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日前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着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首次被寫入官方正式文件。對於基金投顧機構和從業人員來說,這既是一種期待,又是一場任重道遠的挑戰。

在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投顧業務負責人林傑纔看來,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並不是機構付出、投資者獲得的單向利益讓步,長遠來看,是一種企業價值和投資者價值的雙贏。給予即是獲得,只有真正參透這個道理,“投資者至上”才能被寫進企業的基因裏,而非存在於法條文字中。

欣慰的是,經過兩年多的買方投顧業務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意識到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重要性。而數據證明,且慢提出的投、顧、教一體的系統化工程,正在投資者身上展現出實實在在的價值。

林傑才,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投顧業務負責人。超15年互聯網金融從業經驗,致力於推動互聯網思維與金融科技在金融行業的實施與落地,曾就職於廣發基金、廣發證券,有千萬級客戶互聯網產品管理經驗。帶領盈米基金投顧業務在行業內率先突破100億元大關。

投資者獲得感的三層內涵

2021年10月,一份《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的問世,引發公募基金行業的廣泛關注。這份報告以4682萬主動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的賬戶共計5.65億筆交易記錄數據爲基礎,刻畫出公募基金自主交易投資者的總體盈虧情況,極具代表意義。

其中,一組數據在行業內引起了很大反響: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三傢俱有代表性的權益類大型基金公司歷史全部個人投資者中盈利人數佔比爲70.42%,持有份額投資者的盈利人數佔比高達95.90%。而經歷了2021年一季度市場的變化,截至2021年3月31日,歷史全部個人投資者中盈利人數比例從2020年底的70.42%降至53.28%,仍持有份額投資者的盈利情況下滑更加明顯,盈利人數佔比從95.90%大幅下滑至48.86%,接近一半正在持有的投資者從盈利變成虧損。

對於基金的長期走勢來說,三個月的波折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在這三個月進入市場,迅速虧損後賣出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基金帶給他們的卻是實打實的虧損。

林傑才介紹,從盈米基金且慢投顧投資者同口徑數據來看,2020年末投顧投資者盈利比例爲96%,同樣經過一個季度的市場波動,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且慢的盈利投資者的比例依然保持在84%。正是這組極具對比意義的數據,體現出了投顧的價值,證明了投顧機構確實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行業痛點。

“着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被寫入《意見》,這是官方正式文件首次提出“獲得感”一詞,“重首發輕持營”、“重投輕顧”等行業現象被重點強調。

作爲基金投顧行業的從業者,林傑才坦言,“很興奮能在這麼重要的官方文件看到關於‘着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的表述,這對做好基金投顧工作有着很強的指導作用。”

林傑才指出,按照盈米基金且慢開展投顧工作的思考和經驗來看,投資者獲得感的提升有三層內涵:首先,是投資者賬戶收益的提升,投顧機構通過有效辦法幫助投資者走完從產品收益到賬戶收益的“最後一公里”,提升投資者投資過程中的持有體驗和最終的賬戶收益,從而帶來投資收益上的獲得感;其次,是投資者認知的提升,通過在投資者投資過程中的陪伴,幫助投資者提升對正確投資方法的辨識能力,體現爲認知層面的獲得感;第三層,是讓投資者感受到在投顧關係中,自己的利益是被投顧機構所重視的,自己的訴求是被投顧機構所尊重的,這種機構與投資者之間彼此信任關係的提升,帶來的結果是情感層面的獲得感。

“投、顧、教”一體的系統化工程

近幾年來,隨着權益類基金的大爆發,作爲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行業在投資者實現財富增值和引導社會資源配置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真正承擔起普惠金融的責任和使命。

然而,在市場頻繁波動和劇烈調整面前,不少基民感到信心受挫,有的甚至纔剛入場就不得不受傷離場。林傑才認爲,投資者獲得感不足背後的原因是多層面的,既有投資者個人的原因,也有行業和機構的原因,既有意願的問題,也有能力的問題。

林傑才認爲,從微觀角度看,目前投資者的整體認知水平並不高,面對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識別能力並不強;同時,投資者很容易受到市場情緒的支配,最終體現爲情緒常常處於焦慮當中,賬戶收益情況也不理想,獲得感也就無從談起。從宏觀角度看,從業機構的頂層機制和體制設計,包括願景、使命、價值觀、考覈機制、獎懲機制等各個方面,對買方利益的關注度都有待加強,這些都是一家機構的底層代碼,幾乎決定了機構的每一個決策是否會把投資者獲得感作爲考量因素。

