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版權,“小滿”才圓滿

IT之家5月26日消息,今日中國版權協會舉辦《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發佈會,會上中國版權協會發布了《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網絡文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盜版平臺、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爲62億元,同比上升2.8%,保守估計已侵佔網絡文學產業17.3%的市場份額。其中,近7成網絡文學平臺和近8成作家認爲,搜索引擎是網絡文學盜版內容傳播的主要途徑。

爲淨化網絡文學的版權環境,網絡作家月關作爲行業代表在會上發出倡議,呼籲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對網絡文學侵權盜版行爲予以曝光、公示,呼籲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停止侵權,共同保護網絡文學的原創內容生態。隨後,上海市網絡作家協會、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等20家省級網絡作協,晉江文學城、閱文集團、番茄小說、縱橫文學等12家網絡文學平臺,愛潛水的烏賊、烽火戲諸侯、貓膩、priest、唐家三少、吱吱等522名網絡作家聯名響應倡議。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盜版平臺整體月度活躍用戶量爲4371萬,佔在線閱讀用戶量的14.1%,月度人均啓動次數約50次。多數網絡文學平臺每年有80%以上的作品被盜版;82.6%的網絡作家深受盜版侵害,其中頻繁經歷盜版的比例超過四成。

盜版平臺海量,侵權形式多樣,令作家不勝其擾。層出不窮的盜版行爲背後,是規模化、體系化、產業化的盜版利益鏈。報告對網絡文學平臺和作家的調研顯示,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作爲盜版內容傳播的主要渠道,侵害最爲嚴重。報告指出,應用市場對於閱讀類App的管理也存在較多漏洞。

報告顯示,96.6%的作家認爲盜版會影響創作動力,其中受到嚴重影響的作家佔比高達64%。另據閱文集團數據,僅2021年因爲盜版受影響的作家達到6萬名,近萬部作品因爲盜版不得不斷更。

報告顯示,64.3%的網絡文學平臺認爲,“搜索引擎、應用市場不願配合”是維權的主要挑戰。

IT之家瞭解到,《倡議書》提出呼籲,希望搜索引擎及時清理、屏蔽“筆趣閣”等盜版網站,不爲盜版提供轉碼閱讀等優化功能,停止侵權行爲。同時,《倡議書》還提出,應用市場應主動強化對軟件開發商證照資質的審查覈驗,及時清理存在盜版侵權行爲的閱讀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