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成功升空的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

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

經過6次自主變軌,

於北京時間6月5日17時42分,

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

中國空間站也迎來了它的第三批訪客。

對接過程中,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

交會對接燈狀態穩定,性能良好。

申城多家研究所成果應用於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任務。

上海本輪疫情發生後,

申城科研攻關從未按下“暫停鍵”,

大批科研人員堅守崗位,

全力以赴確保了防疫防控和科研攻關的“雙勝利”。

搭建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

作爲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關節部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爲航天員入住空間站搭建了一條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

追逐、靠近、牽手、擁抱、共舞……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過程堪比一場“太空華爾茲”。而作爲實現交會對接的關鍵產品,對接機構將在這一過程中完成捕獲、緩衝校正、拉近、剛性連接等一系列動作。

穩穩停靠空間站後,航天員首先要打開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的艙門,來到飛船軌道艙艙門前。此時,軌道艙的前端主動對接機構和核心艙的被動對接機構之間,已經形成了一條直徑80公分、長約1米的通道,這就是航天員進入空間站的“門廊”,在這裏,航天員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取出“鑰匙”打開通往核心艙的雙重保險門。爲了給航天員進出自如的空間,設計師對安裝在對接機構上的產品集成設計,並參照人機工效學等方面,最終給航天員搭建了一個直徑達80公分的圓形通道,相當於正常房間門的寬度。不僅如此,設計師還在地面進行了各類模擬實驗,其中一項就是請一位身高1.8米、體重80多公斤的設計師進行了現場穿越人機工效評價,確保航天員“通行感覺良好”。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設計師介紹,神舟飛船的密封圈採用雙圈設計,安裝在主動對接機構的對接面的T型凹槽裏。這種設計可以確保在零重力和惡劣的空間環境效應情況下,不會從對接面脫落,使密封性能得到雙重保護。設計師對密封圈的材料也進行了長達6年的攻關,解決了普通材料在低溫環境中的“脆變”特性以及長期工作後材料老化等一系列問題,最終爲航天員打造了一條密不透風的“生命通道”。

航天器穿上全方位“護甲”

宇宙空間是一個極高真空環境,航天器與外部環境的熱交換隻有熱輻射一種方式,沒有熱傳導,也沒有熱對流。當太陽直接照射到航天器表面,如果沒有加防護層,溫度會很快升到100攝氏度以上,而在太陽照射不到的區域,溫度又會降到零下100攝氏度以下。因此,每個航天器上都有一套經過精密計算、設計的熱控制系統,包含熱控塗層、熱防護材料以及熱管等。不管外部環境變化多麼劇烈,這套系統都能使航天器內部維持在合適的溫度範圍,保證艙內航天員安全和儀器設備正常工作。

在航空航天隊伍裏,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和上海有機化學所就是給航天器穿上全方位“護甲”的行家裏手。

在神舟十四號發射任務中,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製的長壽命低比值無機熱控塗層、返回艙舷窗防燒蝕污染塗層、姿控發動機熱防護材料、舷窗玻璃及光學塗層、不鏽鋼灰色化學轉換熱控塗層、返回艙防熱天線窗等十餘種塗層與部件得到應用;該所研製的高溫壓電陶瓷應用於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遙測系統。此外,上海有機所研製的有機溫控塗層同樣助力神箭升空。

上海硅酸鹽所是國內最早開展特種無機熱控塗層材料研究的單位,自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鋁光亮陽極氧化無機熱控塗層研製任務開始,承擔了我國幾乎所有型號航天器用特種無機熱控塗層的研製和生產任務,多種塗層與材料解決了“卡脖子”問題,先後完成了60餘種不同比值無機熱控塗層材料的研發和自主可控制備,成功應用於風雲系列衛星、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組網衛星、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以及空間站等多個國家重大型號。

有機溫控塗層研製組同樣是爲滿足“東方紅一號”研製而成立的。幾十年來,幾代研製組科研人員克服了大量技術和裝備上的困難,團結協作,刻苦攻關,研製出幾十種不同用途的有機溫控塗層,應用於我國已發射和在研的各類衛星和航天器型號上。

智慧之光點亮太空

在神舟十四號任務中,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交會對接燈a/b、軌道艙照明燈和返回艙照明燈等4臺光電產品。交會對接燈屬於神舟飛船儀表與照明分系統配套單機,配置在載人運輸飛船艙外,在交會對接過程中爲GNC分系統的TV攝像機拍攝提供照明。軌道艙照明燈和返回艙照明燈爲宇航員在艙內工作生活提供照明。

廣袤宇宙中,光線的明暗對比度極大,交替變化也很快,因此航天器的艙內艙外都需要研製特殊的照明系統。

LED照明系統相比於傳統節能燈照明,具有更好的照明效果、更長的使用壽命以及光衰週期,是太空照明的理想方案。此前,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先後爲神舟七號到十三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二號,天舟一號等載人航天任務和實踐系列衛星研製空間LED照明系統。其中,中國神舟七號飛船上用於航天員出艙行走以及太空圖像拍攝的照明系統,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LED光源作爲載人航天器的照明系統,也是我國首個用於太空艙外的照明系統。

近20年來,上海技物所空間照明團隊敢打敢拼、接續奮鬥,產品功能從白光照明擴展到植物培養、可見光通信、殺菌消毒、定標光源等領域,光譜也從可見光擴展到覆蓋紫外、可見光、近紅外等波段。

據悉,團隊目前正有序推進神舟飛船後續任務航天照明產品研製,將持續在未來幾年爲載人航天工程任務提供高可靠的航天照明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