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模块化生产”这几个字眼,各厂家对模块化技术的命名也各不相同,如丰田的TNGA,宝马的UKL,大众的MQB、MLB,沃尔沃的CMA等等。那模块化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懂哥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

第一阶段:流水线生产

说到模块化生产,我们必须从流水线生产方式开始说起。20世纪初,汽车工业都是手工作坊型的,工厂装配一辆T型车需要12小时28分钟,这样的生产速度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当时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汽车。

而福特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买得起车,发明了流水线生产这一方式,即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前行,站在传送带两边的工人则专门负责安装其中一样配件,如发动机、车窗、车灯、车轮等。自从用了这种生产方式后,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以上,汽车价格也下降了一半以上,也为今天的模块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平台化生产

随着汽车市场的壮大,车辆的种类逐渐变多,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单纯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竞争。在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了“汽车平台”这一概念。汽车厂商先将“汽车平台”设计出来,再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出共用这个平台的几款车型。汽车平台与车辆的基本结构相关,因此出自于同一平台的不同车辆具有相同的结构要素,例如车门立柱、翼子板、车顶轮廓等,有的车型甚至连轴距也是一样的。

同一平台车型大多是可以共线生产的,这就大大减少了生产线的研发成本。如老款的奥迪A8和大众辉腾,因底盘结构通用,一条流水线即可完成它们的生产。平台化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同平台车型可共用零件,减少研发经费的同时,在大批量采购时也可以降低零件单一价格,使得整车制造成本下降,新产品也可以更快的投入市场。

第三阶段:模块化生产

在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汽车厂商将重心放在了零部件上,零部件要超前发展,并参与汽车厂商的产品设计。而厂商则要以以全球零部件为导向,进行合适的车辆模块设计,优化汽车设计方案。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零件质量、生产自动化水平,更能缩短车辆生产周期。

说起模块化,大家大可以跳出平台思维,它不再像之前车型平台化那样,需要同级别车型共用底盘,才能达到共用零件的目的。它可以跨越不同的级别,让同一模块化架构的车共用零件,就像高尔夫的一些零件可以跟迈腾、途昂等车共用,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加产品多样性,不然我们也不可能花这么低的价格买到途昂这样的巨无霸。

模块化的特点就是打破了以往共用底盘的束缚,可以在多维度零配件间进行事先设计好的选择,不同的轴距,不同的发动机,不同的变速箱,不同的车身结构,不同的空间尺寸都可以进行组合。这样一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又可以让产品多样化,跨级别化,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对于汽车厂商来说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写在最后

只要弄清楚了模块化生产的由来,对于它的理解也就容易很多了,从单一车型的流水线制造,到共用底盘,再到模块的组合,让共享化做得越来越全面、透彻。从这也可以看出,模块化架构也是车企技术、管理、供应链水平等实力的体现。

模块化生产是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不降低甚至提高质量,让汽车走进普通百姓家中。模块化生产是把双刃剑,汽车制造就如同“搭积木”一般,虽然高矮胖瘦各不一,但是就像有着相同的“基因”,缺少了多样化的驾驶乐趣。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