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總結了陳明永在商業管理領域的50條思考,這解釋了OPPO爲什麼能夠取得成功,也幫助我們讀懂段永平“大弟子”的商業智慧。

田姍姍 | 作者

吳楊盈薈 | 編輯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如果細數中國商業產生的、值得長期深思和踐行的價值觀,企業家和投資人段永平提出的“本分”價值觀必須被提到。他的“本分”價值觀影響了多位企業家,其中最爲外界所知的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但將“本分”價值觀在商業中踐行最徹底的應該是他的“大弟子”,OPPO創始人陳明永。

OPPO的前身是段永平的公司步步高視聽電子公司旗下的品牌,一直由陳明永負責,2004年獨立出來成立爲一家公司,至今已有18年。這期間,OPPO經歷了從DVD、MP3、手機以及智能終端製造等多次戰略轉型,幾乎每次轉型都成了該行業裏低調有實力的佼佼者,尤其是在競爭慘烈的智能手機行業裏,OPPO堪稱一股“清流”。

2007年,OPPO開始切入功能手機市場,2011年轉型做智能手機,以高價格、高利潤、極高的三四線城市市場佔有率成爲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頭部玩家。2016年,OPPO成爲中國區手機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在2017年-2019年間手機廠商“貼身肉搏”的慘烈競爭中,OPPO每年的智能手機銷售量都超過了1億臺。據IDC公佈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OPPO以1370萬臺的出貨量佔據首位,榮耀和vivo緊隨其後,蘋果卻身居第四;在全球市場,OPPO以2740萬臺的出貨量排名第四。

相比其他頭部手機廠家“不服就幹”的競爭氣勢,OPPO幾乎從不評價競爭對手,從不陷入網絡“對罵”,不黑不吹,默默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兒:打磨好產品,推出影像功能強大、有創新性快充技術的手機產品R系列和Reno系列,通過大牌明星代言和冠名熱門綜藝等方式迅速提升品牌影響力,藉助DVD和MP3業務時期積累下的線下渠道和經銷商網絡牢牢把握住三四線城鎮市場;同時學習互聯網的打法,推出新品牌一加、Realme等打入東南亞、南亞、非洲和歐洲等國際市場。

就這樣,OPPO從一個智能手機的“小透明”成爲全球智能手機前五、國內智能手機前四的手機品牌。有手機行業內的人如此評價OPPO,沒想到曾經一度輕視的對手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強大起來。

企業和創始人是一體兩面,互相映射的關係。OPPO的成功,究其原因,創始人陳明永的“本分”價值觀起到了底層支撐的作用。簡言之,他把自己對“本分”的三層深度理解運用到領導OPPO的方方面面。

1

“本分”的三層解讀

要隔離外在的壓力和誘惑,迴歸事物的本源,堅持做正確的事。

這體現在他對OPPO的戰略定位和方向的把握上,看準方向就果斷進退,不計較沉沒成本。

OPPO最初是做DVD起家,後轉入MP3行業。到2005年,MP3市場和DVD市場飽和,OPPO面臨轉型難題。最初,陳明永選擇了跟OPPO前身公司的定位“與視聽相關的消費電子產品”更接近的液晶電視,不過投入進去之後,陳明永發現國產的液晶電視存在一個生產能力缺陷:核心部件嚴重依賴韓國日本等國外上游供應商,且沒有議價能力,中國廠商的利潤空間非常薄。陳明永開始尋找其他方向。

在開展液晶電視業務時間不久,陳明永去深圳的華強北市場轉了一圈,卻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手機。當時手機還是功能機時代,品牌繁多,但精緻與美觀度較差,用戶體驗也不太好。即使是當時佔據國內高端手機市場前兩名的諾基亞手機和三星手機,在設計和用戶體驗上也有很大提升空間。陳明永判定手機有更強烈的用戶需求和更廣闊的市場,果斷叫停液晶電視業務,全面轉向手機業務。

如今看來,陳明永選對了戰略方向,2005年的液晶電視行業正處於內卷的前夕,很快就陷入了低價競爭的殘酷競爭中,而手機背後牽動着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通信行業和智能終端行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增量市場,這也爲OPPO的第三次戰略轉型打下了基礎。

