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據《今日印度》報道,近期印軍計劃準備成立由東部陸軍、空軍、海軍司令部和三軍司令部組成聯合指揮中樞,以“齊心協力”的方式,應對所謂其北部邊境地區和印度洋海域的任何“潛在挑戰”。點評:長期以來,印軍一直存在着派別林立的問題,各軍種之間經常發生摩擦,配合協調能力極低,理順各軍種之間的關係成爲印軍改革的當務之急。此次印度成立“聯合指揮中樞”,就是希望以此爲嘗試,統合印軍在不同方向上不同軍兵種的作戰資源,最大化地發揮出印軍的戰鬥力。但是,由於印軍的構成非常複雜,包括武裝部隊、準軍事部隊、中央武裝警察部隊及其他部隊等,無論是武器裝備、作戰習慣還是指揮系統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僅組建包括陸海空三軍的“聯合指揮中樞”,恐怕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印軍改革有重要進展

印度軍隊起源於英屬印度的殖民地軍隊,帶有相當濃厚的地域特色和英軍色彩。印度獨立後,政府在軍隊之上一直沒有統一的軍事指揮機構,無法直接指揮軍隊,戰時軍隊的指揮權由印度三軍參謀部掌握。這種特殊的軍事體制成爲當前印軍內部山頭林立,各自爲戰局面的最根本原因。目前,印度海陸空三軍共有17個司令部,其中陸軍7個,空軍7個,海軍3個,這17個司令部儘管在管轄區域上存在大量重疊,但是在戰時只聽從各自軍種司令部命令,造成內部管理混亂,指揮鏈條不順暢,大量資源浪費,不僅加劇了不同軍兵種和不同部隊之間的難以協同配合,甚至還衍生出了各軍種對軍費的激烈爭奪以及大部分軍費沒辦法真正落到實處的問題,嚴重製約了印軍戰鬥力的提升。

爲了改變這種窘況,從2019年開始,印度總理莫迪開始致力於推進軍事改革,希望建立類似於美國的“綜合戰區司令部”來統合印度海陸空三軍。根據印度軍改方案,未來印度將把17個司令部合併爲5個聯合司令部和軍區,其中兩個應對中國和巴基斯坦,一個負責鎮壓國內武裝組織,剩下兩個爲防空軍區和海軍軍區,負責應對海外威脅,以形成指向更加明確,行動更加高效的統一軍事指揮體制,這項工作預計將於2023年完成。此外,莫迪政府還在印度三軍參謀部之上設立了國防參謀部,負責在戰時統一指揮三軍。

但是,由於軍事改革意味着對“蛋糕”進行重新分配,必然會引起印度三軍保守派不滿。例如,根據印度的軍改方案,在未來印度5個軍區中,應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2個軍區將由陸軍掌管,這勢必會造成兩個位於重要位置前線的軍區獲得軍費和資源的優先權,從而導致利益受損的空軍和海軍無法接受。而且,國防參謀部的首任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出身於陸軍,自然堅持陸軍爲主力的軍事思想,即使擔任國防參謀長之後,這種頑固的軍事思想也沒有改變,自然也使得其他軍種更爲不滿。2021年年底拉瓦特在墜機失事後,國防參謀長的職位一直無人接任,使得印度的軍改進程一度陷入停滯。

印度海軍新型“虎鯊”級常規潛艇入役。

這次印軍決定建立“聯合指揮中樞”,某種程度上是印度政府再次啓動軍改進程的一項重要舉措,也被視爲莫迪軍改方案的重大進步。從具體方案來看,該“聯合指揮中樞”由四個作戰司令部組成,分別是總部位於西隆的東部空軍司令部,總部位於加爾各答的東部陸軍司令部,位於維沙卡帕特南的東部海軍司令部,以及總部位於安達曼-尼科巴羣島的三軍司令部,涵蓋了印軍的最主要軍種。

據報道,該“聯合指揮中樞”已經舉行了首次會議,討論瞭如何消除部隊整合方面的分歧以及在軍種整合後提高溝通和作戰效率等問題。未來一個階段,該機制還將持續召開各層級會議,以便進一步強化融合聯動,同時加緊制定出臺相關的具體方案。但是,“聯合指揮中樞”目前涉及的都是印度東部方向上的指揮機構和作戰力量,探索的色彩非常濃厚,如果成功的話接下來還會進一步地向全軍推廣。同時,“聯合指揮中樞”也並非印度軍隊希望看到的最終指揮形態,其目標是以此爲樣板,最終組建能夠真正實現戰略方向聯合作戰的“綜合戰區司令部”。

