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施蘭茶 陳安瀾

2022年6月3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舉行的“全球安全論壇”上猛烈抨擊歐洲,不僅駁斥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批評,還稱印度完全有能力管理外交政策,拒絕在任何外部壓力下采取行動。蘇傑生認爲,“以歐洲爲中心”的世界格局已成爲過去時。很快,他強硬但不失風趣的言論在我國網民和媒體中也引起了巨大轟動。

蘇傑生的憤怒不是沒有理由的。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將友誼提升到新的高度:印太地區的盟友”,但諷刺的是,全場會議有整整28分鐘都在貶低和批評印度。主持人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強行將印度同有關中國和俄羅斯的議題掛鉤,卻拒絕從印度自身來評價印度。

首先,蘇傑生揭穿了西方虛僞的面孔。在被問及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情況,蘇傑生駁斥道,如果歐洲還在購買俄羅斯石油,印度也一樣可以。

而當印度因其模糊的道德立場遭到詬病時,蘇傑生以務實的實用主義予以反擊。他巧妙地將印歐之爭轉變爲典型的南北之爭,將自己塑造爲經濟較爲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將印度塑造爲“全球南方”的捍衛者,支持廉價石油和小麥的自由流動。由此,印度樸實的實用主義與西方高調但空洞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

一旦牽扯到中國,西方的虛僞則更加顯露無疑。主持人極力要求印度從中印邊界爭端的角度來看待俄烏衝突。對此,蘇傑生強硬回懟道,歐洲必須“擺脫這樣的思維模式,即歐洲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但世界的問題不是歐洲的問題”。在此問題上,蘇傑生以極大的信心和堅定的立場表示,中印邊界爭端不僅早於俄烏衝突,而且比後者得到了更好的管控。因此,反而是歐洲應該上一堂危機管理課程。

當主持人要求蘇傑生在中俄和歐美之間選邊站隊時,他採取瞭如下策略。首先,蘇傑生拒絕了強加於印度的構想,認爲印度作爲世界第五或第六大經濟體,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完全有權在平衡價值觀和利益的基礎上自行做出選擇。他接着指出,作爲一個民主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多元化的社會,印度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儘管是以某種含蓄的方式。

作爲與中國有陸地邊界爭端的新興亞洲大國,印度在西方被視爲印太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遏制日益崛起的中國。然而,讓蘇傑生和印度政府大爲懊惱的是,西方几乎連口頭承諾都難以兌現,也不願意給予印度應有的待遇。西方不僅沒有以應有的尊重和真正的讓步來討好印度,反而一再將印度推到衝突前沿,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歐洲。

西方國家應該儘可能尊重印度。然而,如前所述,被寄予厚望的戰略合流並沒有帶來密切的協調,而是令人尷尬的錯位:印度的漫天要價與西方的低成本投入,高調的虛張聲勢與吝嗇的解決方案,以及自我認知中的地位與實際能力之間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畢竟,無論是印度還是西方都試圖通過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和從道義上說服對方。例如,雖然印度將自己打造成天生的全球南方領袖,但西方毫不掩飾對此的不屑。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西方出於戰略目的煽動印度的這種自我認知在先。

對西方而言,重視印度的主要原因在於印度作爲制衡中國力量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只要印度能在戰略上制衡中國,印度如何看待自己並不重要。畢竟,印度並不能和中國、俄羅斯、美國這樣的全球大國相提並論。因此,西方真正關心的不是印度想要做什麼,而是印度如何配合西方的議程並服務於西方的利益。

而對印度來說,隨着其經濟和軍事影響力持續增長,重要性也隨即上升。這解釋了爲什麼印度如此在意與中國“解綁”,如此渴望其他國家僅根據印度本身給予相應對待。印度最不能接受的是其自身要求和利益被視爲交易的前提。

因此,在2022年“全球安全論壇”上最有趣也是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蘇傑生成功揭露了西方的傲慢和虛僞——臉上還時不時帶着恣意的微笑。他的表現之所以能引起我國許多網民的共鳴,是因爲在某種意義上兩國共同的遭遇。中國僅僅因爲經濟繁榮、技術進步超過了西方所能容忍的限度,就遭到無端的貶低、恐嚇、推諉,還被剝奪了最基本的保障自身利益的權利。

也許正是這種情緒在中印之間產生了如此強烈的共鳴。

(施蘭茶爲南亞問題專家,陳安瀾爲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研究生)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