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華逆差激增到729.1億美元。

誰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根據印度商工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2022財年,印度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194.2億美元,高於同期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1154.2億美元。在此前的2020-2021財年,中國是印度的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道,根據中方主管部門數據,2021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爲1256.6億美元,仍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且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中印雙方統計口徑不同,導致各自公佈的貿易額數字有所差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祕書長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在2021-2022財年對美和對華貿易都有較大比例的增長,體現了印度經濟在疫情後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鑑於中美兩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額非常接近,劉宗義還指出,印度對美是順差,而對華是逆差,並且逆差的額度還進一步增長,“這讓印度很難接受”。

外交部:中方對貿易額排名起伏變化沒太多興趣

跟根據印方的統計,2021-2022財年,美國成爲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財年的起止時間從當年的4月1日起到次年的3月31日。

具體來看,印度對美國貿易出口額從前一財年的約516.2億美元增加到761.1億美元,進口額則從約290億美元提高至約433.1億美元,印度對美順差達到328億美元。美國是少數幾個印度與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

印度對美國的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冷凍蝦、輕質油和石油、珠寶和醫藥產品等,而印度從美國的主要進口產品包括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原鑽、黃金、杏仁等。

印方統計顯示,中印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也在過去一個財年中迅猛發展,從2020-2021財年的864億美元增長到了1154.2億美元。其中,印度對華出口基本保持不變,但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則從前一財年的652.1億美元猛增到941.6億美元,貿易逆差從前一財年的440億激增到729.1億美元。

在2021-2022財年,中印雙邊貿易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印度的主要進口產品包括機電機械、作爲中間產品的工業用途化學物品、活性藥物成分、汽車零部件,以及抗疫用的醫療用品。印度對華出口中多爲鐵礦石、金屬等原材料。

趙立堅強調,中國對印方同他國發展正常貿易關係不持異議,對貿易額排名起伏變化也沒太多興趣,應該以平常心看待。我們關心的是,印方是否有意願和作爲爲中印兩國經貿投資合作營造公平、透明、可持續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擴大雙邊互利合作,爲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第一財經記者以往採訪印度經濟界人士,只要提到中印貿易,他們幾乎每次都會提到對華的鉅額逆差。對此,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沒有必要“光盯着逆差不放”,有必要更加清楚地認識造成逆差的原因,比如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很多是中間產品,加工後再出口到歐美國家,印度也是受益者。

很多印度本土企業和在印投資的外企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印度引以爲傲的仿製藥產業,其絕大部分製藥設備和70%以上的藥原料需要從中國進口,這主要是因爲從中國進口的價格要低於其在本土自行生產。

在2021-2022財年,阿聯酋是印度的第三大貿易伙伴,雙方貿易額達到729億美元。隨後是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新加坡。

印度貿易新動向

印度FORE管理學院教授艾哈邁德(Faisal Ahmed)表示,中印雙邊貿易未來“註定會增加”。他說,如果印度打算成爲一個主要的出口國,也必須成爲一個主要的進口國。對印度來說,中國是重要的進口來源,因爲具有成本效益,並且已經建立起了穩定的供應鏈。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2月17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中國和印度是搬不走的鄰居,互爲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兩國經貿合作具有較強韌性和巨大潛力。希望印方能夠採取切實措施,維護雙邊經貿合作良好發展勢頭,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不過,印度輿論依然對“印度依賴中國進口”的趨勢表示擔憂,印度政府也制定了多種策略來減少進口依賴,降低印度的對外逆差。

在2020年5月中旬,在新冠病毒肆虐之際,印度總理莫迪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佈將推出鉅額經濟刺激計劃,強調要利用疫情帶來的機遇大膽改革,讓印度成爲“自力更生”(Atmanirbhar Bharat)的經濟強國。

從此“自力更生”成爲了印度的熱詞。印度希望以此減少對外依賴,鼓勵本地化生產和採購,儘快完善全行業、全產業的發展佈局。

不過印度媒體表示,“自力更生的印度”政策看似很美,但如果真要推動改革,至少需要10年時間。

進入2022年,印度還加速與其他貿易伙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期實現貿易多元化。在2022年2月與阿聯酋正式簽署自貿協定,與澳大利亞在2022年4月簽署臨時自貿協定。英國首相約翰遜4月訪印期間,也表示希望在今年11月前與印度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印度這一新動向傾向性很明顯,(籤的)大多是西方國家,再者就是有求於對方的資源,如與阿聯酋的自貿協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