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王婷婷

“94.65%的美元債都要約交換了,但剩下的就被要求打兩折賣回給公司,屬實不在乎小債權人。”

距離一筆3億美元債的交換要約成功纔不到10天,大唐地產(02117.HK)的方案被部分小債券人認爲有逃廢債之嫌。

6月8日,大唐地產最新的公告宣佈這筆債券借新還舊成功。公告稱,公司將發行2023年到期,年利率12.5%的美元債,發行總額約2.8395億美元,該筆債券正是對於2022年到期債券的要約交換,新票據於2022年6月6日在新交所上市。

此次交換能獲得大部分債權人通過,大唐地產認爲,意味着投資者對於公司的支持。同時,也減輕了大唐地產的短期現金流壓力。

但是原本總額3億美元的票據,並未全部達成置換。

雖然最終的溝通結果達到了大唐地產的初衷,但這並不表示公司的絕對安全。因爲,該筆債券交換仍有1605萬美元(佔發行在外現有票據本金總額的約5.35%)並未同意交換入新票據。

部分債權人告訴界面新聞,截至目前,大唐地產仍然未向他們兌付未進行交換要約的美元債。

上述債權人表示,根據原有債券關於交叉違約條款,1000萬或以上美元的債務違約即是違約事件,會觸發公司境內外其他債務的交叉違約。大唐地產有超過1500萬美元的債券未如期兌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界面新聞了解到,對於餘下這部分未進行交換要約的美元債券,大唐地產給出的方案是要求債權人以兩折的價格賣回公司。

“這是不顧小債權人利益,有差別對待債權人的嫌疑,會使得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受損。”對於這一解決方案,上述債權人並不接受。如今,他們也還沒等來大唐地產的新方案。

對於投資者的質疑,6月9日下午,大唐地產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現在債權人的訴求就是想把錢要回來,希望如數對付。

這部分投資者的要求,以目前大唐地產的運營狀況並不能滿足。

今年5月23日,大唐地產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就旗下一隻臨期美元債未償付本金額的至少2.7億美元或90%(最低接納金額)發起要約交換。公告信息顯示,該筆票息12.5%的美元債,未償付金額爲3億美元,原定兌付時間爲2022年6月6日。

當時大唐地產表示,交換要約一經實行,將改善其整體財務狀況、延長其債務的到期日、強化其資產負債表及提升其現金流管理。

其要約方案與不少房企類似,即“借新還舊”。

公告顯示,該筆票據將被同比例置換成展期後的新票據,並支付2022年6月到期債券的應付利息,新票據將於2023年5月30日到期,維持原票據12.5%的利率不變。

一週後,大唐地產迎來好消息,在截止日期5月30日23時之前,2.84億美元(佔發行在外現有票據本金總額的約94.65%)已根據交換要約有效提交作交換並獲得接納。

5月31日,大唐地產對外發布相關公告稱,交換成功後,公司將發行本金總額爲2.84億美元,於2023年5月31日到期的年息12.5%的優先票據,預計於2022年6月1日完成交易。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唐地產出現流動性危機。

正如大唐地產所陳述的那樣,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開發商所處的行業環境與資本環境經歷着一個拐點。銀行放貸的減少,令其獲得境內資本產生不利影響;針對購房者的銀行按揭貸款減少,疊加購房者對開發商的擔憂,則打擊其銷售端。

這些不利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且未見好轉跡象。今年一季度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均有大幅下滑,本以爲在一季度築底後二季度便可恢復,但因疫情反覆,大唐地產二季度的銷售情況實現止跌回升仍有難度。如今市場未明,寄希望於銷售回款的大唐地產,未能避免再度遇挫。

在今年第二季度的4月和5月,大唐地產的銷售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4月份大唐地產實現合約銷售額約爲18.5億元,合約銷售面積約爲19.09萬平方米,同比去年皆下降了逾6成。

5月份,大唐地產的銷售狀況繼續延續疲軟之態,單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爲18.6億元,銷售面積約爲19.21萬平方米。前5個月的銷售額合計101.5億元,同比下降47.8%。

回到美元債問題,有業內人士分析,大唐地產獲得要約交換成功並非是投資者對大唐地產持樂觀態度,或是不得已而爲之。

在此之前,大唐地產表示,若債券要約無法成功實施,公司或無法悉數償還現有票據,產生足夠現金流以履行財務承諾的努力或會受限。因此,公司或會考慮其他債務重組方式。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其現金流風險較高。

也正是因爲面臨的債務壓力,在此次交易裏,大唐也並未使用附加修訂債券條款同意徵求,這在近期房企的交換要約中都較爲少見,這也是引發部分小債券人不同意方案的一大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