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戈振偉

又一家從深圳華強北檔口走出的公司要上市了。

6月2日,深圳市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聯科技”)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創業板上市,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爲華泰聯合證券。

本次衝刺創業板,綠聯科技擬募資15.04億元,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智能倉儲物流建設項目”、“總部運營中心及品牌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2019年至2021年),綠聯科技分別進行現金分紅5000萬元、1.7億元和1.2億元,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在報告期內維持在30%左右,看起來並不差錢,但在募資用途中,綠聯科技仍分出4.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佔總募資金額比重接近3成。

界面新聞大灣區頻道記者在梳理綠聯科技的招股書發現,公司還存在“增收不增利”、過分依賴供應商、研發投入佔比偏低等問題,對此,記者向綠聯科技發送了採訪郵件,以尋求進一步的解釋,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回覆。

利潤增長面臨瓶頸,對供應商依賴性極高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2年的綠聯科技主打3C消費電子產品,早年以一根數據線起家,目前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移動周邊類和存儲類五大系列。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綠聯科技的營收分別爲20.45億元、27.38億元、34.46億元,對應的綜合毛利率爲49.67%、38.01%、37.15%,淨利潤分別爲2.27億元、3.06億元和3.05億元,扣非後淨利分別爲2.2億元、2.87億元、2.76億元。

對比來看,綠聯科技的收入保持連續增長態勢,近三年的年均複合增速達29.8%。不過,其淨利潤增速則有所下滑,其中2021年更是出現負增長,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雖然營收增長,但利潤增長顯然面臨瓶頸。

具體來看,公司五大系列產品毛利率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傳輸類產品降幅最大。目前傳輸類產品依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產品包括擴展塢、集線器、網卡、網絡數據線、鍵鼠等。

在招股書中,綠聯科技表示毛利率的下滑與新收入準則將國內、國際直郵運費以及倉庫配送費用等加入進成本覈算有很大關係,但另一方面也與採購成本等漲幅遠高於產品售價漲幅有關。

綠聯科技從深圳華強北起家,是一家典型的由貼牌代工轉型的企業,也是一個以單品突破發展起來的企業。

2009年,綠聯科技創始人張清森憑藉其在外貿行業的經驗,爲外國客戶做數據線生產代工。張清森現爲綠聯科技的第一大股東,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彼時的深圳,代工廠數不勝數,很多產品都使用“公模”,即Public Tooling,導致不同品牌商的產品除了LOGO不一樣,其他都一樣,同質化極爲嚴重。

張清森意識到,只有做品牌,做差異化纔能有更好的出路。UGREEN綠聯這個品牌由此誕生。綠聯科技也逐漸從線下櫃檯業務轉向線上電商。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實現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爲爲82.41%82.35% 78.14%,通過線商平臺實現的毛利佔主營業務的毛利比例分別爲 91.20%88.48% 84.31%。公司主要售平臺包括亞馬遜、京天貓等。其中亞馬遜平臺的銷售佔比超過40%。

模式方面,綠聯科技行自主研,並採取外產爲主、自主生產爲輔產模式。報告期內,綠聯科技的外協生產佔比分別高達75.78%、76.10%和75.62%。這導致公司對上游供應商和中游生產商的依賴性極高。

綠聯科技在提示風險中表示,若供應商出現停工,或與公司合作發生摩擦導致雙方合作關係提前終止,而公司亦未能及時更換合適的供應商,則可能出現產品供應延遲的情況,對公司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能成爲下一個安克創新嗎?

綠聯科技所在的珠三角地區有成熟豐富的3C消費電子加工資源,不僅有成本優勢,還有資源整合和產業集羣的效應。

“在數碼配件這個千億市場,足以容納十幾家優秀的中國企業。”張清森曾經表示。

綠聯科技差不多同時期起步的安克創新(300866.SZ)便是其中之一。憑藉充電頭、數據線、充電寶等3C配件,安克創新在亞馬遜上大受歡迎,營收超百億,成爲跨境電商龍頭。2020年8月,安克創新登陸A股創業板,三個月內,市值突破700億。

同安克創新相比,綠聯科技在國外的知名度不如它而目前,安克創新在許多3C品類都推出不同的品牌,綠聯科技矩陣則相對單一,在多數消費者眼中還是個“賣數據線的”,賣的是“廉價配件”。

綠聯科技能成爲下一個安克創新,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嗎?

事實上,綠聯科技與安克創新都走過同一條路,即通過不斷打磨產品,從同質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堅持做自己的品牌。張清森稱之爲“用五星級酒店的實力去開沙縣小喫”。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末綠聯科技有研術人員565人,佔總人數的22.57%。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冊的員工總數爲2503人,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員工佔比不到30%。

2019年至 2021 年,綠聯科技的研發投入分別爲 6488.53 萬元、9512.7萬元和 1.5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 3.17%、3.47%和 4.54%,低於行業均值,與安克創新也差距明顯,後者同期的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爲5.92%、6.07%和6.19%。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綠聯科技已取得11項發明專利、176 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017項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較少,意味着專利含金量有些不足。

由於電子類產品生命週期短,新舊產品的迭代頻繁,且伴隨着消費升級,產品的更新換代也更趨於頻繁。因此,保持研發創新是3C消費電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綠聯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當前,公司面業競爭者增多、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如果公司不能保持自身在自有品牌、研發技術、產品質量、渠道拓展、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可能會導致公司業績增速、利優勢減弱。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資本卻對“賣數據線”的綠聯科技十分看好。

2021年6月,在市場傳出綠聯科技上市消息之初,高瓴就找到了他們。招股書股東變化情況顯示,高瓴成立高瓴恆第一次入股綠聯科技,以3億元認購公司5.48%的股份。同年7月,高瓴再次追加了2.5億元投資。最終,高瓴持股比例達到9.374%,位列綠聯科技第四大股東。

而在高瓴入股的過程中,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張青森和副董事長陳俊靈已藉此套現3億元。若以此計算,綠聯科技估值約爲54億元。

此外,綠聯科技的持股高管,不少有近親屬關係。如綠聯高級售後服務主管張碧娟,爲張清森的妹妹,倉儲經理李慶珍爲張碧娟的配偶,外貿運營主管曾秋洋,爲綠聯監事雷淑斌的配偶。這些人員把持了綠聯頗爲重要的供應鏈、售後及海外業務幾大板塊。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