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李振  廣州報道

近日,中國社科院在北京發佈《從“經濟新動能”到“共富新使命”——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共同富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稱,互聯網平臺公司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已經跟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富裕目標產生了交集。

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胡潔研究員團隊歷時半年多完成。課題組選取了41家境內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平臺企業作爲研究樣本。《報告》將互聯網平臺企業與共同富裕這兩個重要的經濟與社會問題進行交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海艦認爲,互聯網平臺經濟兼具生態經濟、數字經濟、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等特點和開放、平等、普惠、免費的特徵,在理論上具有推進共同富裕的天然基因。

《報告》發現,在以互聯網平臺企業爲核心的數字經濟成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平臺企業憑藉其網絡效應、規模效應、外溢效應以及在三次分配中的價值轉移,業已成爲助力我國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在拉動就業、科技普惠、數字化公益、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等方向做出了諸多嘗試和貢獻,作用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騰訊、阿里、美團、58同城、字節跳動、拼多多、京東等先後宣佈啓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和行動。頭部平臺企業計劃投入千億資金用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推進共同富裕。

《報告》對41家上市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共同富裕的貢獻進行了測度,主要考察了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兩大維度以及相關細分維度。結果發現,綜合指數得分前三的是: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集團。在價值創造方面,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京東集團、小米集團、美團排名靠前。

在價值分配方面,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美團、拼多多名列前茅。此外,京東集團、美團、網易等互聯網平臺企業作爲網絡銷售、生活服務和社交娛樂分類榜單領先企業,各有值得稱道之處。 

課題組認爲,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藉助創新能力和先進工具孵化了大量的創新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就業新機會,爲國家紓困解難、穩定就業孵化創業、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彌合數字鴻溝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成爲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未來,互聯網平臺憑藉自身的體量、技術、規模優勢,在共同富裕建設中仍有相當大的潛力,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文書教授認爲,平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尤其是以靈活就業替代了單位制的標準就業,將無數的就業困難羣體和不適合從事全職工作的人解放出來,對於低收入或者說低人力資本就業的勞動者提高收入,保障家庭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脫貧致富、共同富裕非常有幫助。

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僅2020年微信生態蘊含的就業機會就高達3684萬個,此外,微信依託小程序、公衆號、視頻號、微信支付等數字化工具,逐步形成覆蓋12.25億微信用戶、5000萬家商戶、6萬餘家服務商的平臺網絡,在疫情中發揮了促消費、穩就業的重要作用。另據測算,阿里巴巴全生態就業體系在2019年爲6901萬人帶來過獲取收入的機會。截至2020年8月,累計有931.3萬騎手通過美團平臺實現就業增收,其中有54.5萬名國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絕大多數已實現脫貧。

專家認爲,實現共同富裕主要是解決縮小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三大問題,其中收入差距是核心難題。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揚企業家精神,以科技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擴大中等收入羣體佔比。

《報告》還甄選了互聯網平臺企業助力共同富裕的十大案例,包括:騰訊“微信支付全國小店煙火計劃”、阿里巴巴“淘寶村計劃”、京東“產業帶計劃”、拼多多“百億農研專項計劃”、字節跳動“山貨上頭條”、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培訓計劃”、美團“鄉村振興電商帶頭人培訓計劃”、百度“互聯網+精準扶貧”、網易公益“一塊屏”、“騰訊公益平臺”等。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李振 )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