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6月8日報道,原題: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並不新鮮,北京已在該地區活動了幾十年

與所羅門羣島簽訂一項協議後,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活動被置於聚光燈下。然而,北京對該地區的參與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多年來,中國一直在該地區活動,在從機場跑道、道路、體育場到教育、漁業等等,都簽署了協議。有觀察家擔心,北京的目的是爲關鍵戰略地點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這些項目以後將令中國軍隊進入當地機場和海港。但其他人表示,中國對道路、學校和醫院的投資也使當地人受益。

有人質疑爲何中國如此積極地支持太平洋島國。對此,中國外長強調,在這個地區“中國不是一個新來者”。以下是中國所做工作的一些快照。

所羅門羣島。所羅門羣島2019年與中國建交後不久就與北京簽署數項協議,包括中企幫忙升級當地30個簡易機場等。這是把該國轉變爲地區航空中心的宏偉計劃的一部分。一個在建項目是由中方資助建造的國家體育場館。格里菲斯大學太平洋中心的特斯·凱恩說,該項目是爲該國主辦2023年太平洋運動會設計的。這很重要,因爲政府將後疫情經濟復甦寄託在運動會上,“它們是國家自豪感、經濟活動和旅遊業的焦點。”

基里巴斯。中方已同基里巴斯簽署文件增進合作,涉及共建“一帶一路”、氣候變化、民生項目、減少災害等多方面合作。對於西方擔憂的中方幫忙升級當地飛機跑道的計劃,基里巴斯說這是非軍事項目,旨在促進當地旅遊業。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新1976年就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是該地區中國援助的最大受援國。中方已承諾一個公路升級項目,將幫助升級11條公路,連接該國所有地區。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亞歷山大·達揚特說:“這將是太平洋島國曆史上最大的中國援助項目。”薩摩亞。中國對薩摩亞——以及更廣泛的太平洋地區提供支持的另一關鍵領域是衛生。北京已向太平洋國家派遣600名醫務人員,提供了60萬劑疫苗和超過100噸的醫療用品。對薩摩亞來說,這包括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實際上,早在疫情前,中國就曾提供醫療援助,併爲薩摩亞醫院提供近100萬美元的醫療設備。湯加。中國在太平洋地區資助的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是在2006年湯加騷亂後重建該國首都努庫阿洛法的中央商務區。北京爲此次重建提供超過1億美元的貸款。斐濟。2006年斐濟發生政變後,西方實施制裁和外交凍結,而中國提供一條生命線——援助急劇增加、加深外交關係。中方還向斐濟提供資金以應對一系列氣候問題,其中一些用於建造海牆以應對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地區領導人明確表示,威脅他們安全的不是中國,而是氣候變化,他們不希望被捲入地緣政治競爭。▲

作者艾琳·漢得利等,喬恆譯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