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婦炎潔“洗洗”營銷終翻車,仁和藥業爲“低俗”道歉,涉事產品仍在售賣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 記者于娜 北京報道

“洗洗更健康”,婦炎潔再次因廣告營銷帶來關注,然而這一回的熱度代價有點大。

近日,婦炎潔官方旗艦店一款女性私處洗液的廣告宣傳文案,因涉嫌內容低俗、侮辱女性而引發熱議,在被包括《中國婦女報》等在內的媒體點名質疑後,又傳出婦炎潔被江西樟樹市監局立案調查的消息。

5月20日下午,婦炎潔官方微博發佈“道歉信”,稱虛心接受大家對其的所有批評,並表示目前公司已成立專項小組,全面下架相關產品,開展自查自糾,深刻反省,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同時也正積極配合主管部門的調查。

5月26日,《華夏時報》記者瀏覽婦炎潔天貓官方旗艦店看到,涉事產品有不同組合在售賣,最高月銷量顯示超過2萬,並參加了“618”促銷預售。

隨着婦炎潔“低俗營銷”風波不斷髮酵,婦炎潔背後的母公司上市藥企仁和藥業,也終於浮出水面,作爲年入近50億的醫藥“貼牌王”,仁和藥業過度倚重營銷而輕研發的經營戰略是否纔是這次婦炎潔營銷“翻車”的更深層原因,《華夏時報》記者就此聯繫採訪仁和藥業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靠“洗洗”營銷爆紅

作爲仁和藥業的明星產品,婦炎潔於1999年上市,2001年推向全國市場,在一曲《知心愛人》紅遍大江南北時,婦炎潔火速以重金拿下任靜符笛生代言,一時間,“婦炎潔,洗洗更健康”在衆多中國女性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首戰成功後,婦炎潔一發不可收拾,將袁詠儀、林心如和鳳凰傳奇都籤爲代言人,在明星廣告效應助推下,婦炎潔一舉創下單品爆賣超2億瓶的成績,走上了 “國民洗液”的神壇。據權威機構調查,2008年,婦炎潔在中國大陸家庭滲透率爲13.5%,擁有超6000萬忠誠顧客。

不過,早在此次婦炎潔廣告營銷“翻車”之前,其已經受到了質疑。2009年,原衛生部就曾發佈公告指出,消毒產品與藥品有嚴格的區別,消毒產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同時公佈了67種涉嫌“宣傳療效,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不合格消毒產品,其中“婦炎潔”就被點名。

2013年3月,有媒體發佈了《婦炎潔就是一瓶“洗手液” 仁和藥業又遭質疑》的文章,指出“婦炎潔”的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爲“贛衛消證字(2010)第0003號”,卻在電視廣告中多次提到中草藥,混淆概念、誤導大衆,甚至在電商平臺上直接標註爲“抗菌消炎藥”,更易使消費者誤認爲“婦炎潔”可以用於治療疾病。

對此,仁和藥業曾停牌併發布澄清公告稱,在市場流通的“婦炎潔”牌系列產品有三個批准文號,其中“婦炎潔”牌潔陰康洗液和“婦炎潔”牌甲硝唑氯己定洗劑均爲國藥準字,江西康美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爲消字號的“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

可見,婦炎潔洗液產品既有藥品,也有衛生用品。但實際上,經常在電視廣告中出鏡的是“消字號”的“婦炎潔”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其銷量也遠高於另兩款藥品,是名副其實的主打產品。

在質疑聲中吸金

仁和藥業的前身是九江化纖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2006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躋身爲醫藥企業的一員,旗下產品包括“仁和”“婦炎潔”“優卡丹”“閃亮”等,半路出家如何在萬千醫藥品牌中脫穎而出?

在婦炎潔試水成功後,仁和藥業如法炮製,憑藉一系列明星“洗腦式”廣告營銷,“洗洗更健康” “閃亮滴眼液,誰用誰閃亮”以及“家有兒女就用優卡丹”,這些仁和藥業主營產品涉及的“仁和”、“婦炎潔”、“優卡丹”、“閃亮”都已是中國馳名商標。

外界質疑聲音也絲毫不影響仁和藥業的吸金能力,2017年——2021年,仁和藥業淨利保持增長,2021年年報顯示,仁和藥業營收達49.36億元,同比增長15.3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65億元,同比增長14.62%。

業績數據的美好也讓仁和藥業在這條營銷路上樂此不疲,但隨後,仁和藥業的多款明星產品相繼出現負面事件。2012年4月,可立克曝出毒膠囊事件,12月,閃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劑;2013年1月,優卡丹陷入有毒風波。

直到此次婦炎潔旗艦店廣告再爆 “雷”,私域流量營銷也不是“法外之地”,對於此次爭議,北京盈科事務所律師郭幹輝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發佈廣告依法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不得含有淫穢、色情的內容;不得含有性別歧視的內容,對違反規定的廣告主將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吊銷營業執照;對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沒收廣告費用,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半營收靠貼牌

作爲中國製藥工業百強企業,仁和藥業的產品線中也有着祛斑霜、男性保健品、減肥藥等五花八門的貼牌產品,並且佔到了收入的一半。

仁和藥業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所屬醫藥製造業,行業細分則是一家以藥品、大健康類產品爲主的生產和銷售企業。公司產品分爲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目前從收入來看,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基本各佔一半。

仁和藥業貼牌產品多數來自於大健康板塊,按照其 “五五”規劃目標,5年事件實現大健康板塊的體量與藥品板塊並駕齊驅。

2021年7月,仁和藥業花費7億多收購了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妝品有限公司等7公司各80.00%的股權,加上江西仁和康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其大健康產品業務板塊一共有六家商業公司、三家工業公司,產品種類涉及功效性化妝品、護膚護髮用品、洗滌用品;母嬰用品;保健食品、飲料等衆多門類。2021年5月至12月,上述新收購的七家公司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0262億元。

與對營銷和貼牌的重視相比,仁和藥業近幾年的研發投入佔比相形見絀。2017年——2021年,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依次爲2342萬元、3108萬元、3804萬元、3979萬元、5214萬元,佔報告期內總營收比重均不足1%。

而近幾年,仁和藥業包含廣告營銷在內銷售費佔總營收比例皆超過了10%,最高的2009年更是達到了41%,仁和藥業解釋稱,銷售費用增加系本期開拓新產品,致使營銷費用和廣告費用增加所致。

但此後,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2021年年報顯示,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高達5.96億,同比增長2.94%,這一數字已經接近仁和藥業2021全年的歸母淨利潤6.65億元,佔2021年總營收的比重也超過12%,達到了同期研發費用的十倍。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0年以來,仁和藥業就看不到新的“重磅產品”了。重營銷、輕研發,、OEM貼牌業務在爲仁和藥業挖掘品牌價值增加營收的同時,圍繞貼牌產品質量、誇大宣傳等爭議不斷。

此前仁和藥業曾在回覆《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對近幾年的銷售費用進行了比較和分析,這些費用是維持公司發展必須使用的費用,無異常情況。公司深知公司自有產品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保障,也是發展根本,但貼牌產品是公司產品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互不排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