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尤方明 北京報道

5月24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二百零八次會議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第一百五十七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當前北京市仍有零星散發病例,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要求,保持每日清零的狀態,刻不容緩、以快制快,緊盯社會面病例,採取更加徹底的措施,以更快速度同步推進追陽、管控、流調、判密、轉運等各環節工作,堅決阻斷傳播風險,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在5月25日下午召開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344場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峯通報指出,4月22日至5月25日15時,北京市累計報告1642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

自4月22日報告疫情以來,北京市先後採取加密區域核酸篩查力度、針對社區(村)加強管控、對部分重點區域實行提級管控等措施。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鍾東波在發佈會上指出,近兩日來,北京市報告病例數明顯下降,同時社會面病例也在下降,呈現“兩下降”良好態勢。

北京疫情歷經三階段

鍾東波首先回顧了本輪北京疫情的發展態勢。自4月22日以來,本次疫情共經歷三個階段。

一是早期快速發展階段。4月22日首次發現感染者後,每日新增病例迅速上升,4月27日已達到50例,突破此前歷史單日新增最高值。

二是平臺期波動階段。4月27日以來,個別聚集性疫情的暴發,導致單日新增病例數出現過兩次高峯。

三是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階段。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努力,早期大部分傳播鏈條已經完全得到控制,韻達快遞長陽分部相關疫情、中鐵十一局三公司相關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嶽各莊市場疫情逐漸趨穩,但社會面仍有散發病例。

鍾東波介紹稱,近兩天,北京市報告病例數明顯下降,同時社會面病例也在下降,呈現“兩下降”良好態勢。其中,疫情波及範圍已明顯縮小,病毒傳播空間被逐步壓縮。4月22日發現以來,疫情迅速擴散,高峯期曾波及15個區和經開區共123個街道,5月9日以後擴散趨勢減緩,最少時有4個區9個街道。但近期,因嶽各莊市場、東方廣場等聚集性疫情影響,疫情出現了波動。

二是早期傳播鏈條的絕大部分分支已被切斷。北京市單日同時存在的聚集性疫情和傳播鏈條由每日13至17起,到近日主要聚焦在3起左右的聚集性疫情,全市從多點多線作戰的困難局面,逐步轉向控制社會面零星散發、聚焦局部重點疫情的階段。

三是管控範圍內的感染者比例持續增加。全市每日新增病例數雖然仍處於平臺期波動,但集中隔離點發現的感染者比例已從早期的40%左右,增加到近期80%以上,大部分新增感染者在管控範圍內,社會面篩查發現的感染者佔比已下降到2.33%。

四是醫療救治已實現出大於入。累計1642名感染者中,已治癒出院912例。北京市市在院病例數在5月10日達到727例的峯值,此後逐步下降,目前沒有危重病例。

進入公共場所須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北京市採取的防控措施進行梳理。在覈酸檢測方面,4月25日起,朝陽區便啓動三輪區域篩查,並於4月26日至4月30日在11區範圍內開展三輪核酸檢測。

5月5日起,北京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要求快遞等5類風險行業從業人員,醫療機構等4個風險場所人員,定點醫院和隔離場所周邊等3個風險區域人員共20類重點人羣,按照現有規定,分類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篩查。

在京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單位人員,每週進行1次核酸檢測。區域內其他人員,每週進行1次核酸檢測。

5月12日起,進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單位、商務樓宇、商場超市、賓館酒店、餐飲飯店等公共場所,須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就通勤方面的要求,自5月5日起,通勤人員首次進返京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此後每次進返京持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自5月19日起,北京市調整京津兩地通勤人員核酸證明查驗要求,通勤人員每次進出京均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爲滿足市民的檢測需求,北京市自5月10日起提供“分區單雙日”核酸檢測服務,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等6個區,單日開展檢測服務;門頭溝、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平谷、懷柔、密雲、延慶、經開區等11個區,雙日開展檢測服務。

在5月13日至15日的12區三天篩查中,北京市共設置了採樣點9694個、採樣臺22447臺。除了傳統形式的採樣點,採取正壓設計的採樣小屋也已派上用場,醫護人員可不需身穿防護服,安全、舒適、便捷採樣。

爲進一步提高全市核酸檢測採樣能力,北京市自5月24日起面向社會招募核酸採樣志願者。退休醫務人員(65歲以下)、零售藥店執業藥師、學校校醫、醫學院校臨牀醫學生可通過“志願北京”平臺進行報名,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將對報名者進行篩選審覈,並統一組織適任者接受專業培訓。經培訓考覈合格者將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的統一調配下就近安排參與核酸採樣工作。截至5月25日9時,報名人數已突破1.5萬人。

豐臺、海淀全域提級管控

而在區域管控方面,5月15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首都聯防聯控協調機制辦公室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全市社區(村)各項防控措施進行全面升級。

其中包括嚴格24小時卡口值守。全市各社區(村)要加強人員、車輛出入管理,落實測溫、掃碼、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記等管理措施。特別是加強外來人員(含快遞外賣、家裝維修等)姓名、聯繫方式、來訪時間等基本信息登記。

自5月21日起,豐臺區、海淀區全域提級管控,嚴格執行非必要不出區。在豐臺區,除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的公交、地鐵、出租車正常運營外,其他區域公交線路全部甩站或停運,地鐵站點全部封站,出租車限制區域運營。

房山區繼續嚴格執行非必要不出區,強化封管控區管理。

朝陽區、順義區等地封管控區滿足解除條件後,及時解除封管控措施,逐步放開公共交通,做到解封不解防。

全市繼續執行暫停堂食、暫不返校等從嚴從緊的社會面防控措施。

5月22日至28日期間,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房山區、順義區等重點區域繼續落實居家辦公要求,其他區進一步降低到崗率,減少人員流動。

爲何社會面病例“逢篩必有”?

既然已經採取了相對嚴格的防控措施,爲何北京市每日報告的病例數仍在數十例左右徘徊?

鍾東波在發佈會上主要提及四個原因。其一,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其二,在本輪疫情發現前,病毒已隱匿傳播了近一週時間。其三,北京沒有采取全域靜態管理的方式,而是要讓更多的市民與單位保持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其四,疫情防控工作確實存在漏洞短板。

在多數時候,北京市的社會面病例屬於“逢篩必有”的態勢。鍾東波表示,一是說明社會面確實存在隱匿傳播;其次,核酸篩查目前是發現病毒、阻斷傳播的最有效手段,篩查出社會面病例才能早發現、快管控。北京市將進一步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嚴格對於檢測的質控和監管,不斷優化檢測策略與服務。

鍾東波說,病毒的特性無法改變,統籌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進行全域靜態管理的手段也將不動搖。北京市將通過降低城市流動性等方式調整優化防控措施,儘早實現社會面清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