得啓發,而且還能夠反省自己的踐行,這樣對於“道”的感悟也在變得更深刻。“道”不遠人,人對於“道”的感悟也就體現在爲人處世中。

個人之前一直在潛心感悟《道德經》,前面又有感悟《六祖壇經》,個人覺得六祖惠能所教授的禪宗法門,就是在教授明道心,見道性。《道德經》也是個人所奉持的根本經典。老子的“道”,包含天、地、人,《道德經》也可以教人爲人處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過《道德經》所教授的清靜無爲,是需要對“道”有一定程度的領悟,才能夠良好地應用“道”的。

而在《論語》中,則是可以較爲清晰地知曉“人道”是什麼。孔子已經給出了清晰的指導,關於如何爲人處世。如果對於“道”有一定的感悟,那麼再來看《論語》,就會覺得孔子所說應該是得道之人的描述。即便對“道”的領悟不夠,那麼《論語》也可以幫助更好地感悟人道,在人世中修行。

所以最近在讀《論語》的過程中,自己也是不禁在覺察,自己是否有做到孔子所教授的?孔子所教授的內容是開放性的,不存在死板的內容,因爲孔子所教授的,就是在教人如何符合於“道”。隨着持續地讀《論語》,自己也覺得一些語句也在提醒自己更好地符合於“道”,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感悟“道”。

也是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自己覺得孔子所教授的內容是非常適合國人學習的。不需要去悟道,不需要去禪修,只需要在爲人處事中,把自己這個人給做好,就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不管是自己、家庭、企業、國家,都可以管理好。當然悟道、禪修是直通本質的,只是道家、禪門對於悟性的要求是挺高的。

因此,接下來再來讀《論語》的過程,自己覺得就是從“道”來學習,學孔子對於“道”的描述,習孔子對於“道”的教授。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情都是關於做人的,能夠把人給做好了,人生中也就少了絕大多數的問題,是較和諧的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