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原标题:保险黑产乱象:借新人身份挂单骗佣!睡觉、玩手机,半个月赚2000元?

保险黑产乱象频发。

近期,全国各地监管通报多起挂单骗佣退保黑产案件,有些涉案金额甚至高达数千万元。

挂单骗佣,是指不法分子非法获取投保人信息,诱骗客户重新购买保单后,勾结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将保单挂在新业务员名下,然后再骗取保险公司新业务员补贴。

“同样的保单销售业绩挂在这些新员工名下,最高可拿到保险代理老员工佣金的1.5至1.6倍。”保险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挂单骗佣频发,暴露险企内控管理建设的不足。他指出,保险行业正处转型阵痛期,寿险公司对新人设置新人津贴、育成奖、增员奖等诸多激励费用。

监管对此类乱象早有关注。

近期,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主动向保险消费者邀约开展人身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和服务。

以新人身份骗佣

“不用正式入职,每天玩手机、睡觉,半个月就能获得2000元工资。”2021年8月,黄林(化名)注意到一家险企工作人员在朋友圈发布的招聘兼职信息。

黄林随即应聘兼职。“招我进去的上司要求我提供一张银行卡。银行卡扣留半年至一年,便于上级用作收取佣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保险挂职。”黄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方给黄林开设工号,并以黄林的新人身份签单。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每增一员,这名上级就可以拿到一笔增员费。如果用新员工的工号开单,上级还能再获取一笔佣金。

一名保险资深代理人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保险公司为扶持新人推出新人团队特殊财务补贴,包括新人津贴、育成奖、增员奖等。其中,新人津贴补助长达12-18个月,不同险种提佣比例不同,一般在20%-60%之间。

有部分业务员通过兼职信息招聘新人挂单,骗取新人津贴。为进一步获取新人津贴,部分业务员还会诱导已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先行退保,再投保到新人名下。

2019年5月,薛彬(化名)收到保险公司业务员电话。对方以升级保单、降低保费为由劝说薛彬将原有保单退保,重新购买。

薛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业务员在退保后,把原来重疾险改成医疗保险。算下来,保费确实少了,我就同意了。”不久,薛彬生病住院,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由于保单变更,保障减少,遭到拒赔。

另据相关案例信息披露,刘某某、徐某丙等2个团伙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投保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共骗取保险公司新进业务人员津贴800余万元,犯罪活动造成保险公司大量保单退保、投保人投诉,严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直接涉及保单3000余张、保单金额1000余万元。

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顾准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乱象之所以屡禁不绝是因为部分保险从业人员无视法规为获取非法利益,诱导客户退保再保所致。

顾准认为,长期以来,保险公司考核机制要求员工不断开发新保单。薪酬体系也更重视新签约保单,保单越新,报酬越高。部分从业人员为获得更高收益,选择铤而走险。

监管升级

针对这些乱象,监管早有行动。

今年5月25日,厦门市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厦门市人身保险公司防范投保套利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提出,人身险公司应科学制定奖励政策,充分考量评估佣金、团队管理津贴、保单现金价值之和与首期保费之间的关系,科学确定业务奖励标准和兑现条件,签约一年以上的销售人员,首年直接佣金及业务企划奖励之和原则上不超过首年保费。

此前4月15日,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多项条款有望弥补“挂单骗佣”现象背后的机制漏洞。该办法明确,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得主动向保险消费者邀约开展人身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和服务。

在更早之前的2020年4月,银保监会就已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保险机构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等纳入打击范围。

业内人士建议,要健全落实投保人信息管理制度、强化业务账号管理和从业人员身份审核,还要加强从业人员业绩真实性审核、规范处理投诉退保件、构建保险黑产惩防长效机制。还有资深人士指出,保险公司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客户管理,防止员工诱导客户退保、挂单套取业绩激励;优化人员聘用、业绩激励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套利空间。

“保险公司要完善相关制度,消费者也应加强保险教育。”友泰商服CEO赵大玮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在保单退保后无法再次购买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