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真想打“環保牌”,就該創造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潮流之作。

1.2萬元買雙巴黎世家“破爛鞋”,比垃圾堆裏撿來的品相還差;490美元買件Gucci泳衣,最大的特點是沒法下水游泳;LV空氣馬甲賣到2.6萬元,就像是快遞泡沫袋填充的;一把Gucci雨傘賣到一萬一,可下雨天它還要等你來保護,因爲雨傘的商標寫明“不防水”,真應了古人那句歇後語“晴天打傘,多此一舉”……

近來,一股看不懂的時尚風,讓網友凌亂在風中。一衆奢侈品品牌高舉“環保大旗”,開啓收割消費者錢包的花式營銷。

以引發羣嘲的“破爛鞋”爲例,商家說辭是爲了傳遞“運動鞋註定要穿一輩子”的理念。被劃爛,有瑕疵且有髒污的鞋子,是穿了一個世紀後的樣子。賣方言之鑿鑿,“在快時尚當道、過度消費對地球造成不少負擔的今日,這是一記強而有力的警鐘。。。。。。”

拜託,這哪是敲警鐘,簡直是掩耳盜鈴。環保也要講科學,打造“百年老鞋”,難道不該把鞋子造得耐磨防水、不懼風雨?賣“破鞋”還要扯環保大旗,這種Flag誰能相信?

打着反過度消費的旗號,忽悠消費者,借環保之名,渾水“撈金”,如此用力過猛,難怪輿論翻車。

此前,奢侈品之所以能賣出高價,一方面基於卓越品質和精湛工藝,另一方面是彰顯所謂階層地位的象徵。因此,越是稀有、限量、工藝繁雜,營造“人無我有”的神祕感,越能讓消費者頭腦一熱,衝動剁手。

說到底,奢侈品賣的不是“性價比”,做的也不是多快好省的生意,而是變着法子勾起不必要的購買慾。而環保的本質,則是協調人與環境的關係,儘可能保全物種的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無謂消耗。奢侈品硬要與環保“聯姻”,不免有一種“上錯花轎嫁錯郎”的錯配感。

給奢侈品套上“環保馬甲”,更像是硬凹造型的概念遊戲。消費者願意爲哪個概念埋單,奢侈品就迎合哪個定義。當消費者是“人傻錢多”的土豪大款,他們就主推“高人一等”的極致奢華;當主力軍變成追求個性化的千禧一代,消費者盯上時尚、潮流、品位,奢侈品營銷開始變着法子“接地氣”。

這些年,除了1.2萬的“破爛鞋”,令人匪夷所思的奢侈品,還有蒂芙尼8.1萬的鋼絲球、LV8000多塊的純稻草帽、Fendi千元口罩。從結果來看,毫無實用性的產品,纔是環保理念最大的天敵。這些產品,究竟是奢侈品營銷“接地氣”,還是“臉先着地”的環保形式主義,公衆心中都有計算器。

奢侈品真想打“環保牌”,不能只是借潮流圈錢,造概念掏空消費者錢包,而應當切實思考環保的真意,創造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潮流之作。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時下,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在共度時艱。一個弔詭的現象卻是,奢侈品生意風生水起,多家奢侈品牌掀起漲價潮。有分析認爲,奢侈品“保值增值”預期,是刺激消費的源動力。部分中等收入人羣,甚至將其作爲理財產品購買。

從“破爛鞋”被羣嘲、萬元雨傘不防雨等爭議來看,奢侈品投資絕非穩賺不賠的生意。風停了,炒作的濾鏡註定碎一地。奉勸消費者量力而行,切忌跟風,穿“破爛鞋”交智商稅,最後不小心掉進“裝爛營銷”的陷阱,踩了一腳爛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