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50丨大成基金韓創: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企業的時代

來源:藍鯨新財富

作者 | 祁和忠 曹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2019年1月擔任大成新銳產業的基金經理後,韓創在投資實踐過程中,於2020年3、4月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資框架。

在形成、完善和遵循自己的投資策略過程中,他取得了優異的基金業績表現。從2019年1月10日至2022年5月11日,大成新銳產業的年化收益率爲52.24%,在同類基金中名列第一。期間,該基金的最大回撤率爲-26.15%,回撤幅度小於絕大多數同類基金。

行業景氣度、公司競爭優勢、合理估值。這是他恪守的三個原則。

韓創對於行業景氣度的高度重視,與他研究偏週期行業的背景,以及他的底層認知密不可分。從2016年至2017年的經濟復甦、2018年至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及其緩解、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爆發以及隨後的全球大流行,一連串密集的大事件深刻地印證了什麼叫做“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企業的時代”。

韓創說:“投資不能只是低頭走路,還必須要抬頭看天,即必須選擇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企業。”

但是,他絕非單純追逐行業景氣度的趨勢交易者。對於公司競爭優勢,以及合理估值的堅守,讓他能動態優化和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避開市場過度樂觀與悲觀所形成的陷阱。

他表示,公司的競爭優勢不僅能在毛利率、費用率、淨利率等財務指標中有清晰的體現,而且能通過定性分析找到內在邏輯。

對於估值,他有嚴格的要求。他買入和持有的標的,大多數公司的估值不超過30倍。他追求投資的安全邊際。他認爲,買入一家公司後,如果股價下跌百分之一二十都比較正常,如果下跌了百分之四五十,就有可能在基本面的分析與跟蹤方面出現了失誤。因此,基本面的分析,包括對於業績的預測等不能出問題。

問:在擔任基金經理前,你曾從事過六年半研究員工作,請問重點研究過哪些行業?

韓創:研究過建材、化工等行業。2015年加入大成後,研究部分爲幾個大組,我負責上游週期行業組,覆蓋範圍包括宏觀策略、金融地產、建材化工等。這裏面有純週期股,也有成長股,其中化工行業就有很多成長股。

問:在你的投資框架中,行業景氣度是第一條原則。請問你爲什麼會把行業景氣度放在第一位?

韓創:這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摸索。我覺得不管是做研究員還是做基金經理,如果想做到很突出,就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之所以把行業景氣度放在第一位,是因爲比較適合我自己。

首先,我研究偏週期行業的時間最長,而影響偏週期行業的最大因素就是行業景氣度。由於研究時間較長,能夠感知行業景氣度的影響,相對於其他行業研究背景的人而言,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第二,這跟我的底層認知有關,我認爲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企業的時代。一家公司再怎麼厲害,都必須順勢而爲。在宏觀、中觀因素都比較配合的時候,公司的發展會很順利;但是如果外部因素不配合,再牛的公司也會陷入階段性經營困境。

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在2016、2017年被視爲核心資產的公司,曾經幾乎被所有人認爲是偉大的公司,近兩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市場也不再把它們當作核心資產。其實,這些公司在2016、2017年所取得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藉助於外力。

第三,我做了很多歷史回溯測試,發現行業景氣度因子在A股非常重要。也許有些投資者覺得自己是依靠自下而上選股獲得成功,而不是依靠行業景氣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從2019年起,醫藥、消費、新能源等景氣度高的行業產生了很多牛股,行業景氣度對於基金業績的幫助很大。

問:判斷行業景氣度的情況,最終需要具體落實到公司業績上。也就是說,行業景氣度相當於公司業績的先行指標,是這樣嗎?

韓創:可以這樣認爲,衡量景氣度的指標主要集中在價、量、成本費用等幾個方面,無論是因爲行業需求擴張,還是價格上漲,或者成本費用的下降,歸根結底都要體現到公司業績上。

在跟蹤行業景氣度時,我屬於偏右側交易,要能確認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進入改善階段。最好在買進的候,就能確認景氣度在上升,並能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兌現業績。

問:偏右側買入時,需要股價走勢的驗證嗎?

韓創:這裏的右側主要是指基本面的右側,所以買入時並不需要股價走勢的驗證。有時候行業景氣度出現拐點後,股價已提前上漲,有時候也會滯後。

追求投資的安全邊際

問:請問你如何評估投資的安全邊際?

