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日至5日,爲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週年,英國連放四天公共假期,各地舉行閱兵式、飛行表演、音樂會等慶祝活動。與之形成反差的是該盛典在一些英聯邦國家受到的冷落。

當地時間2022年6月2日,英國倫敦,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70週年的白金禧年慶典在倫敦開幕,英女王當天身穿淺藍色套裝現身白金漢宮的陽臺,向前來慶賀的人羣致意。 澎湃影像 圖

“我的一生,無論長短,都將獻給你們、以及我們都屬於的大英帝國家庭。”1947年,年僅21歲的公主伊麗莎白在南非外訪時向英聯邦宣誓。5年後,伊麗莎白二世在父親喬治六世去世後即位,1953年6月2日舉行加冕典禮,成爲了英國君主,並隨即成爲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巴基斯坦、格林納達、巴巴多斯和斯里蘭卡等英聯邦國家的女王。

“在格林納達首都聖喬治,人們會點燃燈火,但此外沒有任何官方的活動。執政黨正在爲這個月的大選做準備,這也讓氣氛黯淡了不少。”二十多歲的格林納達籍大學生倫威克(Renwick)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自去年12月巴巴多斯廢除女王國家元首地位、改制共和國以來,加勒比海多國主張跟隨效仿、要求英國爲殖民歷史道歉的呼聲日益強烈。近日,澳大利亞工黨政府內閣增設“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被認爲是“去英國王室化的一次突破”。英聯邦內部的離心力或有增強,也給光鮮的慶典增添了隱憂。

突出英聯邦元素

伊麗莎白二世是目前在世的最年長君主,也是英國曆史上最長壽、第一位慶祝在位70週年的君主。

在此次持續四天的歡慶中,許多英聯邦元素引人注目:倫敦街頭飄揚着英聯邦各國旗幟,官方慶典節目雜糅了加勒比狂歡、寶萊塢舞蹈等多種表演風格。全英各地、英國海外領土和英聯邦國家紛紛點亮三千餘處紀念燈火。

當地時間6月5日14時(北京時間21時),爲期四天的慶祝活動將在白金禧年慶典(The Platinum Pageant)中迎來高潮。女王此前已經慶祝過銀禧、金禧、鑽石禧和藍寶石禧。每一場幾乎都是全國範圍的慶祝和狂歡。

英國王室網站顯示,此次慶典將在白金漢宮及周圍街道舉行,主題是回顧女王在位70年來英國社會的變遷以及標誌性時刻,將有超過一萬人參與其中。

據美聯社此前報道,倫敦非洲裔加勒比社區的舞者們屆時將穿上巨型火烈鳥、斑馬和長頸鹿的服裝,重現1952年伊麗莎白訪問肯尼亞某狩獵公園時獲悉父親喬治六世病逝、自己成爲女王的時刻。其他舞者則會組成女王紫色加冕長袍的形狀,向54個英聯邦國家致敬。

這一節目的形式靈感來源於倫敦一年一度的諾丁山狂歡節,以非洲和加勒比地區文化爲主題,通常被視爲英國多元文化的象徵。

同樣在慶典中,另一個團體將以寶萊塢風格舞蹈來表演英聯邦各地如何慶祝婚禮,以此回顧女王1947年與已故菲利普親王結婚時的場景。

該節目的亮點是一個巨大的四層婚禮蛋糕,仿造的是女王結婚時的婚禮蛋糕。當年蛋糕的配料來自英聯邦的不同角落,包括澳大利亞的白蘭地、牙買加的朗姆酒和巴巴多斯的紅糖等,因此也被稱爲“一萬英里的婚禮蛋糕”。

美聯社報道稱,表演者們希望通過展現英國和英聯邦的多樣性來觸動每個人。蛋糕創意的設計者阿賈伊·查布拉(Ajay Chhabra)表示,這一節目並不是復刻女王的婚禮,而是一種對於所有民衆及其多樣性的致敬。有着斐濟血統的查布拉回憶起母親曾講過1953年女王到訪斐濟的故事,而自己9歲的女兒也見證了白金禧年的慶典,“女王是一種連續性的象徵,跨越時空將兩代人連接起來。”

反君主制傾向上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6月1日刊文指出,在節目中安排英聯邦元素,試圖突破“白人貴族家族統治臣民”的敘事,爲王室提供了很好的公關機會。而在社交平臺推特上,英國共和派團體也藉機展開了大規模的反君主制宣傳。

今年1月,反君主制組織“共和國”(Republic)曾宣佈會在6月發起運動,呼籲結束英國的君主制度。

英國民調機構輿觀(YouGov)2021年5月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8至24歲的英國(不含北愛爾蘭)受訪者中,支持選舉產生國家元首的受訪者比例(41%)超過了希望維持君主制的受訪者(31%)。僅僅兩年前,還有46%的18至24歲受訪者支持君主制,支持選舉產生國家元首的僅有26%。

