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當前產業鏈的供需波動變得更加複雜,結構性短缺的狀況還將持續,降價和漲價的現象共存,企業們對於庫存把控、供應鏈管理也採取更加謹慎靈活的措施。

2022年上半年,終端需求萎縮逐步傳導至中上游產業鏈。

近日,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佈研報稱,手機芯片廠商聯發科和高通已削減2022年下半年的5G芯片訂單。聯發科主要削減了中低端產品,將第四季度訂單下調30%-35%;高通將高端驍龍8系列訂單下調約10%-15%。

5月25日,中國信通院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4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807.9萬部,同比下降34.2%,其中,5G手機1458.5萬部,同比下降31.9%,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7%。

訂單的下降也不僅僅在手機產業,當前已經蔓延到PC、電視等領域。一位顯示產業鏈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訂單受很大的影響,砍單較明顯,現在行業整體訂單需求下滑比例在百分之十幾左右。”同時,他也指出,在部分客戶訂單下滑的同時,企業們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由於芯片供應鏈等產能逐步緩解,加上前期企業加大了庫存,部分芯片等上游器件也出現降價現象,這也影響到局部企業業績,而一些中上游產品即使降價兇猛依然沒有訂單。

面對疫情反覆、經濟下行等壓力,上下游公司們都在觀望下半年的趨勢,在全球市場上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和機會點。

需求走弱 產業鏈頻傳砍單

以最具代表性的手機產業鏈看,全球智能手機需求疲弱,各大機構和頭部廠商紛紛下調預期。羣智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整體需求從13.5億部下調至13億部,中國主力終端品牌全年需求均有大幅度下修。

郭明錤此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削減約1.7億部訂單,佔原2022年出貨計劃的20%,如果消費者消費信心繼續走低,未來幾個月訂單可能會進一步減少,Skyworks和Qorvo射頻前端芯片的庫存水平已超過6-9個月。

從當前數據來看終端市場並不樂觀,而需求不振也直接引發了砍單潮。對於5G芯片,郭明錤認爲,5G芯片的前置時間長於一般零部件,因此從兩家龍頭(高通和聯發科)砍單情況來看,甚至2023年第一季度需求都難以改善。

針對芯片訂單削減話題,5月23日,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爲表示,公司先前已微幅下修5G手機銷量。不過,聯發科受惠進入全球市場、旗艦領域,5G芯片出貨量成長目標沒有改變,全年營收預期可以有20%的成長。高通並未進行回應,不過在4月底,高通CEO安蒙在財報會上釋放了積極信號,他表示,目前所有終端市場的需求仍然強勁,芯片需求繼續超過供應。

在兩家芯片廠商看來,核心芯片的需求度仍在,從近期業績看,高通保持着高增長。高通發佈的2022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手機芯片銷售以年度增長56%的增長率至63.3億美元;高通當季營收爲111.6億美元,同比增長41%;淨利潤爲29.34億美元,同比增長67%。

手機主芯片之外,攝像頭芯片、面板等器件也受到影響。羣智諮詢半導體器件資深分析師徐晶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羣智諮詢5月最新數據預測,2022年預計全球智能手機攝像頭芯片終端市場需求量約爲49.5億顆, 同比去年下降約2.7%,較年初的預測數據下滑了3.4%。”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向記者表示,受到疫情及品牌庫存調整影響,今年4月筆電面板出貨爲1750萬片,年減21.5%。同時,2022年筆電面板出貨量將下修至2.4億片,年減14.9%,且仍有下調的可能,市場走勢須視整個大環境的變化而定。

集邦諮詢指出,一方面是由於終端需求放緩,品牌面臨第一季的銷售衰退,連帶使第二季展望趨於保守,對於面板端的採購量也急轉直下;另一方面品牌的面板庫存水位居高不下,據悉4月底前品牌手上的筆電面板庫存約8~12周,相較正常水位的6~8周足足高出2~4周,導致品牌不得不大量下修筆電面板訂單以進行庫存調整。

局部器件降價 短期難反彈

整體來看,當前產業鏈的供需波動變得更加複雜,結構性短缺的狀況還將持續,降價和漲價的現象共存,企業們對於庫存把控、供應鏈管理也採取更加謹慎靈活的措施。

需求端看,消費電子低迷已經成爲共識。對於手機端的需求下滑,StrategyAnalytics高級分析師吳怡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除了疫情影響外,市場的成熟與飽和、用戶換機週期的拉長以及行業缺乏顛覆性的創新,是困擾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主要問題。而美元的持續升值和地緣衝突的升級,給廠商成本帶來壓力,也推高了終端的零售價格。”

供應側看,晶圓、面板等產能還在不斷開出。有上游設備材料廠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芯片擴產需要時間,未來2-3年芯片整體供應還是處於緊張的狀況。也可以看到,臺積電等晶圓廠商還在持續漲價。

但是,局部的上游器件供需關係已經有所緩解,榮耀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宋亦文此前對記者表示,目前手機主芯片SoC的缺貨情況有所緩解,但是個別的品類仍然處於緊缺狀態。比如,存儲芯片供應緊張,顯示、攝像等芯片會寬裕一點,整體來看,涉及高端的會比較緊張,尤其是涉及先進製程,比如4納米、5納米,越先進製程越緊張。

眼下,部分驅動IC芯片、相機模組、手機面板等供應充足,今年持續降價。比如在模組方面,徐晶晶表示,2022年受到上游攝像頭芯片供大於求的影響,攝像頭模組價格平均降幅大約在10%左右。

羣智諮詢數據顯示,5月份智能手機面板價格仍維持下滑趨勢,“全球智能手機各技術類別面板供需仍處於寬鬆狀態,終端市場短期內難以扭轉需求疲弱的態勢,品牌備貨積極性不高。供應側,在面臨市場規模難以得到有效刺激增長手段的情況下,多數面板廠採取正常的價格調降策略。”

“手機終端市場持續萎靡,短期內很難有明顯的改善。2022年的面板價格將會呈下降趨勢,但由於無法通過低價策略刺激需求的情況下,面板的價格下降幅度也不會太大,下半年將維持正常的3%以內的季度降幅策略爲主,”羣智諮詢手機面板資深分析師王曉雅向記者指出,“今年甚至到明年一季度智能手機面板供需整體仍處於相對寬鬆的狀態,所以短期內價格很難出現反轉。”

驅動IC在前兩年的缺貨和漲價後,供需也開始恢復,今年價格也在往下降,有廠商告訴記者:“驅動IC從去年年底至今下降了5%-10%左右,基本降到去年的起漲點。”

面對重重挑戰,企業們如何尋找機遇?多位顯示產業鏈人士向記者指出,一方面將拓展車載等新應用場景,另一方面隨着海外市場回暖,將在海外市場上加大投入,尋求更多增量。對於手機廠商而言,吳怡雯表示:“我們預計市場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有一定的反彈。從價格段而言,我們預測高端市場將取得相對更高的增長。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在2022年面臨着市場規模收縮、競爭加劇的挑戰,我們建議求穩、補短板、努力在高端市場取得突破。”

(作者:倪雨晴 編輯:林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