韓創:我們所說的安全邊際一般指股價的下行風險,而股價是由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兩個因素決定的,所以對於安全邊際的判斷主要是對於基本面和估值的判斷。

第一,行業景氣度最重要。如果買進去以後,行業景氣度在惡化,那麼很多時候公司的基本面也會不斷惡化,這時候很可能就缺乏安全邊際。

第二,要看公司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例如,很多公司與它們的競爭對手相比,確實沒有什麼競爭優勢。即使行業景氣度很好,但也可能面臨很快就掙不到錢的問題。在行業需求出現較快增長時,這些公司雖然能階段性受益,但較難滿足中長期安全邊際的要求。

總的來說,行業景氣度是用來確認公司中短期業績的安全邊際,公司競爭優勢是用來確認中長期業績的安全邊際,如果兩者能夠兼得是最好的。

第三,估值非常重要。做投資並非買一個好賽道或者好公司,就不用管估值了。估值永遠是衡量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

問:請問在評估公司競爭優勢方面,有哪些指標?

韓創:競爭優勢要能體現到公司的財務報表上,包括盈利能力、週轉能力等,這些能力又可以在報表上進行進一步分解。競爭優勢如果不能在財務報表上得到體現,就有可能是虛的。

對於財務報表上反映出來的數據結果,要分析形成競爭優勢的原因。各家公司的情況會各有不同,有些是因爲成本、費用管控做得好,有些是因爲產品研發和服務做得好,有些是因爲戰略佈局領先等。

問:你的第三條投資原則是合理估值。請問怎樣的估值纔是合理的?能否舉例說明。

韓創:對於估值,我會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比較。縱向比較,就是跟公司歷史估值區間及中樞對比。當估值顯著低於或者高於歷史中樞時,要看能不能找到合理的解釋,如果不能的話可能就是定價錯誤;橫向比較是跟其他行業的公司做對比。

2019年4季度,我曾經重倉買入某電動汽車電池龍頭,能比較典型地體現我投資中的三個原則。

從2018年至2019年3季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景氣度一直比較差,主要原因是補貼退坡以及缺乏對C端有吸引力的車型。2019年4季度,隨着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的落成投產,以及國家對補貼退坡等政策的調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景氣度出現拐點。當時,該電池龍頭股只有約1500億市值、30倍左右的估值。買進後,很快就翻了一倍,在市值超過3000億,估值達到60倍後,我在2020年1季度就賣掉了,確實沒有想到該股後來隨着產業趨勢的演進和業績的爆發,能最高漲到2萬億。

對於這隻股票,我做過總結與反思,以後對於估值可能會稍微放寬,採取分步賣出,但也不會把估值放得很寬。如果大幅放寬估值要求,實際承擔的風險會很大。我還是會在基於行業景氣度的有效框架下,提前去挖掘一些標的,掙風險和效益相匹配的錢。

問:如何理解均值迴歸?

韓創:均值迴歸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如果一個行業一直很差,裏面的公司都不掙錢,最終結果肯定是有些公司被迫退出。當部分公司退出之後,整個行業的供給格局將趨於改善。除非這個行業是一個要消失的行業,否則不會讓所有的人都一直虧錢。

同時也不能一看到價格偏離均值,就認爲會馬上回歸,必須要去尋找它偏離均值的原因,求證到底什麼時候會迴歸。因爲即使一個行業景氣度大幅低於均值,它也有可能在這個較低位置徘徊很久,這是我爲什麼我只做右側交易不做左側的原因。

問:在選擇個股時,你會使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模型進行估值嗎?

韓創:可以用現金流折現模型做定性思考,但較少用它去做定量的計算。在現金流折現模型中,需要設定中短期增長率、永續增長率、折現率等指標,參數的微小差別都會對結果產生很大影響。這就導致該模型從定量的角度是不太好用的,但是定性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承認企業的價值確實是由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決定的,因此在考慮公司價值的時候還是要借用該模型進行定性思考。

其實,公司中短期業績增長率主要由行業景氣度決定,永續增長率則與公司競爭優勢最密切相關。這個其實是我對現金流折現模型的簡化應用。

問:你曾表示,如何向內挖掘自己的相對優勢,向外去批判學習不斷進化,是一個基金經理能否持續爲投資人帶來回報的關鍵。請問你的相對優勢是什麼?

韓創:第一,我喜歡讀書,範圍也比較廣。

第二,我比較關注宏觀和中觀。中觀的行業景氣度可以分爲兩類:一類由宏觀決定,另一類由產業趨勢決定。偏上游的資源品行業與宏觀的關聯度很高,如煤炭、有色、鋼鐵等;光伏、新能源車、軍工、新材料等則與自身的產業趨勢更相關。

第三,我可能更敏銳。在發現變化後,能及時行動。當然,太敏銳太靈活也不行,要把握一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