隨着智能手機行業從增量競爭轉入存量競爭,OPPO再次面臨戰略轉型。2019年,OPPO確定了“萬物互融的科技公司”定位,提出要從單一的手機公司到生態型科技公司的跨越,並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500億,構建底層硬件技術以及軟件工程和系統架構能力。

2021年12月,OPPO發佈了歷時三年研發的首款自研芯片馬里亞納X,採用臺積電6納米制程工藝,還展示了其首款摺疊屏手機Find N以及第三代OPPO Air Glass智能眼鏡。在底層技術上,OPPO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數據,OPPO在2019-2021年連續三年國際PCT專利申請排名前十,連續三年排名中國企業申請人第二。2022年3月31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77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38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超過69000件,發明專利申請在所有專利申請中佔比90%。看來,OPPO這次轉型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

2

不賺人便宜

陳明永對“本分”的第二層解讀是“我不賺人便宜”,“出現問題時首先求責於己”。

考察一家企業是否真的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要看艱難危機時刻。在OPPO遇到的多次危機時刻,陳明永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本分”做事。

2009年,工信部發放3G牌照,中國手機市場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而此時OPPO已經錯失先機,尚沒有推出一款智能手機。更棘手的麻煩在於,OPPO已經在供應商下了大量的功能機訂單,在渠道商砸了近200萬臺功能機,3G時代到來意味着功能機很快會被淘汰,OPPO必將面臨鉅額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OPPO依然選擇按“本分”做事。這件事說到底是自己的責任,而非其他人。OPPO不僅兌現了和供應商之間的訂單,還以現金形式補貼渠道商和代理商。當時能這麼做的手機廠商屈指可數。儘管這讓OPPO付出了接近3億元的代價,卻得到了供應商與渠道商的絕對信任,這爲OPPO贏得了其他手機廠商不具備的獨特競爭優勢:穩定的線下渠道和代理商們的支持。

之後在3G換4G期間,OPPO沒有再遭遇同樣的危機。2014年,陳明永從用戶角度考慮,率先在行業普及真正5模的4G手機,在4G市場取得了先機,再加上強大的線下渠道商和代理商的支持,銷售量開始猛增。2015年,OPPO的手機出貨量突破1500萬臺。

OPPO與代理商的合作模式一直是現款現貨。但對於代理商提前打款定產品的錢,OPPO還會給利息。陳明永的理念是,“我不佔你便宜,放公司賬上的錢,我也給你利息”。這就是本分,不賺別人便宜,也不賺客戶的便宜。

3

有所爲,有所不爲

“有所爲”體現在OPPO對產品的打磨上。在其他廠商發佈“機海”戰術的時候,OPPO採取“英雄產品戰略”,集中資源飽和式攻擊,一年只開發10款左右產品,同一時間開發的產品最多不超過三款。但OPPO的產品一上市就非常驚豔。在產品特點上,OPPO沒有過多強調技術層面上的處理器參數,而是專注在用戶更關心的外觀、拍照功能與快速充電等需求痛點上,比如率先推出的“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閃充技術、美顏拍照等功能。這讓OPPO手機成功贏得大量女性用戶的青睞。

在這樣的戰略下,OPPO的智能手機銷量不斷上漲。2016年,OPPO推出的R9銷量突破2000萬,成爲當年最暢銷的一款智能手機,也是在同一年,OPPO手機出貨量在中國排名第一。而此時距離OPPO 2011年發佈第一款智能手機,纔不到6年的時間。

“有所不爲”體現在OPPO的競爭觀上,即“只爲美好,不唯贏”。

深受道家老子思想影響的陳明永認爲,競爭是大家各憑本事做,但不是互相廝殺。同行互撕是短期行爲,損失卻是長遠的。在他看來,“兇猛狠詐不僅不美好,也不是商業的本質”,“商業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回到本分,一定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不能只是從競爭驅動,去給別人挖個坑”。所以,OPPO鮮少在社交媒體上陷入與競爭對手的口水戰,也不公開評價競爭對手的產品。

陳明永非常認同圍棋大師吳清源的一句話,“真正的圍棋高手是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我們可能沒有任何廝殺,最終高下立見”。

看來,陳明永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智慧,進一步發展了“本分”價值觀。他曾用孔子的兩句話來解釋OPPO所追求的商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底線。它上面的一句話說得更好,‘己欲立而立人’,你想成功,就先讓周邊的人成功,換成‘利他’思想。”

