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麪、揉麪、拌料……一碗麻辣鮮香的重慶小面出鍋了。五月二十六日,在重慶兩江新區重光小學的一節勞動課上,學生們體驗了重慶小面製作的全過程,品嚐着自己動手製作的美味小面,在趣味活動中學到了新的勞動技能。新華社記者黃偉攝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要學喜鵲造新房,要學蜜蜂採蜜糖,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

一首名爲《勞動最光榮》的兒歌是幾代中國孩子難以忘卻的童年記憶,也是引導他們會勞動、愛勞動的最初記憶。日前,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升級爲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標準發佈後,部分家長表示“舉雙手雙腳贊成”勞動教育升級,也有部分家長擔憂存在教具設備缺乏、教育內容陳舊、教學風險較大以及考評走形式等問題。新勞動課是否會走上異化爲“家長作業、家庭負擔”的老路?新華社記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

邊緣化、形式化?兒童勞動教育升級需立破並舉

新課標規定,勞動課程內容分爲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3大類別,共設置10個任務羣。難度也由淺入深,從小學低年級的掃地拖地、洗衣服、養植物、養小動物,會拌涼菜,熱饅頭、包子,煮雞蛋、水餃,學習使用小家電和紙工、泥工、布藝、編織等,到初中能獨立製作3-4道菜;能對家電進行簡單的拆卸、清理、維修;實踐水產養殖、稻田養殖;熟悉一種工藝如陶藝、紙工、布藝;體驗木工、金工、電子等;乃至體驗三維打印技術、激光切割技術、數控加工技術等新技術。

多地家長、教師表示,勞動課新課標內容豐富、層次清晰、系統科學,“升級感”明顯。但要真正取得引導孩子們會勞動、愛勞動的教育效果,前提在於破除此前存在於勞動教育領域的一些“痼疾”。

部分家長過度保護,越俎代庖。“孩子上學六年,沒有參加過一次校園掃除,都是家長代勞。”長春市民王東明說,作爲家長委員會代表,每次學校大掃除,他都會召集家長替孩子幹活。“像更換教室搬桌椅、運動會製作班牌、照看物品等等,這些學生勞動內容,家長都會代勞。”

部分教學內容與勞動實踐相脫節。長春市某小學二年級家長郭曉路告訴記者,家長不但要完成班級佈置的各種綜合實踐活動作業,還得給孩子擺拍“交差”。“老師在課上講純理論,就讓孩子回家做飯,怎麼切菜、開火、用油,孩子都沒經驗,傷着怎麼辦?最後還都得家長動手。”

部分教學難度與學生階段不匹配。“有時候真的太捲了!”合肥一位家長表示,之前學校安排讓低年級小學生手工製作火箭模型。“孩子哪會做火箭模型啊?還不得家長代勞。”記者還了解到,由於學校佈置的手工作業實在太難,家長也無法完成或是怕完成質量不高被其他家長比下去而選擇上淘寶買手工成品交作業的情況也不少見。

部分家庭教育導向仍然存在偏差。“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賣勞力。”安徽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東校區執行校長許靜說,體驗各項勞動特別是部分體力勞動旨在建立孩子會勞動、愛勞動的正確價值觀,但這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卻成了家長“恐嚇”孩子必須好好學習的反面例證,嚴重影響孩子正確認識勞動價值。

落實勞動課新課標仍需打消這些顧慮

還有部分家長、教師和校方向記者表達了對勞動課新課標相關課程在安全性、專業性和複雜性方面的顧慮。

難度係數會不會偏大?長春家長張雪冬表示,不少課程如果不在學校裏經專人指導用專業設備操作,回家後家長也不會操作,比如維修家電、木工、金工,不少家長都沒經驗。“更別說像三維打印、激光切割、智能數控這樣的新科技了。”

危險係數會不會偏高?烹飪課需要用火用電,需要用刀切菜;維修家電需要用螺絲刀、電焊;種菜養禽還可能要用到農藥等,新課標課程中涉及不少風險較高、學校嚴格管控的器械和物品。“一旦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出現操作失誤導致本人或同學受傷怎麼辦?”一位負責教學的小學副校長表示“學校責任壓力非常大”。

此外,一位多年從事勞動課教學的教師稱,以烹飪課爲例,即便是在學校食堂進行教學,學生做出的食物大多不是沒熟、就是糊了或者鹽等調味料超標,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如果都倒掉又可能造成食物浪費。

教學壓力會不會偏重?記者發現,不少地方中小學勞動課教師都是兼職,爲數不多的專職教師的專業也與勞動課無關,要完成系統細緻的新課標要求壓力不小。“學校就我一名勞動課教師,負責所有年級。如果要按新課標要求開課,那實在是捉襟見肘。”長春一名任教於公辦學校的勞動課教師說。

優化安全、課程、考評 綜合賦能勞動教育升級

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表示,只要對安全措施、課程內容、考評體系等方面問題前置考量、系統優化,兒童勞動教育升級能夠順利完成。

安全教育優先行。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綜合實踐部主任王威表示,設計好教學器具,如烹飪課刀具可以採用陶瓷刀或塑料刀,編織課可以用鉤針代替毛衣針等,並制定嚴格的勞動課安全操作和教學流程,做好防範和緊急處置預案。“特別是上課前要將安全知識、注意事項等向學生講解清楚,教師全程跟進看護。”

校園勞動天地寬。瀋陽市瀋河區方凌小學在教學樓周邊的角角落落開闢出百草園、百花園、百穀園等,教低年級栽種蔬菜、五穀,教中高年級種植花卉、中草藥。安徽省鳳臺縣古店中學在學校開闢了一塊勞動實踐基地“百豐園”,以班級爲單位,分成不同的勞動實踐活動區,每個班級都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勞動實踐活動。

課程設計更科學。瀋陽市瀋河區二經街第二小學安排學生從三年級起每學期學會八大菜系中的一道菜。“通過由淺入深,逐漸設計烹飪課程的難度,很多學生到高年級都可以掌握幾道拿手菜。”校長張巖說。許靜說,安徽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東校區成立了勞動教育工作坊,還設置了“坊主”,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需求設置不同類型的勞動課,比如低年級學習整理書包,高年級學習疊雨衣,並將勞動教育與美術、生物等學科教育結合起來。

考評要求更務實。瀋陽市瀋河區勞動教育教研員張麗華表示,對勞動教育,應該是把日常積累與期末的表現性評價綜合起來,進行差異性評價。許靜建議,對勞動教育評價標準,有關部門應進行專門培訓指導,這有利於基層學校執行。

挖掘師資更充分。“兒童勞動教育升級,教師是核心引擎。”方凌小學校長王娟說,該校任用學園藝專業的教師爲專職勞動教師,並安排遼寧中醫藥大學講師每週一次到校就相關專題授課。“校內老師有特長,校外有專業人士指導,形成持續爲兒童勞動教育升級賦能的能量場。”

王威建議,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協助家長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勞動教育才能實現家校銜接、事半功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