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列寧文章:打贏西方的“混合戰爭”,俄羅斯須徹底改造自己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道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5月23日發表題爲《俄羅斯必須徹底改造自己以擊敗西方“混合戰爭”》的文章,作者是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德米特里·特列寧。文章指出,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努力把作爲一個獨立力量的俄羅斯排除在世界政治之外,並徹底摧毀俄羅斯經濟。爲應對西方的這場“混合戰爭”,俄羅斯需要一套有效的綜合戰略。全文摘編如下:

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對峙自2014年以來不斷發展,直到今年2月底俄羅斯開始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這種對峙升級爲主動對抗。換句話說,“大博弈”已經不再是一場競賽,而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戰爭,儘管迄今爲止還是一場混合戰爭,因爲在烏克蘭的武裝衝突目前還不具備全面戰爭的性質。

然而,這場戰爭發展爲直接碰撞的危險不僅存在,而且正在加劇。

系統性對抗曠日持久

俄羅斯現在面臨的挑戰在我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不僅是因爲我們在西方既沒有盟友,也沒有潛在的夥伴。頻繁地把這種境況與20世紀中後期的冷戰進行類比是不準確的,而且相當令人迷惑。就全球化和新技術而言,現代形式的對抗不僅規模比以往大,而且也激烈得多。

這場戰爭的對手之間存在着巨大的不對稱性,尤其是它們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能力之間是失衡的。有鑑於此,美國及其盟友制定的目標要比對蘇聯採取的相對保守的遏制和威懾戰略激進得多。事實上,它們正在努力把作爲一個獨立力量的俄羅斯排除在世界政治之外,並徹底摧毀俄羅斯經濟。

這一戰略的成功將使以美國爲首的西方最終解決“俄羅斯問題”,併爲在與中國的對抗中獲勝創造有利前景。

對手的這種態度意味着沒有空間進行任何認真的對話,因爲基本上不可能有在利益平衡的基礎上達成妥協——主要是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可能性。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新態勢將是斷絕所有關係,並加大西方在各條戰線上對俄羅斯施加的壓力。

此外,共同的反俄議程已經成爲歐盟內部團結的重要結構性因素,同時也加強了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領導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寄希望於俄羅斯的反對者聽從理性的聲音,或者因爲它們國家內部的動亂而選出更溫和的政治領導人,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甚至在迄今爲止對莫斯科的態度主要由重要的經濟利益所決定的國家(德國、意大利、法國、奧地利、芬蘭),它們的政治階層中也出現了主張與俄羅斯脫離接觸甚至對抗的根本性轉變。因此,西方與俄羅斯之間這種系統性的對抗很可能曠日持久。

不能完全屈從於形勢

這種情況幾乎使俄羅斯之前對美國和歐盟的外交戰略完全失效。然而,認識到以前的議程現在變得無關緊要,並不意味着我們應該放棄積極的政治行動,完全屈從於形勢。

在這個與西方對抗、與非西方國家和解的時期,俄羅斯自己應該是莫斯科外交戰略的核心所在。這個國家必須越來越依靠自己。這場對抗的結果並非已經板上釘釘。大環境會影響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政治作爲也可能改變周邊世界。要牢記的重要一點是,沒有一套明確的目標就不可能制定任何戰略。我們需要從自己開始,基於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認識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裏、我們追求什麼。

在外交政策領域,最緊迫的目標顯然是加強俄羅斯作爲一個文明國家、一個全球事務參與者的獨立性,達到一定的安全水平,併爲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爲了在當前形勢下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一套有效的綜合戰略。

這一戰略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烏克蘭取得戰略成功,其標準已經確定,並已向公衆做了解釋。我們必須闡明這次行動的既定目標,並利用一切機會來實現它們。

在更廣泛的外交政策任務中,最重要的不是不擇手段、不惜代價地推翻以美國爲中心的世界秩序,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成功將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構成沉重打擊,而且我們的任務當然也不是在對我們更有利的條件下重回這套模式,而是與非西方國家一起不斷打造新的國際關係體系,並與它們合作建立並推動新世界秩序。我們現在需要努力完成這項任務,但只有在烏克蘭取得戰略成功後,纔有可能採取全面行動。

關注更有活力的地區

在重建對外經濟關係和創建全球秩序新模式的背景下,最重要的方向是與世界大國(中國、印度、巴西)和主要的地區參與者(土耳其、東盟國家、海灣國家、伊朗、埃及、阿爾及利亞、以色列、南非、巴基斯坦、阿根廷、墨西哥等)進行合作。

俄羅斯應該在這些地區——而不是傳統的歐洲-大西洋舞臺上——部署外交、對外經濟關係以及情報和文化領域的主要資源。在軍事領域,俄羅斯現在的主要關注點是西方,而在其他領域,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世界其他地區——更大、更有活力的地區。

美國的政策使俄羅斯和中國走得更近。在“混合戰爭”下,中國的政治和外交支持,甚至有限的經濟和技術合作,對俄羅斯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莫斯科目前沒有機會推動北京進一步與俄羅斯建立更友好的關係,但也沒有必要與之建立過於密切的聯盟。

如果美中矛盾加劇,俄羅斯應該準備好在政治上支持北京,並在有限的程度和特定條件下向北京提供軍事技術援助,同時避免直接參與與華盛頓的衝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