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柯言

解決續航焦慮是新能源汽車的永恆命題。爲了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各家車企與電池大廠都拿出了一套自己的“最優方案”。

目前業內主要有兩種通行做法。一種是以蔚來爲代表的換電模式,即快速更換電池以實現補能;另一種是特斯拉、零跑等推崇的CTC模式,它是Cell to Chassis的縮寫,即把電芯直接集成在車輛底盤上,與車身融爲一體。

CTC技術被視爲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主流趨勢之一。目前,已有部分車企在產品中搭載了類似CTC的技術,比如特斯拉Model Y、比亞迪海豹與零跑C01。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也表示,將於2025年前後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CTC電池技術。

要認識CTC,需要先了解它與傳統技術的區別。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傳統的動力電池由電芯、模組、整包電池等構成一個完整的電池包,安裝於汽車底盤之上,佔用空間較大,製造成本不小。CTC技術直接把電芯集成到車輛底盤上,車身即電池模組本身,其優勢在於硬件成本更低,且節省了車內重量及空間,能夠容納更多電芯,也進一步提高了續航能力。

特斯拉CEO馬斯克就曾表示,CTC技術配合一體式壓鑄車身後,可實現車身減重10%,續航增加14%,車身部件減少370個。另外根據零跑公佈的數據,其5月發佈的首款CTC技術量產車型C01,由於電池空間減少,佈局空間增加 14.5%,續航提升10%,最高續航達到717km。

當然,CTC技術也有其質疑聲,就像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變那樣,手機電池不再隨時更換,充電也只能給整個手機充電。CTC技術的電池模組即爲車身,一旦電池模組損壞,維修和更換成本可能會比傳統方式更高,對汽車安全性能和熱管理功能也有更大考驗。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期間,零跑汽車科技副總裁曹力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零跑直接取消了電池包,採用了CTC一體化技術後,其車身剛度大大提高,從碰撞的被動角度來說,要更優於傳統電池包的方案。維修方面,零跑目前的試驗數據顯示,維修成本與傳統電池包形式相差不大。

他還提到,基於大數據AI智能電池管理系統,零跑做了主動式的電池安全管理,即針對每一個電芯的狀態實時採集數據,如果數據有異常會實時報警,並進行風險預測,儘量從根本上杜絕電池出問題熱失控的情況。

至於換電和CTC路線的孰優孰劣,零跑科技戰略與產品規劃總經理江濤認爲要看適用場景和不同用戶的選擇。目前來看,私家車更適合CTC的高度融合模式。

相比起給汽車充電,換電的優勢在於快速、高效,一趟下來只需幾分鐘。因此,汽車快充速度就成爲零跑等廠商的考驗。曹力表示,部分廠商開始推出量產的高壓快充技術,零跑也正在推進量產800V的高壓平臺,它帶來的快速充電時間會相當於換電時間,“也許充電5分鐘就有200公里的續航”。

“換電要規模化會比較難,最好的是所有車企都用同規格的電池包,但主機廠可能不願意失去這個主動權。”江濤認爲未來汽車和手機是一個邏輯,以前續航不夠所以要幾塊備用電池,電動車之後充電越來越快、續航越來越長,就沒有必要換(電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