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朱軒

4歲時從雲南昭通鹽津縣被拐至河南開封的男子李景偉(本名黎方富),33年後通過手繪地圖找到媽媽。今天,他帶着母親重返老家,這也是被拐之後,他第一次回到出生地。

據昭通鹽津鎮牛寨鄉派出所民警在直播中介紹,李景偉被拐和其小姑、堂姐被拐是兩起案件,四名涉事嫌疑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該案正在調查中。

李景偉告訴澎湃新聞,他和母親5月29日已到達雲南昭通鹽津鎮,在鎮上住一晚後,第二天前往牛寨鄉的老房子看看。

5月30日,澎湃新聞從現場直播看到,李景偉下車後,不少族親和村民出來迎接,村裏放起了鞭炮,陪伴着他往老家房子的方向走。

李景偉說,家裏的地理風貌很多都變化了,也修了新的公路,但他還記得,這一帶以前種了些什麼植物。

隨着離老家房子越來越近,李景偉的小姑開始抱着李景偉大哭,李景偉的母親也開始默默哭泣。

周邊的鄉親說,以前李景偉家房子是土牆,沒人住都塌掉了,李景偉記憶中的橘子樹也乾死了。現在,這裏只剩下一片泥地,以及搭起來的幾片牛棚。

李景偉一邊哭泣一邊回憶着以前家裏的佈局,他指着周邊說:“這以前是我家的房子,我家的院子、水塘和豬圈,現在都沒有了。”

隨後,他們穿過草叢,找到了父親的墳地。父親的墳地也已經藤曼叢生,李景偉給父親磕了幾個頭,高聲喊着:“爸爸,我回來了。”

李景偉說,他看到了他的七叔,和父親很像,80%的像,嘴巴和五官都很像,哪哪都像。

在直播中,他說,很感謝大家一直在關注這個事情,認親不到半年,他想到嫌疑人還沒伏法,很着急,曾有一些偏執的想法,鄧飛給了他很多建議。“很感謝牛寨鄉的周所長,事情發生後還派了民警去河南等了我好幾天,去了解我們家的事情。”他說,這次回雲南,也得到了鎮領導和鄉領導的街道,感受到了鄉情、親情。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去年,李景偉在看到郭剛堂、孫海洋尋子成功後更堅定了尋親的念頭,花十分鐘畫了一幅老家的手繪圖併發布在網上尋親,以爲要用上好幾年,沒想到不久後便找到了雲南昭通疑似生母的信息。

他至今仍清楚記得老家的環境地貌。他說,從被拐那天起,他時常拿棍子在地上畫老家的樣子,生怕自己忘了。他還記得,拐他的是個“光頭叔叔”,因爲小時候他認識此人,所以沒有防備。

2021年12月29日認親後,李景偉和母親在河南生活了一陣子,此後辭去廣東的工作,在鄭州一家工地幹活。

他說,在他被拐之前,他的堂姐、姑姑也分別於14歲和13歲時被拐,被賣給了大他們二、三十歲的“老頭子”,他們的父親也在尋親過程中被打受傷後去世。

李景偉的母親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李景偉,但根本沒有頭緒。她揹着李景偉的弟弟去雲南、四川等地找,後來跑到了河南周口,當時口袋裏沒錢了,就在當地的羊廠當廚師。

後來,李景偉的母親在河南定居、再婚,她的大女兒、二兒子、二兒媳接連因爲意外去世。去年,她11歲的孫子,也因意外身亡。

李景偉說,這些遺憾成了母親抹不去的心結。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