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苗詩雨 李未來 北京報道

5月13日,沉浸在股價漲超10%喜悅中的世聯行(002285.SZ)投資者們迎來了當頭棒喝。當日晚間,世聯行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問詢函,問詢函內容對其年報業績連發十項疑問,涉及年報應收款項、利潤、金融業務等內容,並要求世聯行於5月27日前回複相關問詢函。

但在5月28日,世聯行發佈一則延期回覆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公告,稱對問詢函的回覆工作將延期至2022年6月10日前。

對此,6月1日《華夏時報》記者與世聯行方面相關負責人取得了聯繫,對方向記者表示,目前有關問詢函的回覆工作正在推進當中,一切以公告爲準,後續請關注公司相關公告。

延遲迴復問詢函

“目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由於此次《問詢函》需覈實內容較多,同時需要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上述《問詢函》的回覆工作延期至2022年6月10日前。”對於此次問詢函延遲迴復的原因,世聯行在5月28日的公告當中給出了上述解釋。

世聯行相關負責人在6月1日與《華夏時報》記者溝通時表示,稱有關問詢函回覆的內容公司正在籌備當中,具體的進展及最終回覆請以公司發佈公告內容爲準。

在5月13日深交所向世聯行發送的問詢函裏,對世聯行“報告期內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金融業務貸款合規性風險”“合同資產”等多項主要財務數據提出疑問,並要求其將有關說明材料在5月27日前做出書面說明。

世聯行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82億元,同比下降9.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11.29億元,同比下降1118.09%,報告表示變動主要原因爲年度內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16.6億元,對公司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影響是-14.3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問詢函延期回覆的消息發佈後,世聯行股價連續兩日波動下跌,5月30日世聯行收盤跌2.38%,5月31日收盤跌0.61%。同時,按照東方財富網的監測,5月31日世聯行被深股通減持116.61萬股,而這也是世聯行連續3日被深股通減持,共計418.99萬股,最新持股量爲1225.07萬股,佔公司A股總股本的0.6%。

年報內容遭十連問

公開資料顯示,世聯行成立於1993年,業務發展集中在“大交易+大資管”業務。

這兩項業務同樣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據年報披露,報告期內,世聯行的“大交易”實現營業收入45.17億元,同比下降6.81%;剝離中資產模式公寓業務和重組優化辦公空間部分項目的大資管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86億元,同比下降17.17%,若扣除剝離項目的影響,收入同比增長8.52%。

在2021年房地產市場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世聯行的日子並不好過,具體來看,“大交易”中的互聯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16億元,同比增長19.24%;代理銷售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4.01億元,同比下降19.81%;金融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96億元,同比下降18.67%。

“大資產”業務中的城市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上升16.42%;空間運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49億元,同比下降40.90%;顧問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2億元,同比下降19.74%;招商租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968.7萬元,同比增長4.86%。

不過,世聯行面對的不僅是營收層面多項指標的下降,還有因大客戶資金週轉困難產生的大量應收賬款及各項計提減值準備。按照問詢函內容來看,該大客戶指恒大集團。

截至報告期末,世聯行應收款項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0.4億元,其中對恒大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的應收款項總額(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合同資產以及其他應收款)合計12.53億元計提減值損失10.03億元。

而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深交所在問詢函當中要求世聯行說明對恒大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相關應收款項餘額、逾期金額,並結合雙方已達成的抵房解決方案或其他抵償方案等,分析說明相關款項收回的可行性及風險,後續是否仍存在大額減值風險。

金融業務存合規性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深交所的問詢函不只涉及了世聯行的業績數據,還對其多元化發展中的金融業務提出了疑問,具體涉及其全資子公司深圳市世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聯小貸”)。

公開資料顯示,世聯小貸主要負責各類小額信貸產品的運營,成立於2007年,爲深圳市政府金融辦正式批准設立的首批五家試點小額貸款公司之一。2012年世聯行收購世聯小貸的股權,正式涉足金融業務。

此次問詢函中要求世聯行說明公司貸款業務經營主體是否具備符合規定的資質許可,以及是否存在較大的合規性風險。

此外,世聯行還在年報中寫道,公司商譽期末賬面原值爲3.12億元,主要與九項股權投資相關。其中,世聯投資、盛澤擔保、世聯小貸三家公司產生現金流獨立於其他資產產生現金流,且具有不可分性,將其整體看做一個資產組盛澤金融組。對於這一表述,世聯行也被深交所要求說明三家公司商譽形成背景、業務模式、主要客戶羣體、管理方式、協同效應等多項內容。

而從世聯行的收入結構來看,雖然金融業務在營收中的佔比並不高,但其收入排名較靠前。

實際上,僅以2021年多家中介機構的表現來看,整體的利潤增長略顯乏力已成爲普遍現象,而不只是世聯行,越來越多的中介機構也開始尋求業績的第二增長點。

只是,從業內專家的角度來看,尋找第二增長點並非易事。

“對於中介機構而言,從尋求業績第二增長點來看,這並不容易。”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從專業度還是資源的角度發展都是比較有壓力的,談到進一步的變現方式,嚴躍進表示,這需要從市場需求端出發,但想要真正與消費需求保持一致,對於中介機構來說則是更難的一件事。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