本文梳理了陳明永用“本分”價值觀領導OPPO過程中的42條商業思考,包括經營與管理、戰略選擇、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競爭與創新等多個方面,以更直觀地理解他的“本分”商業之道。

關於經營與管理

1.掙兩塊錢,分紅兩毛錢,還有一塊八,放一塊錢在賬上。另外,拿8毛錢謹慎投資。

2.我對產品會重視很多感覺。比如我對產品的理解,它首先看起來漂亮,有美感。二是,有足夠的精緻度,細節一定是完美設計,然後是一種極致打磨的感覺,不能一看覺得不高級、有粗製濫造的感覺。我對精緻度的追求比美感還要高。有時候,產品美感不一定那麼美,但精緻度做好的時候,也很美。但是,如果這個產品形態有美感,但是精緻度做得不好,差異很大。

3.業界很多人說我們選代理商很怪,別人選擇當地以前成熟有規模的,而我們選擇的是價值觀。我覺得我們未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價值觀一樣,就可以一起衝鋒,一起面對任何困難。一開始選代理商就是對我們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事實上我認爲OPPO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跟選擇和我們價值觀相同的代理商是密不可分的。

4.(2015年)線下代理商依然發揮着強大的作用,互聯網帶來的電商是在崛起,未來我認爲會有更大發展,對線下的影響是必然的,但是未來電商的終極模式就是線上麼?我覺得不是。我們也在思考做些嘗試,把線上線下打通、協同,而這些都是以用戶爲中心,讓用戶覺得便捷,利益最大化。這樣的轉型必須要有強大的力量,不同於純電商,也不同於我們原來的模式。

5.(2015年接受採訪談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使得信息量增大,每個用戶很容易瞭解到產品的好壞,一定要做出很棒的產品纔有口碑。用戶以前是遠離你的,你要試圖瞭解,現在他們會到你微博微信來反映、提需求,開發產品就可以以他們爲中心。其實,不管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要做以用戶爲中心,產品做到極致。我們一直在踐行這兩點,有新的方法就會運用進去。這個跟我們的理念是融合的。

6.一個具體的產品形態可能會被時代淘汰,但沉澱下來的技術以後會讓你做成另一個抓住時代的產品。

7.在這個行業裏,我們今天做的很多努力,都要5、6年後才能發揮作用。以前可能不是這樣,但現在是。短平快行不通了。

8.我們已經做到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持續投入,接下來要打造的是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從文化上來講,我們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障礙。無論在哪,我們的合作伙伴,包括各種機構對我們還是歡迎和信任的,“本分”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真正要做好品牌、科技、產品,不可能沒有一個全球化的運營體系,不可能沒有關鍵技術和底層技術,不可能沒有全球化的人才,這纔是最重要。把這些都做好,其他問題才能解決。

9.作爲領導者,你要承認自己的能力存在侷限性,你要學着去重用那些能力在你之上的人。

10.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道家,特別是老子的思想。比如道德經裏有一句“太上,不知有之”,最高階的領導是大家不知道有這個領導,要學會放權授權。

11.企業發展到某個階段,肯定不是一個人努力就能成功的,需要一羣人。作爲一個CEO或者公司的第一負責人,一定要能夠讓更多的人發揮作用,各司其職,讓大家都做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事情。

12.OPPO做手機10多年了,仍有很多人才缺口,但也有不少人才成長起來了。有不少同事在某些位置上做得比我還好,這種情況下,如果我還在幹着他們能比我幹得更好的事情,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行爲。我也有意識地促成有人去做我的工作,而且比我做得更好。

13.對我來說,以前做的是眼前的事情,現在要看得更遠,由實向虛。哪些是虛呢?未來我們的業務往什麼方向發展,未來我們靠什麼持續創造價值,未來團隊競爭力怎麼去構建,核心點在什麼地方……OPPO以前更多是純粹的硬件產品,但是現在你會發現軟件、生態,特別是系統整體架構的變化,都需要我們去構建能力,都需要更長遠的思考。

14.銷量排名有誘惑、利益,但追求第一不符合我們的理念,對於OPPO來說,無論份額如何變化,盈利能力、對夥伴的支持以及繼續投入做新的事業資源都不會改變,我們更看重的是健康長久。

