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夢晨 蕭簫

來源:量子位

Meta高層動盪,還沒有停…

整個AI部門曝出重組,就在二號人物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宣佈辭職後的第二天。

現在AI副總裁Jerome Pesenti,也宣佈將在6月晚些時候離開。

同時組織架構層面的一系列變動也浮出水面。

其中最重磅的,原Facebook AI研究院FAIR將併入元宇宙核心部門Reality Labs。

同時,支持旗下各大APP的AI算法團隊轉移進產品工程團隊,AI4AR團隊加入XR硬件團隊,“負責任人工智能組織”併入社會影響團隊。

一言以蔽之,打散。

有意思的是,整個計劃正是由即將離去的Pesenti親自操刀。

他認爲,過去集中的AI組織給Meta帶來了大量外部影響力,但在技術與應用的深度整合上遇到阻礙。

新架構會把人工智能系統的所有權分配給各產品組,加速新技術在整個公司範圍內的落地應用。

而AI副總裁這個位置也被他自己給改沒了,過渡期完成後他就會離開Meta,下一步去向還未透露。

而一系列震盪裏,大家最關心的還是FAIR…

FAIR何去何從

對於FAIR的命運,負責人——Meta首席科學家LeCun也發表了一系列回應。

首先,他確認了FAIR將成爲Reality Labs研究部門(RLR)下屬組織,受Michael Abrash領導,而AI只是RLR研究範圍中的一部分。

其次,FAIR內部組織架構不變,仍由LeCun把握戰略方向,與兩位管理者Joelle Pineau和Antoine Bordes共同領導。

最後,FAIR這個名字現在有了新的含義,F不再代表Facebook,而是Fundamental。

合起來就是“基礎AI研究院”。

那麼,如今併入主攻AR/VR的實驗室,研究方向會有所改變麼?

LeCun給出的回應是,並不盡然。

Reality Labs現在已不僅限於VR,用一套公關辭藻來說:

“致力於連接人們與數字世界的新技術,可以理解爲包括元宇宙在內的下一代計算平臺,而AI是其中的關鍵要素。”

實際上,別看Reality Labs名字聽起來不太厲害只是個“實驗室”,但其實已經成爲Meta的元宇宙核心。

Reality Labs最早由Oculus VR設備業務發展而來,後來又增加了智能眼鏡、混合現實頭盔等硬件產品及企業解決方案。

現在更是負責實現扎克伯格元宇宙願景的重要部門。

據The Verge日前一篇報道,Reality Labs在短短一年時間裏增長了約7000名員工,總員工已超過17000人。

人數上,已佔整個公司的五分之一。

鐵了心走元宇宙路線的Meta並非一帆風順。自2月份年度財報發佈,市值一夜蒸發2513億美元以來,到現在股價也沒緩過勁。

Reality Labs年度虧損高達100億美元,最新的Q2財報現實,其成本同比又增長了55%,高於收入的增長速度,意味着虧損今年還將擴大。

最近,Meta現任首席技術官Andrew Bosworth也透露,一些Reality Labs的項目增在縮減或推遲,並停止招聘某些職位。

進入2022年以來,Meta的AI人才也在流失。

包括帶領過強化學習研究的Edward Grefenstette,AI研究工程經理Heinrich Kuttler等至少4位知名AI研究者離職。甚至位於倫敦的AI實驗室失去了大部分頂級研究者。

當時外界對這波離職潮的原因並不太瞭解,如今看來,可能正是這次組織架構調整的影響。

今後FAIR成爲Reality Labs旗下一個部門,實際會受到怎樣的待遇,還是個未知數。

All in元宇宙以來,至少20+高管離職

事實上,FAIR這一系列變動,還只是整個Meta震盪的“冰山一角”。

自扎克伯格宣稱要All in元宇宙以來,Meta已經有20+核心高管和頂尖AI科學家離職。

在這些“出走”的高管中,從CTO到各部門負責人,有不少都是在Meta幹了5年多、甚至10年往上的。

據新浪科技統計,僅在官宣改名Meta的2021年,離職的核心高管就有18名。

一方面,不少領域的技術高管都已經先後離職。

變動最大的要屬已經Mike Schroepfer,離職前曾經擔任了近9年的公司CTO。

他在任期間,曾經領導Facebook解決平臺虛假和黃賭毒等內容的泛濫,期間Facebook也曾發展過一個叫做虛擬助手Facebook M的產品(類似Siri),但後來這一項目卻因爲各種原因被砍掉。

