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爲技術有限公司申請註冊“一標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下稱“一標咖啡”)商標,國際分類爲餐飲住宿,當前商標狀態爲等待實質審查。

一、華爲申請咖啡商標

近兩年,可能沒有哪個服務業能像咖啡這行,能吸引這麼多圈上大佬的覬覦。這個千億級市場中,不僅有瑞幸、Seesaw、Manner等這些“職業選手”互相“battle”,也有中國郵政、“兩桶油”、同仁堂、萬達等圈外行業巨頭跨界進入咖啡賽道。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咖啡相關企業32萬餘家,一年內新增註冊企業1.5萬家。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國內咖啡品牌的融資事件數量分別爲24、25和32,交易金額分別爲15.99億元、15.82億元及39.36億元。僅今年1月以來,咖啡賽道已發生融資事件12起,融資金額超30億元。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瑞幸咖啡自創立五年來首次實現盈利;知名運動服裝品牌李寧已正式開出咖啡門店;現在,移動通信巨頭華爲也來了。咖啡市場的熱度,可想而知。

華爲爲什麼要介入咖啡賽道,與華爲近年的外部環境變化有一定關係。

近年來,華爲相繼成立了海關和港口、智慧公路、數據中心能源和智能光伏等衆多軍團組織。這些舉措都是基於華爲新的“多打糧、求生存”發展目標推進。當下火熱的咖啡市場,也許就是華爲的下一個“小目標”。

二、華爲做咖啡是另有所圖

當然,作爲華爲這種體量的企業,咖啡千億級的市場規模很難成爲其戰略級項目開發,所以華爲在咖啡賽道應該另有所圖。

對華爲有所瞭解的人,對“一標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這個奇怪的商標名不會陌生。華爲有一個戰略思想:一桶糨糊黏結華爲力量,一標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任正非曾不止一次在公開的談話中提到關於咖啡、咖啡館和咖啡文化的話題,並將咖啡和咖啡文化直接融入到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哲學,比如他對“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一系列論述,以及他對華爲工作環境中咖啡元素的重視,甚至他還直接鼓勵和號召華爲的科學家多去外面喝咖啡。

所以,咖啡這一全球化的社交功能或許纔是華爲要涉足這一領域的重要原因之一,華爲看中的或許正是咖啡的全球性媒介功能。

像華爲這種級別的全球化企業的思維裏,許多全球品牌其實都有一個咖啡廳邏輯,這個邏輯除了對既有渠道和品牌的價值外溢考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訴求就是,都看到了咖啡廳的消費場景和服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通過咖啡廳這一場景的拓展和佈局,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企業的既有優勢,而且,也增加了企業與年輕人對話和連接的可能。

三、華爲的咖啡應用已有先例

事實上華爲數年前就在嘗試在咖啡消費領域提供技術支持,2018年的華爲全聯接大會上,華爲與瑞幸咖啡聯名推出一種運用AI技術,讓現場觀衆在設備前比劃愛心手勢就能點咖啡。

這個技術主要依靠華爲雲EI(企業人工智能)技術。華爲雲特別針對瑞幸咖啡構建了專屬愛心手勢數據庫,每一款咖啡都有一個獨特的手勢密碼,觀衆只要模仿手勢就出點到相應咖啡。

在2020年華爲就在國內開了一家華爲智能生活館。據瞭解,在這裏消費者不僅可以體驗華爲的“全場景”黑科技產品,還可以品嚐現調咖啡。

咖啡廳內還引入了AR技術,爲到店的消費者提供了在星空下喝咖啡的夢幻場景,去體驗產品之間智慧聯動帶來的“未來感”。這是華爲首次嘗試用咖啡做媒介,推廣其IT技術。

2022年4月舉行的華爲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爲宣佈推出線上黃大年茶思屋,希望建設成一個科學和技術交流的通道。

目前,黃大年茶思屋網站已上線,包括學術熱點、精選論文、咖啡茶話、技術難題等版塊。也是以中西方熟悉的飲品爲媒體,串聯全球科技精英在線聚會。

四、華爲做咖啡並非從零開始

一家以移動互聯軟硬件爲主業的國際化大企業轉身做咖啡生意,就好比學霸型理工生說要寫言情小說了。聽上去匪夷所思,但仔細分析一下,其實華爲是有做咖啡的基礎的。

首先論品牌力,華爲的品牌美譽度正在高峯期。因爲華爲在手機領域的出色表現,已經在廣大消費者的心智中樹立起非常正面的形象。這個影響力即使在飲品圈內,也是很多品牌投入巨資都難以達到的。

其次是管理執行能力,華爲堪稱行業標杆。無論是華爲的狼性企業文化,還是最新的軍團打法,華爲不僅戰鬥力強悍,而且貼近市場一線。

論供應鏈,華爲雖然現在還沒建立自己的餐飲物料供應體系,但華爲的業務遍佈世界,採購能力也不可低估。

最後提一下,其實華爲在餐飲領域的作爲並非一張白紙。

2019年,華爲搞了一場“華爲全球十佳餐廳”評選,從110個國家的149個自有員工餐廳中評出十佳餐廳,不含國內餐廳。

在這場比賽中,他們從口味、環境、貼心服務、團隊活動、品牌提升、用戶評價六個關鍵要素,細化成22個標準執行。經過初選,全球專業評審團多輪評議,86天決出最終名單。其豪華度不亞於米其林。

之後數年,華爲連續舉辦了同類型評選活動,每次都是熱評不斷,每次有人曬出華爲的評選圖片,一上線就迅速成爲熱門話題,網友點評滿是羨慕,稱這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食堂”。

手機、數據交換機或許離咖啡太遠,但餐飲與咖啡飲品則是一脈相承。以華爲的執行力,做好這杯咖啡應該不算天方夜談了。

(中國飲品快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