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李恆 董瑞豐)到202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同比例提高——20日公佈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明確提出這一目標。

  爲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規劃還對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等多項指標提出預期目標。

  經過努力,我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根據規劃公佈的數據,2015年至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從76.34歲提高到77.93歲,嬰兒死亡率從8.1‰降至5.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0.7‰降至7.5‰,孕產婦死亡率從20.1/10萬降至16.9/10萬,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7.7%。

  當前,我國仍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大流行狀態,慢性病發病率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優生優育、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亟待加強,需要加快完善國民健康政策,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爲此,規劃提出系列具體發展目標,例如,到2025年,基本建成能有效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適應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形勢需要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早期監測、智能預警、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綜合救治能力顯著提升;艾滋病疫情繼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結核病發病率進一步降低,寄生蟲病、重點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病危害持續得到控制和消除,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嚴重精神障礙、職業病得到有效控制等。

  根據規劃,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衛生健康體系,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逐步提高。

原標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發佈 人均預期壽命提高 1 歲左右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