如何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是一套建立在前述賬戶收益、認知、關係這三個層面上的全息立體的系統工程。

以且慢的實踐經驗舉例,林傑才介紹,首要解決的是如何幫助投資者提升賬戶收益的問題。從投資者層面看,基民在投資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兩個問題,一是資金錯配,“長錢短投”或“短錢長投”,使得長期投資的錢收益過低,或短期投資的錢因時間問題最後割肉離場;二是投資賺錢需要對抗人性的弱點,常見的“追漲殺跌”等問題需要機構幫助投資者去克服。總體來看,這需要一套“投、顧、教”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投資方面,且慢提出“四筆錢”的框架,幫助投資者對資金可使用期限和投資期限進行匹配。這是讓投資者通過投資公募基金實現財富增長的關鍵一步,同時也是對投資者進行投前預期管理的重要環節。林傑才介紹,且慢對什麼是好的投顧策略,有一套自己的嚴選標準,“一個好的投顧策略,要麼就需要對淨值回撤有嚴格的控制,這樣投資者可以在任何時候買進並且不會出現大幅度回撤;要麼就需要通過策略幫助投資者控制資金進出結構,什麼時候買賣、買賣什麼類型的產品都由投顧策略來進行控制,避免常見的追漲殺跌行爲。”

林傑才強調,“三分投,七分顧”,完成了投資者的資金分類並給其推介適合的產品,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成功的投資往往都是逆人性的,投顧機構要做的不僅是讓投資者通過投資基金實現財富增長,還要在投資的過程中幫助投資者實現認知層面的獲得感,實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提升,這樣投資者才能堅持長期投資。

盈米基金把對投資者的陪伴分成投前、投中、投後三個環節。投資開始後,投顧團隊會每週持續以投資理念引導、市場波動分析、組合週報、投資問答、投資課程、直播互動等形式,提升投資者對正確投資方法的認知,同時加深對投顧策略的認識、認同和認可,並在市場波動時幫助投資者對抗情緒上的弱點。

企業價值和投資者價值的雙贏

在林傑纔看來,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首先需要從底層做起,而越是底層的問題,就越是“形而上”,越是“形而上”則越可以指導一切。如果把它具象一點,那就是大家常說的企業願景、使命、文化和價值觀。簡單總結,就是要用“買方思維”對組織進行重構,尤其是對於存量業務已經很大的機構,首先需要改進的問題在內不在外,與投資者關係的重新定義、組織心智的重建、利益衝突機制的構建,這些都是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去解決和持續改善的。

“當我們討論‘獲得感’這個話題的時候,出發點都是在討論如何爲投資者創造獲得感,背後的潛意識很容易會認爲是機構在付出,投資者在獲得。”林傑才指出。

不過,在他看來,投資者獲得感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思維模式的問題,企業價值和投資者價值這兩個變量,有人將其做成選擇題,有人將其做成排序題,不同的答案和解題思路代表了不同的思維模式。林傑才認爲,企業價值是需要建立在投資者價值之上的,甚至需要爲投資者價值讓路。

“這樣的答案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因爲這代表了企業要放棄很多現成的利益,所以當很多企業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最終的答案往往都是單選‘企業價值’。永遠站在投資者這一邊,說起來很容易,但在非監督情況下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強烈的長期主義,甚至還需要一點理想主義。”林傑才坦言,“我們認爲給投資者創造價值,正是一家機構存在的意義和自身價值的體現。當我們在創造投資者獲得感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在獲得。如果能理解這一點,創造投資者獲得感就會變成這個企業的基因,而非寫在法條當中的文字。”

林傑才強調,金融是基於信任的服務,信任是更高階的基於情感的獲得感。基金銷售機構和投顧機構放棄自己的短期利益,去捍衛投資者的利益,投資者感受到了愛與關懷,這是情感上的獲得。反過來,投資者也會更平和、更耐心,機構與投資者之間的關係也更傾向於夥伴關係而非交易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機構也能贏得更良好的口碑,從而贏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且慢一直在倡導的‘慢即是快’的理念,要表達的就是這樣的哲學。”他表示。

“欣慰的是,經過兩年多的買方投顧業務發展,以及政策引導的不斷清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意識到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的重要性。不過,具體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整個行業都還在探索當中,沒有容易走的捷徑。”林傑才表示。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