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專家:拜登在亞洲搞“價值觀外交”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道 美國《時代》週刊網站5月23日發表題爲《拜登談論“共同價值觀”來對抗中國。這對美國在亞洲無益》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夏威夷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丹尼·羅伊。文章指出,亞太國家知道,地理位置使中國成爲永久的存在,而美國維持在該地區領導地位的承諾可能會隨着下一次美國總統大選而發生改變。拜登想依靠“共同的政治價值觀”來建立聯盟,可能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總統喬·拜登在其亞洲之行期間一直在重申,他的外交政策以團結“與我們有着共同價值觀的夥伴”爲中心,以共同反對“與我們沒有共同價值觀”的政府。然而,要應對一個強大而雄心勃勃的中國構成的挑戰,依靠共同的政治價值觀來建立聯盟可能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當華盛頓需要儘可能多的潛在安全夥伴時,這種做法會限制它們的數量。

美自身形象日益受質疑

拜登在亞太地區最緊迫的任務是召集各國政府支持美國的地區秩序構想,而不要去支持中國的願景。然而,只有少數亞太國家是所謂“成熟的自由民主國家”。許多潛在的美國支持者和安全夥伴對自由主義價值觀即使不是充滿敵意,也是心情矛盾的。隨着該地區非自由主義的興起和自由主義的衰落,這個羣體正在壯大。只要看看菲律賓,曾經名譽掃地的馬科斯家族剛剛在那裏重新掌權。

此外,美國自己能否通過檢視也日益受到質疑。美國現在被歸類爲“有缺陷的民主國家”或“倒退的民主國家”。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11月一份報告發現,接受調查的16個國家的受訪者都認爲,美國的種族和民族歧視問題比他們自己國家的更爲嚴重。

把潛在夥伴的國內政治制度作爲一個問題會阻礙合作。菲律賓是一個特別有教育意義的例子。2016年當選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對華盛頓批評其政府大規模法外處決毒販的做法表示反對,隨後美國與他的關係惡化。結果就是,杜特爾特後來訪問北京時,受到了隆重接待,因爲他宣佈他的國家與美國“分手”,並與中國“重新結盟”。

美政客抱持冷戰思維

華盛頓在與北京的競爭中已經陷入困境。中國是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這使北京擁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亞太國家知道,地理位置使中國成爲永久的存在,而美國維持在該地區領導地位的承諾可能會隨着下一次美國總統大選而發生改變。

戰略摩擦點位於中國的前院,而美國卻要應對漫長的補給線。中國海軍擁有在西太平洋打擊美國武裝部隊的強大武器系統。最重要的是,衆所周知,北京對與它做生意國家的政治制度不加干涉,中國與各類國家都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美國無法承受讓自己擔負額外劣勢的代價。

問題出現了,拜登政府爲什麼會希望採取一種有可能疏遠潛在安全夥伴的做法?這可以解釋爲對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共同價值觀被降級之前佔上風的美國外交政策觀點的迴歸。這種長期存在的觀點影響着“民主和平理論”,認爲自由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使戰爭變得越來越過時,因爲西式民主國家間據稱不會開戰。

無意識的歐洲中心論也可能起了一定作用。許多美國高級官員學習國際關係時注重的是歐洲在冷戰期間的經驗,這種經驗往往灌輸的是“民主國家”(西歐)與“非民主國家”(東歐)的二元世界觀。這些官員現在笨拙地將這種世界觀在亞太地區推廣,而沒有考慮到該地區比歐洲擁有更大的多樣性。

共同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加強了美國一些最親密的聯盟,但這些夥伴關係最終是基於共同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