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不对外开放的宝库,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这个博物院的宣传资料说得很好:可以这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军所赢得的每一场战争,都与南京理工大学这座高等学府里开展的科研密切相关;也可以这么说,新中国兵器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着南理工人的无穷智慧与辛劳汗水。

这次是请帅哥摄影师找到了全部照片,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抗战国军主力山炮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萨沙的兵器图谱第280期

今天的主角是M1A1型75毫米山炮。

M1A1型75毫米山炮的名气很大,是二战美军制式山炮。

国军也曾大量装备过这种山炮,说起来M1A1型并不算先进。

M1A1型山炮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是美军为了用于山地作战而研发的火炮。

M1A1型山炮的要求并不高,轻便可以拆卸运输,火炮性能够用,仅此而已。

美国强大的军工能力,让M1A1型山炮的性能也达到了世界一流。

该炮用尽全力减重,甚至取消了炮盾,所以只有653公斤。

火炮可以拆卸为6个部分,由骡马背负行军。

M1A1型山炮的初衷是装备美军山地部队,以及后来出现的空降部队。

M1A1型山炮射程为9000米,这在当年是逆天的,相当惊人。

同一时代山炮射程基本是6000到8000米,达不到M1A1型山炮的水平。

炮弹重达8公斤多,可以有效击毁各种野战工事。

由于M1A1型山炮加工颇为优秀,加上使用优质炮钢,火炮的精度很高。

国军认为,M1A1型山炮采用直瞄炮击,最多打2炮就可以击中,根本不需要打第3炮。

该炮缺点是射速较慢,战斗射速每分钟5发。

在很长一段时间,M1A1型山炮不被美军重视。

欧战在1939年爆发,到了1940年美国仅仅生产了90门M1A1型山炮。

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才开始大量生产该山炮,增强一线的炮兵实力。

到1944年停产时,美国一共生产了5300门M1A1型山炮。

对于美军来说,M1A1型山炮性能平平,主力火炮是105毫米和155毫米火炮。

有意思的是,M1A1型山炮在中国战场就完全不同。

抗战期间,中国通过租借法案获得该型炮总计637门,装备中国驻印军及中国远征军。

以实力最强的驻印军新1军为例,下辖新38师和新30师。

每个师下辖3个步兵团以及2个山炮营,每个山炮营装备12门M1A1型山炮。

在随后一系列的作战中,M1A1型山炮起到重要作用。

在缅甸北部的作战中,日军往往利用复杂地形进行顽强防御。

日军工事修建的坚固且巧妙,二线的105毫米榴弹炮甚至155毫米重炮,都不容易将其迅速摧毁。

相比起来,M1A1型山炮则起到了一线支援火炮的作用。

美国的军火物资极为充足,炮弹几乎是无限量供应。

在国内战场,因为严重缺乏火炮和炮弹,国军对付日军工事只能用步兵强行冲锋,伤亡惨重,效果很差。

现在有了M1A1型山炮,国军进攻就简单的多。

只要前线官兵开火引诱日军火力点暴露,随后国军用山炮直瞄炮击摧毁即可。

这种战术大大减少国军官兵伤亡,攻击效率也更高。

以往使用步兵冲锋一天才能攻下来的阵地,M1A1型山炮开上几炮就搞定了。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大量使用M1A1型山炮。

八路军、新四军占据的地区,往往交通恶劣,甚至是地形复杂的山地。

国军的榴弹炮根本就无法跟随部队前进,只能携带各种山炮。

第74军在抗战后期批量接收了美制75毫米炮,以每营18门的数量装备给各师。孟良崮战役中,第74军无法在山地行军中携带105毫米榴弹炮,炮兵主力就是M1A1型山炮。

此战M1A1型山炮还是发挥一定威力,战后被俘的整74师军官,还对华野的山炮使用提出了批评意见。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