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核酸檢測的採樣拭子有毒?假的,勿信

近日,有網友稱,核酸檢測時使用的採樣拭子是化纖,專業名叫熒光探針,裏面含有致癌劇毒環氧乙烷、放射性元素鍀、致癌熒光製劑、DARPA水凝膠等,還在黏膜層皮膚會留存,對面部神經及嗅覺神經造成傷害,攜帶莫吉隆斯纖維,甚至可攜帶冠狀病毒疫苗等。這些成分會損傷血腦屏障,對面部神經及嗅覺神經造成損傷。還建議大家在採樣後先吐口水、再用水漱口。真相究竟如何呢?

對於傳聞中所說的拭子上含有水凝膠、疫苗等,一位拭子生產廠家的工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拭子的價格和利潤並不高,而網友提到的這些物質都需要成本,而且毫無必要,所以說拭子中含有這些物質並不可信。

針對“黏膜層皮膚會留存”這一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任何物質接觸黏膜都可能發生留存,但不談劑量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喝瓶裝礦泉水,也可以檢測到塑料殘存,但劑量很低不會造成傷害。“首先這種留存是非常微量的,其次,人的上皮細胞是不斷代謝的,口腔也會分泌唾液,將殘存物質沖刷下去,能夠真正進入人體循環的劑量太低,對人體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檢測完吐掉口水、漱口這些行爲也沒有必要,爲避免傳染風險的發生,建議做完核酸檢測應立馬戴好口罩,並離開檢測點。”

“會‘對面部神經及嗅覺神經造成傷害’更是毫無根據。” 李侗曾表示,做核酸使用的拭子對面部神經沒有影響。因爲張嘴時用力過猛或嘴張得太大導致脫臼倒是有可能發生,但這屬於意外情況,和拭子本身沒有任何關係,提醒大家在做核酸前可以活動一下面部,不要用力過猛,緩慢張口。

“只要是正規產品,具體含有什麼都會在產品包裝上標明。環氧乙烷是醫療器械中常用來消毒的一種物質,如果使用也會有嚴格控制,遠遠低於對人體有害的劑量。” 李侗曾補充說道。

其實,對於“新冠核酸檢測使用的採樣拭子有毒”,此前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等指導、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等共同發佈的每月科學流言榜已進行過闢謠:檢測採樣用的拭子本身不含有任何試劑,也無需含有試劑。同時,採樣拭子屬於醫療器械,基本要求就是無毒無害。日常生活中的棉籤原料爲脫脂棉,採樣拭子看起來與普通“棉籤”類似,但頂端其實是植絨拭子。植絨拭子採用尼龍纖維植絨技術製作而成,前端塗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龍短纖維,使得整個採集拭子的採集區域內沒有吸收孔。這樣,採集到的樣本就不會分散滯留在纖維中,有利於更快、更高效的樣品洗脫。

另外,上海闢謠平臺也指出,原料市場中並沒有“莫吉隆斯纖維”,所以,傳言中所稱“莫吉隆斯纖維”是無稽之談。採樣拭子的生產環節也並不涉及環氧乙烷和鍀。採樣拭子和熒光探針也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採樣拭子是在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採樣環節中,用來採集鼻咽內表面人體樣本的採樣器;而“熒光探針”在樣本檢測環節中使用。

新京報記者 劉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