在英國本土之外,對待君主制的態度可以通過官方和民間對女王登基70週年的響應程度體現。英國《衛報》援引倫敦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墨菲(Philip Murphy)觀點稱,雖然英聯邦各地都會舉行一些慶祝活動,但會以“相當低調”的形式出現,尤其是加勒比地區的大部分國家,因爲它們正在走向共和主義。

“君主制在格林納達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大多數人對此存在矛盾但偏積極的態度。目前的政府傾向於共和制。”倫威克向澎湃新聞表示,“或許在某些地方還會有一些小型的、私人的慶祝活動,但我不知道。”

“聽起來像在英國才慶祝的”

除英國以外,英聯邦目前還有52個成員國。這些國家分佈在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總人口約爲25億,幾乎是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澳大利亞,政府網站爲此次慶祝活動上設置了專門頁面,稱澳全國的標誌性建築將在6月2日至5日期間由象徵英國王室的紫色燈光照亮,堪培拉一處湖心島以女王名字重新命名。該頁面寫道,“所有澳大利亞人都有機會參與慶祝活動。”

然而,畢業於昆士蘭大學的安德龍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沒有聽說過有關的活動,“這聽起來更像是在英國才慶祝的。”同樣生活在昆士蘭州、退休後從事社區工作的東妮(Toni)說,“我對慶祝活動不感興趣,也看不出它們和澳大利亞有什麼關係。我也看不出澳大利亞是否有必要留在英聯邦,我們在南半球,與英國傳統的關係不大,而且一直以來自給自足。我相信澳大利亞有能力獨立。”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左翼工黨政府內閣就職,法新社評價稱澳大利亞“朝着罷黜英國女王邁出了象徵性一步”。據英國《每日快報》6月1日報道,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阿爾巴內塞此前曾表示澳大利亞成爲共和國是“不可避免的”,並一度支持對取消英國女王作爲國家元首進行全國公投。

在太平洋另一端,一名居住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加拿大公民告訴澎湃新聞,“在加拿大,有些省份的省督(各省份的英國王室代表)在政府大樓前升起了禧年旗幟,我們省會維多利亞市的一個天主教堂舉辦了一個茶話會。但聯邦層面舉行的官方活動很少。”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於今年3月前往英國與女王會晤。有加媒援引4月一份民調指出,雖然近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仍對伊麗莎白二世持有好感,但有51%的受訪者反對繼續保持君主立憲制,對斷絕與君主政體的關係持越來越開放的態度。

殖民歷史的“錨點”

慶典前夕,美聯社5月31日發表《在英聯邦,女王的禧年引發了抗議和冷漠》一文,指出伊麗莎白二世被廣泛地看作“動盪時期的一塊岩石”。但在一些前殖民地國家,許多人認爲她是大英帝國的“歷史錨點”,其破壞性影響仍然揮之不去。因此在慶祝女王登基70週年的時刻,許多英聯邦國家藉此契機,推動與君主制及其所代表的殖民歷史的正式決裂。

3月下旬,威廉王子及妻子凱特曾到訪加勒比英聯邦國家伯利茲、牙買加、巴哈馬,外媒分析稱,此舉或是爲了說服該地區國家不要跟隨巴巴多斯解除英國女王的國家元首職務,但似乎事與願違。

2022年恰好是牙買加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並取得獨立60週年。牙買加活動人士並不歡迎威廉夫婦到訪,先後發表公開信並舉行集會,要求英國爲其曾經的殖民活動道歉、賠償。

一位參與組織抗議活動的牙買加學者羅莎莉亞·漢密爾頓(Rosalea Hamilton)指出,慶祝活動在牙買加“沒有引起共鳴”——70年來,牙買加一直在處理英國殖民歷史的遺產。

此外,美聯社早先報道援引評論員觀點指出,四年前的“疾風世代遣返移民”醜聞(Windrush scandal)顛覆了數千名加勒比裔移民的生活,至今仍給英國致力於塑造的包容多元的形象帶來挑戰。

“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上世紀70年代之前大規模來到英國的移民,大多是響應政府呼籲協助戰後重建工作的一代。2018年,英國政府推行“不友善環境政策”,他們很多人無法提供有力的證明材料,因此被定義爲非法移民,遭到拘留、驅逐或強制遣返。

在MyLondon新聞網上,一則倫敦東區的沃爾瑟姆斯托於公共假日期間舉辦大型加勒比狂歡節的消息十分搶眼:以鋼鼓樂隊、美食和雷鬼音樂爲特色,直到深夜……而在雷鬼音樂的發源地牙買加,一名立法者要求議會爲雷鬼傳奇人物鮑勃·馬利(Bob Marley)授予“民族英雄”稱號。路透社刊文指出,去年11月,巴巴多斯也爲該國出生、目前在美國發展的歌手蕾哈娜頒發類似的榮譽。

在加勒比地區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中,英聯邦國家正與昔日的殖民歷史保持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