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5日訊(編輯 姚輝)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3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

2022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是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又恰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週年,意義非凡。

在昨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爲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這是2022年載人航天工程邁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後,我國首批航天員正式入駐天宮。這也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全系列動力,再一次全程護航新一批“太空三人組”築夢天宮。

隨着中國空間站的陸續完工,中國航天已經成爲世界航天科技的引領者之一。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公司旗下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11個專業公司,5個直屬單位。

據財聯社梳理航天科技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主要業務,具體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末發佈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出,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巡天”空間望遠鏡以及“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全面建成並運營中國空間站,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航天員長期駐留、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空間站平臺維護等工作。

國際空間站2011年建設完畢,但空間站建設週期較長,部分部件壽命已到,維修任務繁重,而使用“國際空間站”的1公斤的有效載荷的費用,高達幾萬美元。因此,爲了提高空間站的效費比,國際空間站或將逐步進行商業化項目。與國外相比,中國空間站起步較晚,但有後發技術優勢,中國的大型空間站建造能力和載人飛船的性能皆處於國際前列。

東吳證券分析指出,十四五期間載人航天工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衛星互聯網等重大航天工程將進入實施高峯,載人月球探測、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測專項等有望持續推進,有助於帶動行業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規模的增加。此外,國內商業航天有望繼續快速發展,多型商業運載火箭進入商業化應用,商業衛星發射需求大幅增加,有望爲航天領域帶來新的增量業務。

東興證券分析指出,後續,面對國際空間站在近幾年來大力推進的運輸系統商業化,我國空間站的商業化也有望提上日程。預計未來國家航天將進入新的賽道,建議關注商業航天產業和衛星基礎建設。

國泰君安彭磊表示,隨着航空航天產業鏈擴產推進,先進型號列裝進入高速發展期,航空航天裝備已成爲戰場致勝的核心要素,或成爲十四五發展重點,軍工長期趨勢向好。

A股上市公司中,華力創通爲中國空間站部分設備的研製提供仿真測試服務。全信股份是空間站及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配套單位,相繼爲天和核心艙、神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三號貨運飛船以及運載火箭提供了持續的配套。江航裝備設計製造的應急呼吸裝置、配套航天員艙外服氣液控制系統等產品成功助力中國神州十二項目、在軌空間站建設。航天電器70%以上的產品銷售給航天、航空等領域的高端客戶,尤其航天領域優勢突出且佔比更高。

另據互動易,航天動力康拓紅外明確回覆爲神舟十四號提供相關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