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報道

在《後天》《2012》等科幻片裏,人們經常能看到衛星掃視地球的鏡頭。隨着電影鏡頭的步步推進,人們又可以看到一些具體位置的精準定位,並清晰地展示圖像。

衛星定位,不只是電影裏的炫酷,更是一門前景光明的產業。日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所發佈的《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4690億元,同比增長超16%。

作爲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2020年完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部署以來,已基本形成北斗產業體系。《白皮書》披露,伴隨芯片等基礎產品技術的持續突破,國內已建立並實施了北斗基礎產品認證檢測制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與運營方千尋位置方面瞭解到,高精度位置服務是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2021年高精度位置服務相關收入達到151.9億元,同比增長超33%,國內市場各類高精度應用終端總銷量接近170萬臺/套,其中應用國產高精度模塊和板卡的終端已超過80%。

“現在都用北斗”

事實上,北斗系統寄託了中國人自主定位導航的遠大理想。公開資料顯示,1994年,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啓動建設;2004年,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啓動建設;2013年,北斗建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如今已正式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及用戶段三部分共同組成,依靠55顆導航衛星提供定位導航服務,可在全球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滿足用戶的需求。

《白皮書》顯示,在交通運輸行業部分細分領域,目前北斗應用比例已接近100%;電力行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不斷推進,北斗應用已涉及電力行業的20多個應用場景。

張秋(化名)於2018年開始做批發、代理測繪儀器的生意,目前已是江蘇省級區域代理商,其所代理的產品主要是工程建築測量領域,所代理的品牌包括中海達、天宇、天寶、蘇一光、華測等。

“現在大家都是用北斗,雖然設備搜星不只有北斗的衛星信號,還有GPS、GLONASS,但定位系統國內基本上都是用的北斗。”張秋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在業界是一個泛稱,並不僅指美國的GPS,業內人士習慣用GPS來指所有的定位系統,哪怕搜到的信號來自北斗,也會被稱爲GPS。

這一說法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的印證。徐穎曾表示,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服務系統,全世界都能收到其信號;在今年4月的一場線上科普脫口秀中,她巧妙地向公衆科普了“我的手機好像總是跟我說‘GPS信號弱’,但是我從來沒有聽它說過‘北斗信號弱’,我的手機是不是就沒有北斗”這個問題的答案。

徐穎指出,不管是百度地圖還是高德地圖,它們都支持北斗導航,但能不能用到北斗導航,關健看人們的手機有沒有北斗芯片,目前包括小米、華爲、蘋果等絕大部分手機都含有北斗芯片。而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的已達3.24億部,佔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94.5%。

高精度定位的發展趨勢

國科微多媒體事業羣副總經理餘方桃表示,目前已建成的北斗導航系統衛星數量可以做到滿足覆蓋全球的要求,另在隧道等接收信號不好的地方,也建有地基輔助系統來發射增強的北斗信號,以供設備來接收完成定位。

可以說,高精度是中國北斗系統的特色服務。“受到大氣誤差、衛星鐘差等影響,普通衛星定位精度的誤差大概在10米左右,我國建設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通過連續觀測計算各類誤差修正信息,爲各類智能設備提供了動態釐米級、靜態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千尋位置方面表示,高精度定位服務呈現泛在化和規模化趨勢,主要應用場景包括無人機、農機自動駕駛、智慧施工、測繪儀器、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

千尋位置方面還指出,高精度定位服務於2021年開始大範圍面向手機、共享單車等大衆應用領域展開試點,譬如在手機領域,其聯合華爲、高德地圖,歷時19個月在業內率先打通了從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到手機終端和移動應用的全鏈路,據悉支持千尋位置高精度車道級導航能力手機的出貨量已超過2000萬部,覆蓋華爲、榮耀、小米、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的10餘款最新機型。

在面向大衆消費的民生領域,北斗系統也正在向共享經濟推進。“目前共享單車品牌整體採用的是華大北斗多系統雙頻高精度SoC芯片(系統級芯片)HD8040系列,具備高靈敏度、高容錯率、低功耗的特點,結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可實現基礎的電子圍欄、入欄結算、停車指引、禁停區劃設、定點停放等功能。”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華大北斗董事長兼總經理孫中亮表示,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共享出行領域作用明顯,是解決當前共享單車無序停放這一城市治理難題最合適的技術手段。

2021年,隨着“新基建”戰略的推動,加速了北斗系統融入自然資源、通信、交通、電力、水利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北斗系統在行業及大衆消費領域已實現較大規模應用,在某些重點領域已呈現標配化應用態勢,北斗高精度時空智能服務,作爲數字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有望進一步帶動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應用發展。

開放與自主並進

徐穎曾提到,爲了提高民用用戶對所有導航系統的使用,北斗系統與其他系統一樣,在設計上是兼容原則的,允許不同系統之間的信號進行互操作;除了開放兼容,北斗系統的另一個關鍵原則是“自主”,即所有天線、射頻、基帶、原子鐘和用戶終端100%國產化。

據瞭解,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鏈的上游爲基礎產品研製、生產及銷售環節,是產業自主可控的關鍵,主要包括芯片、模塊、板卡、天線等;中游是當前產業發展的重點環節,主要包括各類終端集成產品和系統集成產品研製、生產及銷售等;下游則是基於各種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及運營服務環節,主要包括無人系統、醫療健康、防疫消殺、遠程監控、線上服務等。

頭豹研究院一份研報指出,衛星導航芯片主要包括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及射頻基帶一體化集成芯片等,其中射頻芯片成本較高,而基帶芯片主要專利由博通等國際企業掌握,專利壁壘較高。

“中國衛星導航芯片企業受益於中國政府政策扶持及技術突破等因素,芯片研發及規模化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結合企業自身全產業鏈閉環的戰略佈局,憑藉產業協同效應及規模效益,有望在成本控制層面縮小與全球一流廠商的差距,打破衛星導航芯片技術及成本壁壘。”該研報指出。

根據千尋位置數據,2021年國內釐米級應用北斗高精度芯片、模塊和板卡的總出貨量持續增長,達到120萬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