15.科技公司承擔着重要的社會責任。2021年,我們正式成立了健康實驗室,引入大量行業專家,與醫院、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目的是幫助用戶預防與監測慢性疾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是每個人的需求,是OPPO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業。OPPO還一如既往地關注科技助老。我們在手機上推出多項適用於老年人的軟件功能,並在老年社區舉辦手機培訓課。

16.變革不是單一的。業務要突破,必須組織跟上去纔行,相互之間都有促進或影響。它有一個邏輯在裏面。這個邏輯跟我們能不能承受或適應這樣的變革、跟變革的先後順序有關,也受兵力和資源投入的約束。但不管怎麼樣,我們變革需要快步前進,有緊迫感和使命感。

17.我們不僅在改變業務,也不僅僅是在整合軟件或硬件思維,我們需要更專業地重新去摸索打法。大家開始是很掙扎,但是你會發現,只要把不對的東西停下來,對的東西就會慢慢地產生,業務就會逐漸走到正確的道路上。現在OPPO是在正確的道路上。

18.一個企業存在一定要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有一種讓人們發自內心、帶領一幫人長遠走下去的東西。不是隻是爲了賺錢或者要做第一,我覺得這是決定一個好企業能不能走遠的原因。

關於戰略選擇

19.人們往往不明白自己要什麼,但是對於不要什麼卻非常清晰。10年以後到底是什麼?你說我知道,那是騙人的。但我知道不是什麼,不做什麼。

20.不急於證明自己的人都知道自己是誰。

21.過去三年,世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核心技術的地位大大提高。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科技躍遷、虛實融合、全域智能的萬物互融新時代,也是一個有更多可能性乃至不確定性的未來。

22.OPPO要從單品智能、垂直場景向融合場景跨越,完成從單一的手機公司到生態型科技公司的跨越,打贏關鍵轉型之仗。(2021年陳明永首次發佈新年致辭)

23.爲什麼在芯片產業如此成熟的今天,OPPO一定要自研芯片?我們有兩點考慮:

第一,因爲用戶需要。用戶對手機影像的需求在不斷升級,雖然OPPO有超過10年的影像技術積累,但我們走得越深就越發現,要想真正解決影像的行業難題、提供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體驗,就必須從芯片上下功夫,提供芯片級解決方案。

因爲通用芯片在某些方面無法提供極致的產品體驗,如果我們能具備自研芯片的能力,就能把產品做好,帶來更好的體驗。就像自己買一塊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建一個各個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房子。把體驗做好,就是我們做芯片的邏輯。

第二,這是OPPO戰略的必然選擇。三年前(2019年)我們認識到,萬物互融是大勢所趨。在萬物互融時代,必須通過關鍵技術解決關鍵問題。一個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底層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未來;而沒有底層核心技術的旗艦產品,更是空中樓閣。

24.(關於造車)如果它對於企業未來的提升和長久健康的發展沒有清晰的幫助,我們不會輕易進去。到目前爲止我還沒發現造車的必要性。我們更多是從用戶,從常識的角度去考慮一個服務或產品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雖然一些技術儲備我們早就開始了,但做整車這件事我們還沒有計劃。

25.(爲什麼2020年選擇進入智能電視、智慧屏等IoT賽道?)正是因爲這個市場已經被驗證過,所以我們才選擇做,機會是一定的。OPPO可以給用戶帶來智能電視的優質體驗,而且作爲用戶體驗的核心場景可以實現“萬物互融”。

26.我們現在是一個全球業務規模較大的公司,還不能叫全球化的品牌。但是,品牌背後一定是產品跟科技,這兩個基石要做好,所以我們提出要在科技上下重功夫。特別是要用關鍵技術解決關鍵問題。

關於“本分”價值觀

(2004年,OPPO將“本分”確立爲公司核心價值觀,一直堅持至今;2019年,陳明永將“批判性思考”加入“本分”中,對“本分”價值觀進行了升級)

27.“本分”涵蓋五大價值觀:

(1)隔離外在的壓力和誘惑,保持平常心態,迴歸事物的本源。

(2)本分要求要敢於質疑,敢於挑戰,通過批判性思考,以抓住事物本質。

(3)本分是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當出現問題時,首先求責於己。

(4)本分規範了與人合作的態度——我不賺人便宜。

(5)本分高於誠信,即使沒有承諾,本來應該做的事情要做到。

28.“本分”是和做正確的事相聯繫的。在企業的經營過程當中,做正確的事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本來就不對的話,最終也不會成功。

