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葉草生物暫停多個項目一心只做新冠疫苗,因爲開始缺錢了

6月5日,港股上市公司三葉草生物公佈了其在2022年內的重要管線進展情況。在持續推進新冠候選疫苗開發之際,公司也放棄了一些其他項目。

三葉草生物在公告中提及,其目前已暫停對SCB-313(TRAIL-三聚體腫瘤產品)、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項目)的繼續投資;並且,爲支持營運資金需求,公司已從招商銀行獲得爲期一年的最高3億美元借款。

三葉草生物目前在研的新冠疫苗包括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 (CpG 1018/鋁佐劑,以下簡稱“新冠疫苗SCB-2019”)、SCB-2020S(野生型毒株和貝塔變異株嵌合型新冠候選疫苗,以下簡稱“新冠疫苗SCB-2020S”)等。公告稱,對於SCB-2019,公司將同時推進異源加強針、同源加強針的臨牀研究及數據整理,並推動產品的國際化上市。異源加強針方面,公司擬於2022年6月在菲律賓啓動一項臨牀試驗,以評估SCB-2019作爲加強針接種的效果;同源加強針方面,公司開展了接種第3劑新冠疫苗SCB-2019後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研究。

並且,對於SCB-2019,三葉草生物將與國家藥監局(NMP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支持疫苗的附條件申請所需數據保持溝通。此外,還擬於2022年5月在南非啓動評估SCB-2020S的I期臨牀試驗。當前,該公司的新冠候選疫苗還包括二價疫苗(野生型毒株和奧密克戎變異株聯合配方候選疫苗)。

財務數據提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葉草生物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人民幣27.674億元,相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5.162億元有較大增長。但是,三葉草生物目前仍無已上市產品,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現金增長主要由於2021年3月公司的C輪融資和2021年11月的公司首次公開發售的所得款項。

而在過去一年內,三葉草生物支出的現金約人民幣9億元。若按照此支出速度及2021年底公司賬上的27億元現金估算,在不考慮其他新增融資的情況下,三葉草生物可能在3年內花完這筆錢;若再加上招商銀行的3億美元(合約20億元人民幣)借款,該公司可在5年內花完現金。

對於任何一家雄心勃勃的生物創新藥企業而言,若生存期僅在3-5年之限,顯然是不能接受的。由此,三葉草生物只得借錢“開源”,砍項目“節流”。

並且,三葉草生物喊停的項目還是其上市之初被賦予重望的項目。

其中,SCB-313是該公司上市之初腫瘤管線的重要產品。它一種創新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RAIL)-三聚體融合蛋白,靶向外源性凋亡通路。彼時,該項目在中國和澳大利亞開展5項治療腔內惡性腫瘤的臨牀試驗。

在2021年12月,三葉草生物還和亞盛醫藥達成臨牀合作,擬共同推進IAP拮抗劑APG-1387聯合重組人TRAIL-三聚體融合蛋白SCB-313治療腹膜癌的臨牀開發。另外,據招股書介紹,SCB-808是三葉草生物Fc融合管線中進展最快的項目之一;彼時,其在中國開展關鍵性3期臨牀,用於治療風溼性疾病的適應症。而如今,這些項目都被喊停。

2021年下半年開始,許多創新藥企出現上市後破發、股價大跌的現象,加之此前預想的新藥落地速度和回報達不到預期,創新藥企業融資端緊縮、現金流趨緊。

據行業自媒體藥時代今年4月統計,生物創新藥企業中,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再鼎醫藥、君實生物、微芯生物、康方生物、復宏漢霖、榮昌生物、樂普生物、康寧傑瑞、基石藥業截止2021年末的現金儲備能夠負擔研發支出的時間均不足5年;其中,君實生物、微芯生物、復宏漢霖、樂普生物均不足2年;歌禮制藥、康諾亞、諾誠健華、康希諾、科濟藥業則比較富裕,其還至少能夠“燒錢”約6年及以上。

其中,百濟神州在手的現金總數額達44億美元(合約人民幣294億元)爲各家最多,但其一年的研發支出可達15億美元;信達生物總現金超80億元人民幣,但其2021年財務數據顯示,其研發支出約25億元;再鼎醫藥總現金超60億元人民幣,但其年研發支出約38億元人民幣。由此,這些公司的現金儲備雖然數額不小,但在巨大的研發投入之下,其資金也顯得捉襟見肘。

因此,梳理可發現,國內頭部創新藥企通過增發、二次上市、發債等形式,在過去兩三年內的融資節奏基本上至少爲兩年一融,甚至是一年一融。

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的在手現金接近見底。據Choice金融終端,截至2021年末,微芯生物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億元,樂普生物僅有2億元,東曜藥業僅有1.52億元。由此,這些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尤爲迫切。就在6月1日,東曜藥業公告稱,其前兩大股東以溢價認購股份的方式向其“補血”4.7億港元(合約4億元人民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