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動車“紅海”裏找“藍海” 

來源:北京商報

在smart品牌頭頂電動化標籤殺回的同時,其全球CEO佟湘北的一句“smart要做的是在‘紅海’中發掘出‘藍海’”也引發關注。近年來,雖然新能源車市火熱,月度銷量增速以倍增計算,但在整體車市大盤中佔比僅超兩成的新能源板塊爲何已成“紅海”?對此業內人士認爲,與燃油車基盤市場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車仍處發展階段,雖從市佔率看相差仍較大,但是,在兩成市佔率的市場中,轉型中的傳統車企與一衆造車新勢力已出現混戰,競爭環境比燃油車板塊更爲激烈。同時,新能源車細分市場格局仍未定型,面對未來巨大的增量空間,各車企也需要找到新能源車市場競爭下的自身定位,通過差異化搶佔更多份額。

市佔率兩成的“紅海”

作爲奔馳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後推出的首款車型,全新smart精靈#1擺脫smart以往的“小車”人設,上攻緊湊級電動汽車細分市場。與衆多“新人”一樣,smart品牌能否憑藉首款車型重新叩開市場大門尤爲關鍵。對此,佟湘北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是smart首款產品推出的元年,我們的策略是在激烈競爭中,在‘紅海’中發掘出‘藍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爲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雖然新能源汽車增量明顯,但在整體車市大盤中佔比仍處低位。去年,國內汽車銷量達2627.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市佔率僅爲13.4%。然而,隨着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認可度持續提升,以及各車企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市佔率升至20.2%。中汽協方面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輛。

面對市場存量和高增長預期,佟湘北的“紅海”論也切中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現狀。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新能源車市有較大增量空間,但近年來各傳統車企加速轉型,造車新勢力及科技大廠也紛紛入局。目前兩成市佔率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聚集近百家車企同臺競爭,銷量基數低於燃油車卻擁有與其相同的競爭環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以主流緊湊級車型市場爲例,smart品牌迴歸前,特斯拉Model Y、大衆ID 3及ID 4先發入市,此後本田、豐田也瞄準該市場,並通過“南北”合資公司優勢採用雙車戰略上陣。對此,佟湘北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緊湊級細分市場一直是競爭‘紅海’,而全新smart精靈#1在定位該細分市場的同時,18.16萬-22.66萬元的售價也處在競爭最爲激烈的價格區間。”

此外,在燃油車時代,各家車企掌握髮動機、車型調校等技術。但在新能源汽車競爭中,核心部件電池來自寧德時代、比亞迪、松下、國軒高科等頭部供應商,對於車企來說,競爭的核心已不是單純地續航里程比拼,而轉爲智能化、電控等差異化競爭。

探路“小衆”市場

同臺競爭下,各車企通過差異化尋找自身定位和增量空間。以smart品牌爲例,則是將細分市場再細分。佟湘北介紹,三年前開始設計smart精靈#1時,首先構思各類用車場景,然後倒推設計車型,進而設計滿足這些場景的性能、外觀、軟件、硬件等。

在佟湘北看來,秉持品牌調性才能夠爭取到認同這類價值觀、認同這類生活方式的粉絲,與用戶共創更滿意的出行體驗。“smart品牌的產品定義、營銷策略、渠道發佈,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他說。

尋找“藍海”細分市場的還有歐拉品牌,同時將細分市場圈定得更加徹底。以近期歐拉品牌推出的芭蕾貓車型爲例,該車型從外觀設計、車身顏色、定製功能配置等,均圍繞女性市場打造。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要將歐拉做成全球第一個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 ”歐拉品牌將品牌定位直指“她經濟”,根據埃森哲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擁有近4億年齡在20-60歲的女性消費者,全國75%的家庭總消費由女性貢獻。而全國機動車女性駕駛人數已經從2014年的7000萬人升至2021年的1.62億人。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爲,在新能源汽車“紅海”中找“藍海”,對車企來說就是讓消費者留下更深印象,形成獨立“人設”從而找到自身定位和突破口。

