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8.1,較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但已連續三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財新網】國內多地疫情在5月持續,對製造業景氣度的拖累仍在,但衝擊程度出現邊際放緩。

6月1日發佈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8.1,較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但已連續三個月處於收縮區間。這表明,多地散發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但幅度較上月邊際減小。

這一走勢與統計局製造業PMI一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製造業PMI錄得49.6,高於上月2.2個百分點,仍處於收縮區間。

從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分項指數看,5月製造業供給和需求繼續收縮,當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雖有回升,但繼續低於榮枯線,其中需求略強於供給。外需持續低迷,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十個月位於收縮區間,收縮幅度也較上月收窄。

對產量下降的原因,受訪企業普遍提到疫情持續,相應限制措施影響生產經營和物流。部分企業表示,需求狀況較4月相對改善,其中出口訂單明顯下滑,與交單付運困難有關。

與多數分項指標邊際改善不同,5月就業指數較上月收縮程度加深,在過去十個月中第九次位於收縮區間,投資品行業用工收縮率最爲明顯。部分受訪企業稱,因疫情和新接業務量下降而減少用工,另外一些企業則在員工自願離職後沒有填補空缺。

物流仍未恢復正常,5月供應商供應時間指數繼續大幅低於榮枯線,雖好於上月,但仍爲2020年3月首輪疫情防控後次低。與產出走勢一致,製造業採購量也繼續下降,降幅較上月收窄;鑑於需求疲弱,企業有意減少庫存,產成品和採購庫存量均溫和下降。

成本端和收費端價格分化。由於原材料、燃料、運費價格持續高企,企業成本端壓力持續增加,5月製造業企業購進價格指數連續第24個月位於擴張區間,漲幅較上月回落。相比之下,受需求疲弱影響,出廠價格指數降至收縮區間,創2020年5月以來新低,顯示製造業利潤承壓加劇。

5月生產經營預期指數仍位於榮枯線以上,但已降至近五個月新低,且低於長期均值。這表明企業家總體上對疫情得到控制充滿信心,但對經濟社會能否迅速回歸正常仍心存擔憂,對俄烏戰爭的持續也心存疑慮。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2022年5月,多地局部疫情持續,製造業景氣度邊際出現改善但仍位於收縮區間。需求、供給均在榮枯線之下,且影響逐漸傳導至就業端;供應鏈受阻、物流時間延長等問題未能得到徹底改善;成本端和收費端價格的分化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本輪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或超過2020年。政策層面,保證就業和物流暢通是重中之重。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推動復工復產,有助於穩定市場主體、提供就業保證。此外,幫扶紓困政策不應只限於供應端,對受疫情影響收入下降的人員補助,亦應提上日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