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數碼訊 5月20日晚間消息,今日高通舉辦驍龍之夜發佈會,推出第一代驍龍8+,第一代驍龍7兩款移動平臺。而本場發佈會也拉開了各大手機品牌下半年的爭奪戰的帷幕。

第一代驍龍8+平臺整體的功耗相比驍龍8下降在15%左右

第一代驍龍8+是去年底發佈的驍龍8的升級款,主要提升在製程工藝、CPU、GPU性能,同時在功耗上也有提升。

驍龍8+採用了臺積電4nm製程工藝,CPU的Cortex-X2超大核最高主頻提升到了3.2GHz,性能提升的同時,驍龍8+的功耗也有很大優化,官方稱,CPU功耗相比驍龍8降低了約30%,GPU功耗降低最高也有30%,平臺整體的功耗相比驍龍8下降在15%左右。

本次高通也公佈了一些遊戲測試數據。據介紹,在環境溫度25度、最高畫質810p的設置下,持續測試《原神》1小時,驍龍8+的幀率波動不大,平均幀率可達到60.2幀,並且驍龍8+相比驍龍8平均功耗可降低30%。

在《王者榮耀》測試中,“90幀+極致畫質”和“120幀+高清畫質”兩組測試場景中,驍龍8+對比驍龍8均有30%左右的能效提升。

所以,驍龍8+保證性能的同時,在同電池容量的情況下相比驍龍8可以提供更持久續航。高通表示,遊戲時長可增加近1小時;視頻播放時長增加超過80分鐘;語音通話和5G網絡下微信視頻通話分別增加超過5.5個小時和25分鐘;在社交媒體、瀏覽網頁以及App瀏覽上,能夠增加超過50分鐘;音樂播放時長能夠增加接近17個小時。

高通技術公司產品市場高級總監馬曉民介紹到,高通從製程工藝、硬件IP、電源供電設計、軟件調度等多個維度,爲驍龍8+移動平臺打造了整體優化方案。在硬件IP優化方面,驍龍平臺內部很多IP都是高通自研,可持續迭代改善體驗。軟件調度方面,不僅是針對CPU、GPU的調度,還有Snapdragon Elite Gaming這項整合軟硬件特性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平臺整體能效升級。

其他方面,驍龍8+支持第七代高通AI引擎,相比驍龍8能效提升20%;音頻方面支持Snapdragon sound特性,支持高通aptX Lossless無損音頻技術、立體聲錄音、超清晰語音和視頻通話;連接方面支持最高10Gbps的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解決方案,支持Sub-6GHz與毫米波,支持5G+5G雙卡雙通、5G上行載波聚合、Wi-Fi 6/6E以及Wi-Fi 4路雙頻併發;拍攝方面,支持同時拍攝8KHDR視頻與6400萬像素照片、超低光拍攝、單幀逐行HDR等特性;遊戲方面不僅是性能、功耗表現升級,Snapdragon Elite Gaming支持HDR遊戲、可變分辨率渲染進階版(VRS Pro)、立體渲染和物理渲染特性;在安全性方面,驍龍8+同樣支持Android Ready SE認證,可提供保險庫級別的安全特性。

第一代驍龍7移動平臺多個旗艦平臺能力下放

驍龍7移動平臺是驍龍品牌命名體系更新後首款驍龍7系平臺,具備諸多來自頂級驍龍8系平臺的特性。驍龍7採用三星4nm工藝,CPU爲1個主頻2.4GHz的A710超大核、3個2.36GHz的A710大核、4個1.8GHz的A510小核。GPU方面,驍龍7圖形渲染速度相比驍龍778G提升了20%。

驍龍7還帶來了三項驍龍7系首次支持的特性:

支持第七代高通AI引擎:在深度學習人臉檢測場景中,相比驍龍778G,驍龍7檢測精度提升25%,可檢測高達300個人臉特徵點,能夠更準確的識別人臉表情等。

支持2億像素拍攝:驍龍7基於14-bit三ISP打造,支持單幀逐行HDR,帶來拍攝體驗提升。

與旗艦機一樣的安全特性:驍龍7首次把驍龍8支持的高通信任管理引擎下沉到7系平臺,同樣通過了Android Ready SE認證,以及保險庫級別的安全特性。

同時,驍龍7支持部分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包括高通Adreno圖像運動引擎,可基於GPU幀預測技術在相同的幀率情況下節省一半功耗,或者在相同功耗情況下提供更高的幀率;支持Game Quick Touch,保證遊戲觸控響應速度比驍龍778G有20%以上的提升;還有可變分辨率渲染等。

顯示方面,從驍龍778G支持的FHD+提升至QHD+。音頻方面,驍龍7支持Snapdragon Sound驍龍暢聽技術,遊戲中可以做到防嘯叫,並且根據實時音頻環境/場景動態調節音量。連接方面,驍龍7集成了符合Release16標準的驍龍X62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最高下行速率達到4.4Gbps,支持5G+5G雙卡雙通。Wi-Fi從前代的FastConnect 6700升級到FastConnect 6900,能夠提供速率更快、超低時延的Wi-Fi連接。

據高通介紹,在2021財年,就有超過170款基於驍龍旗艦移動平臺的智能手機發布或出貨。隨着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以及第一代驍龍7移動平臺到來,在第二季度將有來自聯想、黑鯊、ROG、OPPO、vivo等衆多品牌搭載兩款新平臺的終端上市。究竟這兩款新平臺的性能、能效和體驗表現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