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治?

在阿壩州若爾蓋縣,黃河干流四川段地勢平坦,但岸線極不穩定,河道在河谷地帶遊移變動,導致河岸右側不同程度出現了洪水沖刷、侵蝕、坍塌等危害,並威脅到沿線基礎設施的安全。

如何治?

實施四川首個黃河干流生態護岸工程。5月31日已提前完成應急處置工程的主體工程,預計6月20日前完成草皮護坡,9月底全面完成施工生態修復。下一步將啓動61公里的幹流治理。

川西北高原乍暖還寒,天氣說變就變——清晨還飄着雨夾雪,中午就已是豔陽天。5月27日,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和轄曼鎮交界處的黃河干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施工現場,幾十名工人正在黃河堤岸上編制格賓網石籠。

“我們從3月份正式開始施工,克服低溫冰凍、高寒缺氧等困難,全力保障施工進度,主體工程已於5月31日提前完成。”工程現場生產經理肖明富告訴記者,待工程全面完工後,黃河干流若爾蓋段的防洪標準將達到10年一遇,可有效遏制河水對岸線的沖刷侵蝕。

堤岸侵蝕

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勢在必行

“這個工程,讓我們的牧場得救了!”27歲的索朗澤讓是唐克鎮洛華村的牧民,最近每天都要到黃河岸邊走一走,看看應急處置工程的建設進度。

在洛華村,黃河在這裏形成了一道美麗的河灣,河道左岸是甘肅省瑪曲縣,右岸則是若爾蓋縣。由於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右岸比左岸的侵蝕現象更爲嚴重,經過逐年侵蝕,牧民損失了大量牧地。

“黃河干流四川段地勢平坦,但歷史上黃河岸線極不穩定,河道在河谷地帶遊移變動,容易造成河道侵蝕現象。”若爾蓋縣水務局副局長彭志強說,過去黃河上游岸線沒有進行工程治理,河岸右側不同程度出現了洪水沖刷、侵蝕、坍塌等危害,局部河段垮塌十分嚴重。

堤岸坍塌,還讓沿線的基礎設施受到嚴重威脅。四川在線記者在洛華村施工現場看到,黃河在洛華村的河灣已與S217省道十分接近,坍塌堤岸離道路最近處只剩8米的距離。“按照這種趨勢,如果不加整治,用不了幾年,黃河干流若爾蓋段的堤岸侵蝕不僅會嚴重威脅草原,沿線的公路、通信線路等都將受到破壞。”彭志強說。

應急處置勢在必行。去年11月以來,四川先後兩次召開黃河干流四川段河岸治理工作專題會議,就實施應急處置工程進行安排部署。

生態優先

新建護岸沒用一塊水泥混凝土

在位於洛華村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程已完成水下拋石護腳作業。“現在主要是在此基礎上,對河岸以工程措施進行加固,來抵抗和消減洪水對黃河右岸的進一步侵蝕。”肖明富說,根據風浪、水流作用、施工條件等因素,護岸工程可選擇的施工材料可以有很多種。

工程設計之初,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技術方案中對比了混凝土護坡、漿砌石護坡、幹砌石護坡、格賓網石籠護坡等多個施工方案。哪種最適合?“本着生態優先的原則,最終選擇格賓網石籠護坡。”高級工程師索二峯介紹,黃河上游是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珍稀魚類棲息地,工程涉及多個生態環境敏感區,必須把對草原、河道的影響降到最低。

格賓網石籠,即在黃河受侵蝕的河岸鋪設一層約40釐米厚的碎石層,且石塊是被填充在一個個一米見方的鋼絲網格里,最後再加綁上一層鋼絲網,將其牢牢“鎖”在河岸上。相對於混凝土護坡,格賓網石籠不使用混凝土,不會對河道水體造成污染。

格賓網石籠施工完成後,通過覆土施工還可以讓坡面生長出新的植被,形成生態堤岸。此外,格賓網石籠護坡柔韌性好,能夠很好地適應變形沉降,抗沖刷、淘刷的能力強,且施工不受季節溫度變化,後期維護費用較低。

“石料就在不遠處的料場開採,5.06公里的護岸沒有用到一塊水泥混凝土。”四川省水利廳水利工程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應急處置工程是四川在黃河干流啓動實施的第一個生態護岸工程,應急處置完成後將及時恢復自然生態面貌,儘可能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據瞭解,應急處置工程將於6月20日前完成草皮護坡,9月底全面完成施工生態修復。

系統治理

後續將再建生態護岸約61公里

“應急處置工程只是黃河干流四川段河岸綜合治理的先行工程,後續還有約61公里的幹流治理工作,任務十分艱鉅。”四川省水利廳水利工程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應急處置工程是針對部分侵蝕嚴重岸線開展的一次搶險救災,黃河干流四川段的河岸侵蝕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系統治理。

目前,四川正強力推進黃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該工程涉及若爾蓋縣和阿壩縣4個鄉鎮,將新建生態護岸約61公里,估算總投資達5.6億元。

四川境內的黃河流域面積在全省、全流域面積中的佔比很小,爲何花費如此巨大的物力、財力來治理黃河?

“治理黃河,體現的是四川保護黃河母親的主動擔當和上游責任。”四川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梁軍介紹,四川黃河流域內地勢起伏和緩、河谷寬淺、水草豐茂、草甸叢生,是黃河水源主要補給地之一。

據統計,雖然四川黃河流域面積只佔黃河全流域面積的2.4%,但四川年產水量佔到黃河流域年徑流量(535億立方米)的8.9%。這也讓四川成爲“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川西北生態系統的健康,關乎整個黃河流域。”梁軍表示,將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水利、環保、林草等多部門互動,努力探索黃河治理的“四川經驗”。

根據相關規劃,力爭今年底,黃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完成批覆立項,2023年汛後主體工程開工,2024年完工。建成後將有效保護沿岸草場在設計洪水標準下不受洪水沖刷坍塌流失,沿岸鄉村道路不受洪水沖刷坍塌中斷。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