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賈麗

繼“竊聽門”之後,蘋果再次陷入“流量門”漩渦。

近日,有大量蘋果用戶發現,在更新到iOS15.5系統後,後臺“時間與地點”項目會頻繁運行,出現“偷跑”流量的情況,有的甚至會消耗幾十個GB。

流量異常流失所帶來的隱患也令人擔憂,有用戶發現,iOS系統後臺在頻繁獲取用戶定位、私自同步數據以及地圖服務等隱私。

6月2日,蘋果發佈了iOS15.6的公開測試版Beta2。不過“偷跑”流量的問題似乎並沒有得到解決,有用戶反映問題仍舊存在。

對此,蘋果中國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已要求專家介入,解決相關問題。”

或推送小補丁解決問題

iOS15.5正式版於5月17日正式向蘋果用戶推送,短短兩週就暴露出“偷跑”流量、手機發熱和耗電異常嚴重等多個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從庫克執掌蘋果公司以來,iPhone的創新性多次遭到質疑,iOS系統的更新也備受爭議。

針對用戶反映的“偷跑”流量問題,一位蘋果客服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已經在研究解決方案。“iOS15.6的公開測試版是爲了測試更多功能而推出的,並非爲了解決流量問題而更新的版本。目前工程部已經收到(‘偷跑’流量)這個情況,並且着手研究,後續系統可能會推送更新版本的小補丁來解決這個問題。”

從用戶反饋來看,升級iOS15.5後,系統蜂窩網絡的“時間和地點”服務使用了大量的流量。

對此,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通信高級工程師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手機流量異常,明顯是因爲蘋果系統升級後出現漏洞,致使軟件“偷跑”流量。“考慮到iOS升級前此類現象並沒有如此嚴重,因此該問題可能是軟件版本升級時,蘋果自有及第三方應用隨系統更新時引入了相關問題。”

他表示,目前很多App都會使用到“時間和地點”的系統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僅僅要關心哪個系統服務“偷跑”了流量,更要關心是哪個App使用了該系統服務“偷跑”了流量,因爲這纔是泄露用戶隱私的根源。

涉嫌侵犯消費者多項權益

實際上,蘋果並非首個被曝出存在“偷跑”流量的手機廠商。

此前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稱,衆多手機品牌都存在偷跑流量、預裝軟件數量多、難以卸載等問題。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消保委”)曾在2015年選取10款智能手機進行模擬檢測,結果表明多達9款手機都在開機註冊入網及待機過程中“偷跑”流量。而“偷跑”流量最多的就是蘋果手機,120小時內共“偷跑”流量80MB。上海市消保委表示,許多智能手機上的預裝軟件,並沒有經消費者主動啓用,就在後臺悄悄聯網,“偷跑”流量,這對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是一種侵害。

同時,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發現,近一年裏,三星手機、夸克App等都被大量用戶投訴“偷跑流量”。

在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看來,部分手機廠商與軟件經銷商通過預裝軟件獲利,已經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此前,手機流量‘偷跑’現象非常普遍。2021年以來,我國嚴查互聯網App濫用隱私數據的行爲,目前這個情況已經緩解了很多,但依舊存在。”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周垂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蘋果等手機依舊存在此類現象,實際上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至第十條分別規定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部分智能手機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預裝軟件,甚至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他表示,有的預裝軟件卸載後,手機內存未減少,表明該軟件並未真正被刪除;甚至有的預裝軟件出現了無法卸載的情況,這無疑是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侵犯;此外,有些手機的預裝軟件,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偷跑”流量,是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侵犯。

而“偷跑”流量背後,還存在侵犯用戶隱私的隱患。

“手機App經常出現流量‘劫持’、惡意廣告推送、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情況。部分預裝軟件未經用戶同意,通過獲取手機通訊錄信息等方式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等,這無疑嚴重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周垂坤認爲。

對於上述問題,消費者個人維權也存在難點,比如訴訟時間長、成本高、賠償金額低等。許浩建議,目前涉事廠商違法成本較低,各地消保委等可積極組織公益起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消費者個人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