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大A股上市保險公司均披露了4月保費收入。

數據顯示,各保險公司旗下壽險公司保費收入總體承壓,較去年同期微降0.2%,共攬保費7909億元。

具體來看,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五家公司收入分化,呈“兩降三升”:其中,人保壽險以17.2%的增速領跑行業,共攬保費632.27億元,太保壽險保費收入1115.79億元,同比增長4%,新華人壽保費收入達764.74億元,同比增長3.8%;剩餘平安人壽及中國人壽保費收入則略有下降,平安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963.8億元,較去年同期微降2.4%,中國人壽實現保費3435億元,同比減少2.7%。

不止上述五家公司,數據顯示,受內外部因素影響,作爲壽險“第一梯隊”的“老七家”(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泰康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在2022年一季度整體盈利承壓,共實現淨利潤483億元,同比下滑24%,除平安人壽外,各家公司淨利同比降幅均超30%。

“馬太效應”加劇

受渠道端代理人改革深化及負債端投資收益影響,2022年一季度壽險公司整體業績承壓,已披露盈利情況的74家壽險公司共實現淨利潤457億元,較去年一季度的774億元同比減少41%。

從企業規模看,行業收入主要集中於大型險企,趨勢較去年同期再有加強,“馬太效應”明顯。

數據顯示,壽險業“老七家”一季度除太平人壽外均實現盈利,淨利達483億元,佔本季度行業內盈利險企總利潤87%,較2021年同期的80.8%再上升6.2%;同時,本季度壽險業共有42家險企淨利虧損,合計虧損99.9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1年一季度多出23家,虧損數額擴大7.1倍。

從淨利分佈看,行業收入主要由少數頭部險企貢獻。數據顯示,一季度淨利潤超100億企業共有2家,金額共計380億元;淨利集中在10-100億元的企業共有5家,金額共計129.1億元;淨利集中在1-10億的企業共有14家,金額共計42.6億元;淨利集中在0-1億元的企業共有11家,金額共計3.68億元;淨利爲負企業共42家,合計虧損99.97億元。

儘管貢獻了行業近87%的收入,“老七家”仍未能擺脫一季度壽險業整體承壓的陰霾。

據統計,一季度“老七家”共實現淨利潤483億元,較去年的637.1億元同比減少24%,七家公司中僅平安人壽一家公司實現淨利增長。其中,太平人壽淨利降幅最大,達119%;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兩家公司淨利降超50%,分別爲71%及58%;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及太保壽險降幅分別爲43%、34%及33%;平安人壽則在低迷的市場中貢獻了亮眼的業績增長,實現淨利216億元,同比增長192%。

誤導銷售仍是“痼疾”

一季度數據顯示,誤導銷售仍是各大壽險公司久治不愈的“痼疾”。

依照償付能力報告披露,“老七家”中大部分公司一季度都收到來自監管層的罰單。其中,太保壽險被罰數額最大,達477萬元;新華保險被罰機構數最多,達41家次,處罰金額共計76.9萬元;其餘仍有平安人壽被罰機構21家次,罰金達176萬元,泰康人壽被罰機構12家次,罰金爲77萬元,太平人壽被罰機構2家次,罰金爲3萬元。

從罰金數量看,太保壽險一季度被罰金額爲“老七家”之最。據披露,一季度太保壽險曾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三項違規行爲受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政處罰,被罰金額爲470萬元,同時另有兩名高管受追責,處罰金額爲7萬元。

從處罰事由上看,誤導銷售一項仍是各大公司被罰的主要原因,比如新華人壽也表示,公司涉及問題主要爲個別機構銷售誤導、代簽字、唆使誘導保險代理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財務資料不真實等。

綜合退保率下降

在新一期的償付能力報告中,除產品名稱、產品類型及簽單保費本年度累計數幾項指標在內的前五大產品信息等內容外,保險公司還被要求披露綜合退保率及退保率和退保規模居前三位產品,以便消費者及監管層瞭解企業信息。

根據“老七家”中唯一一家連續披露兩個季度綜合退保率數據的泰康人壽報告顯示,該公司一季度綜合退保率較去年四季度大幅下降,由5.0%降爲0.81%;季度綜合退保率前三的產品均爲傳統險,退保率分別爲52.62%、48.67%,及43.58%。同時,“老七家”其餘公司綜合退保率也均維持在2%以下。如太平人壽綜合退保率爲0.74%、人保壽險爲1.63%、新華人壽爲0.6%、太保壽險爲0.63%、平安壽險爲0.86%。

雖綜合退保率穩定在2%以下,但“老七家”仍有部分在售產品退保率居高不下,如太平人壽產品太平財富紅贏一號兩全保險(分紅型)一季度退保率高達428.71%、平安壽險產品平安福20重大疾病保險退保率達65.2%、人保壽險產品人保壽險財壽優享終身壽險退保率達74.32%。

資產配置以固收類爲主

一季度壽險市場低迷的表現與投資端利率下行、市場震盪不無關係。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上證綜指從年初3600點下探至3200點,累計跌幅10.14%,年化收益率-36.43%,深證成指累計下跌18.44%。

已披露數據的壽險企業中,共有52家綜合投資收益率爲負、僅7家投資收益率超1%;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新華保險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同比下降3.9%、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同比下滑2.56%、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率下滑0.9%、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率下滑0.8%。

數據顯示,受大環境影響,“老七家”2022年一季度投資收益水平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行業中上游水平。其中,人保壽險、新華人壽兩家公司投資收益率均超1%,分別爲1.44%及1.17%;太保壽險、平安人壽及中國人壽三家公司投資收益率接近1%,分別爲0.91%、0.87%及0.86%;其餘泰康人壽投資收益率爲0.45%,太平人壽爲0.25%。

資產配置方面,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可側面印證“老七家”投資仍以固收類產品爲主,且在企業債方面更傾向選擇業績良好、評級優良的優質企業。

一季度各公司流動性風險指標顯示,人保壽險及太平人壽持股比例大於5%的上市股票投資佔比爲均爲0%、新華人壽爲0.34%、太保壽險爲0.5%、中國人壽爲0.79%、泰康人壽爲1.43%,及平安人壽爲1.56%;同時,上述公司、AA 級(含)以下境內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分別爲0.01%、5.52%、0.06%、3.6%、0.28%、0.16%,及1.34%。

此外,另有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太保企業債及非政策性銀行金融債中債項或其發行人評級AAA級佔比達93.4%;中國人保企業債及非政策性銀行金融債中債項或其發行人評級AAA級佔比達99.8%;中國平安投資的公司債券外部信用評級98.9%爲AA及以上,85.7%爲AAA評級。

人保壽險在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中長期來看,隨着未來市場利率震盪下行,公司將加強資產負債兩端溝通,在低利率環境下靈活調整戰術資產配置,穩定投資收益,按月進行資產配置回溯分析,緊密跟蹤資產配置完成情況和收益目標達成情況。

泰康人壽則表示,2022年一季度國內外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境內外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公司權益投資出現一定回撤。短期來看,公司有歷史累積浮盈,一定程度可平滑市場短期波動衝擊;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態勢不變,公司將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持續發揮專業優勢,提升長期收益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