爭搶細分市場座次

事實上,相比smart和歐拉品牌將細分市場再細分的做法,目前更多車企還是通過自身“藍海”定位爭奪第一層細分市場銷量。

其中,造車新勢力三強“蔚小理”,雖然同爲頭部玩家,但很難從三家的價位及車型上找到切合的競品,同時三家的主打賣點也各不相同。主打服務、建立用戶生態、打造用戶體驗至上概念,是蔚來汽車初期能夠站穩的根本之一。蔚來汽車CEO李斌對於蔚來的定義爲:“如果你購買一輛汽車,你不僅僅是在買一輛車,而是在買一張通往新生活方式的門票。”

小鵬汽車則是直接在技術上下功夫,輔助駕駛一直爲其宣傳賣點,XPILOT系統經歷數次升級迭代,並被多次用來與特斯拉作比較。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各自產品的差異化優勢,讓小鵬在內的各家企業都還有很大的市場提升空間。”

不同於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純電動車型陣營,理想汽車先期則將目標鎖定在增程式細分市場。從首款產品上市至今,理想汽車旗下僅有理one一款車型,但其主打智能化增程式SUV的“人設”,讓理想汽車憑藉一款車型便成爲造車新勢力前三強。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蔚小理”能夠迅速崛起,一方面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拉動;另一方面三家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競爭的同時又互相區分,鎖定不同消費者人羣。

“蔚小理”的差異化競爭,讓不少傳統車企也開始尋找各自的轉型路徑。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30年,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依然會佔據一半市場份額,與新能源車各佔50%。市場前景,加上理想汽車的成功,越來越多車企開始搶佔混動汽車窗口期,其中吉利背書的領克品牌發佈Lynk E-Motive(智能電混)技術。按照規劃,到2025年,領克品牌全系產品都將搭載該智能電混技術,實現全系產品電氣化,直接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除混動外,豪華品牌的電動智能化轉型已全面向自動駕駛傾斜,寶馬、奧迪、奔馳等將競爭點直接瞄準L3級自動駕駛商業化上。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一直是新能源汽車不斷突破的領域,但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多處於L2+級別,仍屬於輔助駕駛範圍,而只有到達到L3+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纔算初步實現自動化,如果誰能先將這一級別商業化,將掌握未來自動駕駛市場主動權。據瞭解,奔馳已宣佈,從今年5月17日起,支持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的DRIVE PILOT智能領航系統於德國市場率先上市,涉及S級轎車及全新EQS純電動車型。

開闢渠道“藍海”

不僅將產品差異化,銷售渠道差異化也是各家車企追逐的目標。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渠道分爲4S店模式、直營模式、代理模式多種形態,其中商圈成爲各車企的必爭之地。

去年開始,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在推出電動化獨立品牌的同時,也讓新品牌試水新銷售模式,東風嵐圖、北汽極狐、上汽大衆、福特電馬等品牌的直營店相繼落地。不過,相比最初新能源產品曾上演的同質化競爭情況,在渠道上車企們不再一味跟風,開始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

相比特斯拉的直營模式,更多傳統車企則採取類直營模式。其中,廣汽埃安全球首家線下品牌直營店開業,便採用“直營+經銷商”模式;隨後,北京首家直營極狐汽車交付中心也採用“直營+經銷商”的共同運營模式。據瞭解,極狐汽車將採用“直營+經銷商”與“直營爲主”兩種銷售模式並行。

同時,smart品牌也做出改變。據瞭解,全新smart精靈#1採用D2C直銷代理模式。具體來看,smart的渠道構建共包含四種業態,商超店、旗艦中心、服務站和服務中心。“渠道中有頭部的經銷商集團加盟,藉助他們的資源快速構建渠道。並會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市場狀況,將這四種業態進行靈活的組合與配比,讓線下運營能夠全面、靈活、多樣化地依據用戶需求來量身打造。”佟湘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新能源汽車頭部玩家,比亞迪也開始將渠道向商圈傾斜。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比亞迪商超店已入駐部分熱門商圈。作爲比亞迪經銷商的鑫敏恆集團董事長蘇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造車’模式更加靈活,我們要借鑑其優勢,對4S店的營銷模式進行補充。同時,4S店擁有成熟的售前和售後體系,將傳統銷售與新零售模式結合能爲車主提供更好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文並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