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金融分析师  李钢

自今年年初美联储开始停止购债并启动加息进程以来,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或陷入滞胀周期担忧不断加深,进而持续抛售美债和美股等美元资产,市场投资保本避险性需求逐渐增加。所谓滞胀即物价上涨,但经济停滞不前,这是通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从传统经济学角度来看,当前美国经济存在形成滞胀的条件,其一是货币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其二是供给端受供应链中断影响在中长期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然而,当前美国乃全球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宏观背景与历史滞胀周期明显不同,经济增长停滞风险和恶性通胀长期化风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严重程度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各国已然意识到当前存在滞胀风险,预计随着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退出,货币流动性收紧将有效抑制通胀预期,市场需求端旺盛态势随之将有所降温,叠加疫情管控政策放松,实体经济将维持有序稳定发展态势。

当前美国乃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供给驱动性质,这与1990年后通胀由需求驱动的通胀具有明显区别。尤其是能源和粮食价格受俄乌冲突影响较为显著,但预计这种供给端引起的通胀可能在未来短中期得以改善,且通胀对经济的冲击远低于1970年代。相比历史时期,当下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度已明显降低,同时各国应对通胀的政策框架更加游刃有余,这是未来全球得以避免出现滞胀的关键。

首先,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滞涨取决于通胀的主导因素以及普遍性,当下美国通胀的主导因素为石油、汽车和房地产价格。然而,疫情以来油价的上涨幅度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且当前美国对能源价格的调控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绿色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淡化了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冲击,目前美国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经下降了约40%。加之汽车和房地产市场近期的繁荣景象也已然出现回落迹象,主要是贷款利率的上升以及商品供给不足限制了市场持续扩大投资。预计未来美国通胀成因仍以短期性因素为主,高通胀并没有稳固长期化的支撑,加之美国消费和投资需求结构性正常化发展,局部通胀难以扩张到全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美国乃全球政策框架更加稳健了,应对通胀和经济不良的新手段更加有效。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后发生的。当时多国家货币政策目标和反应逻辑含混不清。如今,美国和非美主要国家央行都有更连贯的政策框架,这使它们可以顺利度过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次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因此美国当下首要任务是推出更加明确的政策路径,抵消市场繁杂无序预期的不良反应,强化市场对政策的信心。

最后,美国经济存在短期风险,但中长期仍将维持强劲韧性和稳定增长态势。从消费角度来看,美国需要打通商品经济下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解决因局部环节中断导致的经济增长问题。众所周知,生产企业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必然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因而稳定消费的关键则在于稳定生产端价格,包括政府可出台有关生产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双重管控或调节政策。同时,从投资角度来看,应该警惕企业在生产投入上的“迂回策略”,企业如果用其他生产投入品(如低效率能源)来替代昂贵的投入品,这可能在短期内影响经济增长,并对投资产生影响。从进出口角度来看,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受输入性通胀影响较大,美国需要强化美元和金融全球化战略应对进出口不良影响,保持对外贸易长期平衡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放缓风险,但中长期滞涨可能并非未来前景与趋势,过度炒作风险不利于合理投资规划。事实上美国通胀主要因短期性因素刺激,且美国经济对能源等主导通胀的要素依赖已然降低,加之美联储正在积极推进应对不良的政策,预计未来美国并不存在高通胀伴随经济萎缩持久性风险。未来美国政府或执政部门需要打通经济运转的不畅环节,应对外部不良对其经济的干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