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豬價自今年3月底觸底反彈,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出現流拍,而且5月份又繼續實行超市場預期的三批次收儲。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解釋稱,此舉有利於穩固豬價反彈效果。

5月24日,華儲網再次發佈通知,將分別於5月26日(第1次)、5月27日(第2次)進行第九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收儲交易量分別爲0.5萬噸、3.5萬噸。

據統計,截至5月25日,中央儲備凍豬肉已經完成8個批次收儲,實際收儲量合計9.2萬噸,均價20400元/噸左右。不考慮其他費用,直接用於收儲的資金約爲18.7億元。

伴隨豬價自今年3月底觸底反彈,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出現流拍,而且5月份又繼續實行超市場預期的三批次收儲。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解釋稱,此舉有利於穩固豬價反彈效果。

布瑞克諮詢高級研究員徐洪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4月份的第四批收儲,就已經開始大量流拍。在多次大量流拍的情況下還頻繁收儲,主要是出於提振和維護市場信心的考慮,收儲掛牌價成爲市場預期的保底價格。

他認爲,大量流拍本身恰恰證明了市場信心正在迅速增強。由於屠宰加工企業強烈看多後市,持庫待漲,當前收儲的利潤已經不能吸引其入場競價。從政策操作層面看,相比凍豬肉收儲所實際付出的資金量,對市場心理的影響作用堪稱“四兩撥千斤”。

大量流拍背後,業內人士也指出,近期收儲都是社會庫代儲,需要企業前期墊付資金,進行倉儲,而社會庫資金實力相對較薄弱,不太願意承擔墊付資金和庫存壓力。此外,近期毛豬價格漲幅較大,仔豬市場火爆,體現了市場對於中長期行情的一致性看好,社會庫參與收儲的意願普遍不高。

在養豬業去產能階段,頻繁啓用收儲機制,這在過去並不常見。

朱增勇稱,收儲本身也是一種信號,是爲了防止產能過度調減。逆週期調控機制,將使得今後的生豬產業進入穩定性明顯提升、豬價窄幅波動的週期。

自去年7月開始,生豬進入淘汰和優化階段。今年4月,繁母豬存欄量4177.5萬頭,已經逼近正常保有量水平。這有利於今年下半年乃至2023年豬肉供給穩定和供需平衡。

徐洪志認爲,隨着市場信心的快速恢復,去產能進程很可能在5月份趨於結束。以此推算,豬價在2023年春季就會見到價格高點。對於多數養殖戶而言,當前養殖利潤只是剛剛恢復到盈虧平衡線附近,處境仍然十分困難,不盲目跟風,適時出欄是必要的。畢竟,市場信心的真正底氣在於成本控制和資金管理,及時出欄規避市場風險,而不是指望收儲保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