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峯 實習生韓甜報道  外表光鮮亮麗的音樂人,真實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工作組發佈了《2021年中國音樂人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收集了上千份一線音樂人的問卷數據,對數百位音樂人進行了深度訪談。

歌手、明星其實只是音樂人“皇冠上的明珠”,是極少數羣體,音樂人中的大多數實際上默默無名,他們要麼在爲夢想打拼,要麼靠音樂這個工作養家餬口。

張豐豔工作組已連續多年發佈音樂人報告。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音樂人收入不斷增長。從2019年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音樂人超五成,到2020年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音樂人減少至22%,2021年進一步減少至14.73%。

同時,2021年,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音樂人佔比34.26%,同比增長超一倍。

但音樂人仍不是一個高薪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55.61%的音樂人月收入不足8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取消獨家版權後,音樂人從數字音樂平臺獲得的收入卻減少了。報告指出,取消獨家版權帶來新的挑戰,如平臺維權難度增加、維權動力降低,腰部尾部音樂人宣發資源減少、收入更難保障等。

音樂人收入水平整體增長

音樂人正在逐漸擺脫“沒錢賺”的標籤。

報告顯示,在非學生音樂人羣體中,佔比較多的月收入集中在1-1999元、1萬-5萬元,分別佔比14.73%、25.24%。

較2020年的音樂人收入情況相比,2021年音樂人的收入在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佔比有所降低,在高收入的佔比有所提升。

2021年,除無收入羣體外,音樂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佔比14.73%,在2020年這一比例爲22%,下降近7%;34.26%的音樂人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而2020年這一比例爲16%,2021年同比大幅增長。

但月入8000元以下的非學生音樂人仍佔比高達55.61%。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音樂收入”在音樂人整體收入的佔比越來越高,音樂人的音樂收入結構趨於合理與健康。

從音樂收入在整體收入中佔比的情況看,2021年沒有任何音樂收入的音樂人佔比爲38.47%,同比下降13.53個百分點。音樂收入佔5%以內的音樂人在2021年佔比爲21.15%,同比降低2.9個百分點。

2021年,音樂收入佔比100%的全職音樂人有12.69%,同比增長5.69個百分點。

有趣的是,儘管音樂人收入持續增長,但卻仍然偏低,導致音樂人收入滿意度在下降。

報告顯示,對自己音樂收入表示滿意的音樂人僅佔有收入羣體的18.6%,這一數據在 2020年爲23%;特別是“很滿意”這一項,2020年對自己收入感到很滿意的音樂人佔比7%,而今年僅佔比3.04%,呈現大幅下降。

課題組認爲,近年來隨着音樂人音樂收入的持續增長,音樂人對收入的期待也在逐步提升。

收入提高促使音樂人羣體特徵轉變

2021年,音樂人羣體呈現出幾個新的特徵。

一是居住地向經濟發達城市聚集。2021年居住在一線、新一線和省會城市的音樂人佔比共計69.71%,比2020年增長了2.91%。同時,縣級市和地級市的音樂人佔比爲29.89%,相較2020年下降了2.91%。

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更多,收入水平更高,推動了音樂人收入增長。

二是受教育水平和專業性顯著提升。報告顯示,2021年,音樂人中擁有本科學歷的佔比44.79%,碩士及以上學歷7.75%,也就是說,超半數的音樂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這與2020年的32.76%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

2021年,包括音樂表演、音樂製作、音樂教育、錄音混音等音樂專業的音樂人佔比53.62%,這與2020年超6成音樂人就讀非音樂專業有了很大提升。

這對於音樂產業格外重要。比如,歌曲《離人愁》曾在網絡上掀起一陣巨大的追捧熱潮,全網播放量共計超過15億次,短視頻平臺使用量超20億次。

然而,就是這樣一首爆紅的歌曲,其創作者與演唱者李袁傑卻在綜藝節目上飽受爭議。只會用“4536251”來套歌,彈不出D調的六級和絃,歌曲旋律疑似抄襲,只會簡單挪用古詩詞創作歌詞……創作者引發了華晨宇、李宇春等導師的批評與質疑。這不僅反映出當下音樂市場作品質量普遍偏低,更反映出音樂人音樂素養與專業水平的堪憂現狀。

