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務院“33條”24條涉及財政,硬舉措有何亮點?

1400億元留抵退稅新政將出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當前處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爲此國務院推出33條穩經濟一攬子舉措,其中有24項直接涉及財政部門的職責。市場對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穩經濟也多有期待。

5月30日,全國財政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此次會議的一大要點,是向社會公開了下一步財政政策穩經濟的主要舉措,涵蓋稅收、專項債券、政府採購、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方面。

會議要求,各地財政部門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爭的行動,搶抓時間窗口,用最短的時間研究政策、喫透政策、配套政策、落實政策,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穩經濟財政要“挑大樑”,財政部此次會議主要還是狠抓落實各項穩經濟舉措,一攬子具體政策細節將會盡快對外公佈並落地,從而儘快發揮政策效果,以遏制當前經濟下滑勢頭,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

1400億元留抵退稅新政將出

此次會議推出的首要財政穩經濟舉措,是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雪中送炭幫企業渡難關。

會議稱,着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研究將更多行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預計新增留抵退稅1400多億元,今年出臺的各項留抵退稅政策新增退稅總額達到約1.64萬億元。

相比於減稅降費政策,增值稅留抵退稅直接把資金退還到企業賬上,紓困效果更加直接。

力度更大,退稅規模更大、行業受益面更廣,有利於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並提振經營預期和信心。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此次留抵退稅規模更大、行業受益面更廣,有利於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並提振經營預期和信心。

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新政受益對象爲符合條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製造業等六大行業大中型企業。此次新增1400億元留抵退稅將惠及更多行業,不過目前政策細節尚未公佈,市場關心留抵退稅擴大至哪些行業。

施正文認爲,新一輪留抵退稅擴圍行業預計會針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特困行業,比如餐飲、零售、旅遊、民航等特困行業的符合條件大中型企業有望受益。

會議要求,加快退稅進度,確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業以及製造業等行業中型、大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集中退還。加強庫款資金保障,絕不能因爲資金問題影響退稅和基層“三保”。加強退稅風險防範,依法嚴懲偷稅、騙稅等行爲。

4月份以來,財稅部門已經發文加速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稅務總局數據顯示,4月1日至5月16日,共有9796億元留抵退稅款退到企業賬戶。留抵退稅加速也對全國財政收入造成衝擊,爲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了明年的4000億元專項資金,來支持地方落實退稅減稅和保民生。

除了增值稅留抵退稅加速加力外,其他一攬子減稅降費緩費等舉措也將加快推出。

比如,財政部明確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將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等三項保險費政策階段性實施至今年底,並擴圍至受疫情嚴重衝擊、行業內大面積出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其他特困行業。國務院預計今年緩繳3200億元。

另外,會議明確,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進一步提振汽車消費。用好政府性融資擔保等政策,指導督促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嚴格落實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不低於1萬億元的要求,下達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支持擴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擔保費率。

加快支出進度和發債

積極財政政策發力一大關鍵,在於擴大支出,這一方面有利於保民生,另一方面有利於擴大有效投資。此次會議要求,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儘早發揮資金和政策效益。

今年4月份受疫情衝擊和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超預期,收入下滑拖累財政支出發力,財政支出進度有所放緩。財政部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9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這一增速較一季度明顯回落。

會議要求,中央財政要推動有關轉移支付儘快下達,各地要強化預算執行管理,把支出進度提上來。加緊推進已納入年度計劃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設,用好已下達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施正文表示,財政支出進度提速對穩經濟十分重要。當前受疫情衝擊等影響,急需財政支出提速,來擴大有效投資和需求,來提振市場信心。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明顯提速,有利於穩投資穩經濟。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全國地方已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8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36萬億元,佔已下達限額的54%。

會議要求,要繼續做好疫情期間地方債代操作工作,省級財政部門要抓緊調整專項債券發行計劃,合理選擇發行時間,加快支出進度,確保今年新增專項債券在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力爭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

羅志恆表示,根據此次會議部署,退稅節奏更靠前,專項債發行、使用和財政支出更快,這將有利於儘快促進經濟企穩回升。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預計今年3.6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基本能在上半年完成發行,這一發行進度遠超過去幾年,也爲下半年實施增量政策預留空間。目前財政部正在研究增量政策,如果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增加發行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普通國債、特別國債都是可選項。

此次會議還提出,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對結餘資金和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按規定收回統籌使用,對不足兩年的結轉資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資金收回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支持的領域。

施正文表示,當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此次會議釋放了加大盤活存量財政資金信號。比如項目當年用不完的財政資金可以結轉到下一年使用,但此次會議首次明確,如果能夠提前預判這筆結轉資金項目不能用,可以提前收回用到其他急需領域,盤活資金力度更大。

受疫情衝擊和退稅減稅降費影響,今年前4個月地方財政收入罕見出現下滑,而抗疫等剛性支出壓力增加,財政收支矛盾加大,“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面臨一定的挑戰。

爲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今年中央財政罕見將轉移支付資金提高至近10萬億元,以支持地方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民生等。目前基層“三保”得到有效保障,4月末地方庫款餘額4.56萬億元,同比增長12.2%。

此次會議強調,堅持將“三保”支出作爲預算支出重點,首先保障教師等重點羣體工資、養老金等按時發放,並將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患者救治、防疫物資及必要生活物資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爲“三保”支出的重要內容。

財政部要求,各地要統籌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資金,加大對市縣“三保”的轉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財力,堅決兜牢兜實“三保”底線,以有力有效的“三保”保障支撐經濟大盤企穩回升。

羅志恆表示,此次會議上動用財政政策工具更多元,涉及到減稅降費退稅、支出政策、政府採購、民生社保等多方面,財政政策應出盡出。而且政策目標更明確,市場主體和地方政府受益更直接,有利於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另外財政部在實施積極政策的同時仍強化財政紀律,有利於防範化解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