29.在面臨外在的壓力和誘惑,要做出判斷、採取行動時,能夠把這種外在的東西摒棄掉,回到事物的本來面去思考,把握住應該做的事情。這時所秉持的合理、積極的心態就是本分。

30.商業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回到本分,一定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不能只是從競爭驅動,去給別人挖個坑。從商業角度看,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生存環境應該是友好的,大家各憑本事做。

31.如果這個世界只剩下我們的時候,那我們很快也會死掉,所以需要競爭才能促進進步。大家在選擇手段的時候一定是有所爲,有所不爲,有所爲是我們怎麼做好產品,怎麼取得技術創新,怎麼做好品牌。

32.本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是要做正確的事情,比如要有進取心、企圖心、目標感。當你獲取目標的時候,你要想想它跟你的初心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正確的事情。如果是一個正確的事情,你肯定要盡120%的力氣去幹這個事情。但和下棋一樣,走歪路不行,不能贏得難看。

33.本分要求要敢於質疑,敢於挑戰,通過批判性思考,以抓住事物本質。批判性不是中文常說的批判的意思,更多是反思、檢視,這樣有利於追問,通過追問找到本質。這個原則有點像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是一個團隊的,提這個意見是爲了你更好,而不是批鬥你。

關於競爭、創新

34.只爲美好,不唯贏。不唯贏就是你不要想着這個東西。我們的文化是抓本質,輸贏不是最重要的。以輸贏爲導向驅動做事情的時候,有時候就失去了長遠的考量,就比較短期了。

35.圍棋裏有一個術語叫“本手”,該怎麼下就怎麼下,不是因爲我要贏你或者是看到你的漏洞欺負你。“本手”下棋的時候,自然就獲得勝利。但是,爲競爭驅動下棋的時候,本來是個高手,發現下的棋很難看。

36.真正的圍棋高手是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我們可能沒有任何廝殺,最終高下立見。

37.商業到了最後是競爭,和下棋一樣,肯定要有個輸贏,但需要正確的姿勢和方法。不是一上來就是撕殺,有的人可能會享受撕殺的樂趣。兇猛狠詐,不僅不美好,也不是商業的本質。

38.市場競爭應該是這樣的:你堅持你的想法,做到極致,我堅持我的,只要做到極致誰都衝擊不了你。你做你該做的事情,所有的結果會自然呈現出來。

3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底線。它上面的一句話說得更好,“己欲立而立人”,你想成功,就先讓周邊的人成功,換成“利他”思想。

40.一個企業的創新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是爲恐懼而創新嗎?企業創新的出發點應該是人。

41.科技發展的本質是爲人服務的,科技越高速發展,堅持“致善”就越重要。OPPO的“致善式創新”是把技術的複雜留給我們自己,把善意帶給用戶。

42.(有人問爲什麼說的是“致善”,而不是“至善”?)“至善”是最高點了,一個是頂點、終點。“致善”是我們無限地靠近它,在正確的方向上,我看見了善的力量,然後我相信,我選擇,我行動,並且我堅持更進一步,一步一步,最後實現我想要的終極,就是致善的世界。

參考資料:

1-《OPPO CEO陳明永:“要敢於質疑,敢於挑戰,通過批判性思考,以抓住事物本質” 》,新浪財經

2-《專訪OPPO創始人陳明永:進窄門,做難而正確的事》,經濟觀察報

3-《行業觀察|OPPO陳明永:對的路,不怕遠》,財經雜誌

4-《對話OPPO創始人陳明永:邊界探索與下一個十年》,第一財經

5-《OPPO陳明永親自下場 段永平得意門生 這位掌門人隱藏了太多祕密 | 檀談》

6-《手機教父 生於1969 | 潛望》,騰訊新聞

7-《OPPO陳明永:不要爲了生存隱藏善良》,財經十一人

8-《對話陳明永:競爭不靠“兇、狠、詐、猛”》

9-《OPPO陳明永:腳踏實地做自研,咬定青山不放鬆》

10-《高朋滿座話未來|專訪OPP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明永》

11-《解剖OPPO真相:穩守3千元以上的祕密》,鈦媒體

12-《對話陳明永:OPPO的善意、佛系與本分》,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