相對地,之前負責元宇宙相關項目的部門主管Andrew Bosworth則取代他成爲新任CTO。

但其實,不少虛擬現實、AR/VR相關項目的負責人也並未久留。

包括Reality Labs商務合作副總裁Hugo Barra、AR/VR內容副總裁Mike Verdu、Facebook AI產品主管Ragavan Srinivasan等人,都已經於去年辭職。

去年是這樣,今年也同樣如此。

今年1月左右,不少Meta AI科學家紛紛離職,有些加入了谷歌,有些則加入了像Hugging Face這樣的初創公司。

3月,Meta AR眼鏡負責人Nikhil Chandhok宣佈離職;4月,CNBC消息稱Meta AI又有至少4名核心AI技術骨幹離開,其中有不少都是在頂刊/頂會上發表過數十篇論文的大牛。

另一方面,則是廣告等核心業務的高管變動。

例如主要負責公司廣告業務、監督銷售和營銷部門的首席營收官(CRO)David Fischer,以及全球廣告銷售副總裁Carolyn Everson,都已經於去年離職。

此外,包括Facebook App負責人Fidji Simo和商務副總裁Deborah Liu、Facebook數字錢包負責人David Marcus和副總裁Kevin Weil、產品副總裁Asha Sharma等人,也都已經離開。

就在昨天,Meta二號人物Sheryl Sandberg官宣辭去COO職位,無疑將這一波“離職浪潮”推向了頂峯。

此前,Sandberg在公司的地位舉重若輕,甚至有人形容她是“影子CEO”。

Sandberg在任期間,一舉帶領Meta旗下的廣告業務從0增長至如今的1150億美元年收入,而這也是Meta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如今廣告收入仍然佔Meta總收入的97%,但這一業務增長情況正逐年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在Sandberg這篇“千字告別信”中,也隻字未提對元宇宙的展望或看法,只是回顧了自己過去十幾年來在Meta的工作感受。

至於這一波變化浪潮過去後,Meta究竟能否在元宇宙的概念中生存下來,還得交由時間判斷。

One More Thing

事實上,FAIR也曾經是個產出了大量前沿研究和一批大牛的“明星AI實驗室”。

自2013年LeCun組建以來,FAIR不僅在Meta內部有大量影響力,更對外開發了大量基礎研究成果、代碼和數據集,成爲業界一個傳奇組織。

研究人才上, 除了領頭人三巨頭之一LeCun,還有田淵棟、何愷明等業界大牛都曾在這裏做出不少頂會級研究成果。

深度學習框架上,從最早的Torch到PyTorch,已成爲整個生態內、特別是學術界的主導。

工業算法上,Mask R-CNN及其後續改進變體一度成爲業界實例分割的主流方案。

開源工具上,目標檢測平臺Detectron,序列建模工具集Fairseq都是GitHub上最受歡的項目之一。

前沿研究上,自監督學習一直是FAIR最重視的研究方向,從MaskFeat到最近的MAE,爲CV領域的自監督學習鋪開了新的道路。

四年前,在LeCun卸掉FAIR管理層、就任首席AI科學家時,還在FAIR的田淵棟、吳育昕等研究員都曾表示,在這一部門沒有產品的壓力。

如今,雖然LeCun首席AI科學家的身份沒變,但當時成立的FAIR已經盡數轉移,挪到了另一個部門下面。

不僅如此,從LeCun的透露來看,Meta AI也要開始“產品導向”的研究了。

如果說,之前這批AI大牛們是在“沒有產品壓力”的情況下,做出這麼多基礎科研成就。

如今Meta AI面臨組織架構變革,目標一轉變成了面向做產品,這些科學家們還能愉快、無壓力地搞基礎科研嗎?

又或者說,這些人還能穩定不變嗎?

參考鏈接:

[1]https://ai.facebook.com/blog/building-with-ai-across-all-of-meta/

[2]https://twitter.com/schrep/status/1532394011033407488

[3]https://twitter.com/ylecun/status/1532423448282157061

[4]https://www.theverge.com/2022/6/2/23151819/meta-head-of-ai-jerome-pesenti-to-depart-in-reorg

[5]https://www.axios.com/2022/06/02/meta-facebook-ai-decentralize

[6]https://www.theverge.com/2022/5/18/23125571/meta-hiring-freeze-commerce-messenger-kids-facebook-gaming

[7]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exclusive-facebook-owner-meta-tells-hardware-staffers-prepare-cutbacks-2022-05-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