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芯片遭“砍單潮”,而汽車芯片依舊靠“搶”,芯片從全面短缺變成了結構性短缺。

近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粵港澳車展上再次談及汽車“缺芯”這一話題。他稱,在微博上借用網紅“可達鴨”急求芯片後,有機構聯繫小鵬汽車表示可以提供幫助,目前雙方正在溝通中,但也有一些人趁機抬高芯片報價,成本僅幾元的產品,對方開價幾千元,芯片價格仍被炒高几百倍。

5月26日,何小鵬在微博上反映,汽車“缺芯”問題仍然存在。一臺智能汽車芯片的絕對數量超5000顆,涉及類型有幾百種,其中,缺少的很多是汽車專有芯片,且大部分是價格便宜的芯片,不是被廣泛關注或很貴的芯片。

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芯片供應鏈屢受衝擊,加上“新四化”時代汽車對芯片需求的大幅增加,“缺芯”成爲了全球汽車行業的常態,也成爲了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汽車行業因“缺芯”而被迫減、停產的現象已司空見慣。日前,豐田汽車表示,由於半導體短缺,該公司將6月份全球產量目標削減約10萬輛,至85萬輛左右。根據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AFS的最新數據,截至5月8日,由於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約爲169.38萬輛。

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市場上出現了芯片經銷商借機哄擡物價謀取利潤的行爲。不僅何小鵬談及汽車芯片價格被炒高的現象,此前,華爲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BU CEO餘承東也曾公開表示,在汽車行業一顆市場價爲10~20元的芯片,目前已經被炒到2500元,而一輛車要使用9顆這樣的芯片。

“現在漲價太離譜了。”芯謀研究分析師王立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另外,有產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很多芯片經銷商依靠囤積居奇實現“暴富”。即使去年9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三家汽車芯片經銷企業哄擡價格行爲作出了行政處罰,也未能遏制這種現象繼續發生。

王立夫認爲,汽車行業明顯出現了對“缺芯”恐慌的情緒,這從汽車芯片供應“大廠”英飛凌積壓訂單數據中可窺見一二。

英飛凌首席營銷官Helmut Gassel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包括尚未確認的訂單在內,今年一季度英飛凌積壓的訂單金額已經從去年四季度的310億歐元增長至370億歐元,其中75%的訂單在未來12個月內才能交貨。

英飛凌積壓訂單額今年一季度環比增長超19%。王立夫認爲,該數值增長,一方面是因爲汽車芯片增量需求確實很多,另一方面也有恐慌性下單的因素在內,其實去年纔是消費級和汽車芯片出現全面短缺的時候。

目前,與汽車芯片依舊短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級芯片供需狀況已經出現拐點。以手機爲代表的電子消費品需求明顯下滑,市場上傳出聯發科下半年砍單逾30%的消息,高通方面也傳出將對SM8450與SM8475芯片降價30%~40%,以利於出清庫存。

王立夫稱,這種結構性短缺現象或將吸引芯片廠商進行靈活性的產能與策略調整,但受安全等級和可靠性不同等因素影響,過剩的消費級芯片產能難以很快地轉向汽車芯片產能,所以汽車“缺芯”現象短期內依舊會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