三是職業歌手數量減少,向唱作人轉型成爲趨勢。2021年,音樂人中職業歌手的比例爲23.54%,比2019年減少了了14%,唱作人比例達到34.26%。

在歷年報告中,唱作人在音樂人中的佔比首次超過歌手。

報告指出,近年來,優質的音樂作品越來越受到關注,更多的音樂人不滿足於表演與演唱,而是向全能型唱作人轉型。此外,有了《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等優秀綜藝節目的挖掘助力,更激發了大批唱作人湧現。與此同時,幕後圈、牛班、哎呀音樂等線上教育平臺提供專業的課程輔導,也是唱作人佔比持續上升的重要原因。

數字音樂平臺扶持音樂人發展

QQ音樂、酷狗、網易雲音樂等數字音樂平臺,是用戶聽歌最主要的工具。數字音樂平臺的發展與音樂人的發展也息息相關。2021年,85.4%的音樂人在各大數字媒體平臺發佈了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

過去幾年,數字音樂平臺紛紛推出扶持計劃,支持音樂人的發展。比如,騰訊QQ音樂推出了原創音樂共振計劃幫助音樂人曝光作品並提供獎金激勵及培訓課程。

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接受了平臺的扶持。2021年約40%的音樂人受到了平臺音樂人計劃的支持,比2020年增長14%。

然而,2021年,音樂人在數字音樂平臺的收入整體略有下滑。

在所調查的音樂人羣體中,有57.98%的音樂人通過數字音樂平臺獲得收益,高於2019年的41%,但比2020年的75%有所降低。相比2020年,各收入層次均有下降。

報告認爲,2021年國家新出臺取消獨家版權模式的相關規定,成爲部分平臺收益受到影響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此影響入駐平臺音樂創作者的收益。

取消獨家版權帶來的挑戰包括:平臺維權難度增加、維權動力降低, 腰部尾部音樂人宣發資源減少、收入更難保障等。

對音樂人的好消息是,數字音樂平臺付費率在提高。2021年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7620萬,付費率達12.4%。

“數字音樂平臺付費率與音樂人收入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大量用戶開始付費,數字音樂平臺就會基於付費量、聆聽率給每個音樂人形成月帳單,我們在調研時發現,越是付費分成比例高,月賬單發送及時、報表清晰的的平臺,音樂人對這個平臺的評價越正向。”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此外,音樂人通過數字音樂平臺對其作品的推廣,也會得到更多演出的機會。”張豐豔說。

在取消單曲獨家授權的後獨家時代,優質音樂人已成爲平臺重點爭奪的獨家資源。報告認爲,隨着後獨家版權時代的來臨,音樂內容差異化不再明顯,促使平臺打造優質的服務生態,完成音樂人拉新和留存,如流量支持、透明分配、作品推廣、粉絲管理等,吸引優秀音樂人入駐平臺,鑄就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短視頻平臺成重要渠道

短視頻平臺方興未艾,引發全民熱潮,音樂人也早已置身於這一潮流。

報告顯示,2021年,有64.75%的音樂人上傳過音樂短視頻,相比於2020年增長了10%。短視頻平臺藉助算法,直達精準人羣,甚至捧紅一些曾經在其他渠道已經發行的歌曲。

然而,也有許多音樂人對短視頻熱歌並不認可,認爲在短視頻平臺流行的音樂同質化嚴重,是“快餐歌曲”“口水歌”。

有音樂人指出,“抖音神曲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和絃簡單,多爲“1645”或“4536251”;節奏固定、有比較強的鼓點。同質化創作的歌曲,甚至可以直接拼貼,毫無突兀感。這些爲了迎合市場創作的快餐歌曲,使得音樂創作愈發不完整,價值觀表達愈發膚淺。

需要注意的是,在短視頻商業模式裏,音樂類短視頻變現困難。據統計,短視頻平臺的粉絲量在10萬以上的音樂人僅佔比4.81%,更何況做粉絲10w+抖音達人賬號,對於沒有團隊的音樂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直播是另一個陣地,但音樂人對直播的負面評價在增加。

報告顯示,在音樂人沒有選擇做音樂直播的原因中,“時間精力不充足”和“過度娛樂化,不具備音樂的專業性”仍然是兩大主要原因。

直播沒有顯著帶來收入。2021年,在有過直播經歷的音樂人中,42.02%的音樂人沒有獲得過直播收入,23.78%的音樂人近一年裏獲得收入在1-99元,13.03%的音樂人近一年裏獲得收入在100-499元。

也就是說,近八成的音樂人近一年通過直播獲得的收入不足500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