試圖緩解美國疑慮和壓力

近年來,隨着美國“印太戰略”的不斷深化,印度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不斷上升,被認爲是“印太”地區絕對的戰略重心,備受西方國家追捧。但是,隨着俄烏衝突的爆發,這種情況出現了變化。印度在俄烏衝突中並未緊密跟隨西方立場,沒有追隨美國對俄羅斯進行譴責甚至是制裁,甚至在涉烏決議中還投下棄權票,緊接着還從俄羅斯購買了大量石油和煤炭。此外,在近期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峯會中,莫迪也顯得十分低調,並沒有跟着美日向俄羅斯釋放強硬信號。這些都遭到了美國的強烈不滿。

印度的上述舉措體現了其一貫的實用主義特徵。俄羅斯是印度的傳統“盟友”,印度不但需要從俄羅斯進口能源,而且對俄製武器裝備非常依賴,因此堅持力挺俄羅斯。但是,印度的這種“選邊站”做法毫無疑問會得罪美國。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印度要實現綜合國力的擴大發展,提升基礎工業和科技水平,就必須要獲得美國的支持,通過藉助美國的力量,實現所謂的強國之夢。近年來,印度與美國的關係不斷升溫,在無法放棄俄羅斯的情況下,必須要採取適當的舉措來“取悅”美國,重新獲得美國的信任。因此,成立針對中國的“聯合指揮中樞”,以此向美國表明自己的“忠心”,傳達在中美“大國競爭”中支持美國的信號,可以有效緩解美國對印度的疑慮和壓力。

從效果上來看,印度這種精心採取的向美國“示好”舉措,已經初見成效,獲得了美國的積極回應。在此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峯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做出了承諾,聲稱要繼續深化與印度的防務關係,並鼓勵兩國加強經濟接觸。莫迪則呼籲美國到印度投資,共同參與印度的“印度製造”計劃。與此同時,莫迪還允許美國的盟友日本向安達曼尼科巴羣島投資。而在此之前,由於尼科巴羣島扼守着進出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要道,極具戰略價值,印度一直不允許外國向該羣島投資。此舉也表明印度有意改善美日等國家關係的決心,同時也使得“四方安全對話”合作機制得到進一步加深。可以預測,隨着美印關係的回暖,未來兩國的合作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展。

未來中印關係仍面臨考驗

對於中國而言,印度成立“聯合指揮中樞”是一件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據印媒報道稱,印軍之所以成立“聯合指揮中樞”,主要目的是爲了應對所謂中國在中印邊境和印度洋海域帶來的“潛在挑戰”,從軍事層面解決這些挑戰。此外,按照印媒的說法,莫迪政府還賦予了“聯合指揮中樞”極高的權力,包括被授權在戰時開展行動以及在印度面臨“安全威脅”時不經請示就能做出“關鍵決定”的權力。換言之,這種“聯合指揮中樞”不僅可以在戰時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展開行動,還可以“先斬後奏”,在必要時選擇先行開戰。這意味着,未來一旦中國和印度發生摩擦,印度軍隊能夠通過該指揮中樞,在短時間收到最有效的指令並展開快速有力的軍事行動。

從歷史上來看,印度國內一直存在着非常嚴重的反華情緒。近年來莫迪政府又在不斷鼓吹“印度教民族主義”,最終制造了2017年洞朗危機和2020年中印兩軍邊境衝突。儘管經過數輪軍長級會晤後,中印兩國邊境局勢趨於緩和,但印度近期又不甘寂寞,“小動作”不斷,頻頻捏造中國不斷在邊境地區升級局勢的信息,並採取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舉措。據多家印媒報道,印度除了明確將“聯合指揮中樞”的目標針對中國外,還在向中國藏南地區增派了6個陸軍師的兵力,而這6個師之前都是駐紮在印巴邊境地區。爲此印度媒體的解讀是該行動是向中國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 “印軍已經將關注重點從巴基斯坦轉移到中國身上”。

與此同時,印度還安排了先前專門從事反恐行動的一個陸軍師來專門負責中印邊境防務。而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峯會上,印度也積極支持美國壓制中國並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反對所謂的南海和東海“軍事化”等。印度種種舉措和言論,給地區安全形勢帶來的風險不可謂不大,未來中印關係仍面臨不小的考驗。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雲志爲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週一期,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